行業動態
“中國竹具工藝城”福建政和縣“靠山吃山”新門道
入秋的閩北政和縣山間,滿眼仍是翠綠的毛竹;城關店鋪內的竹餐具、竹茶具、竹燈具、竹家具、竹炭用品、竹展具等琳琅滿目……從以往做竹筍、編織小農具等初加工到如今培育成竹產業,“中國竹具工藝城”名不虛傳。短短幾年,政和縣在深化林權製度改革基礎上實現“毛竹林”變“致富林”。
“政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非常適宜毛竹生長。”政和縣縣長黃愛華介紹道,全縣毛竹資源非常豐富,現有竹林麵積46萬畝,毛竹蓄積量達5000萬株,年產毛竹達800萬株。
“由於一半以上林區屬於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區,這裏的毛竹竹節長、竹片厚、纖維度高、密度大、抗拉和抗壓性強,而且毛竹產出周期短。”黃愛華說,“但長期以來竹加工利用率不高,靠山吃山,主要還是吃的原材料。”
政和縣近幾年全力培育拉長竹加工的產業鏈。“我們在這裏把竹子加工成茶盤、餐具、廚具、地板等,因為設計新穎還獲得5項國家專利”,福建省新亞竹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代女對記者說,各式竹產品銷往廣東、山東等地,2011年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
“竹具加工已經成為政和縣域經濟特色鮮明的支柱產業。”黃愛華說,全縣竹加工企業發展到150多家;竹產品從簡單的竹筷、竹地板條為主,發展到現在具有一定科技能量和市場競爭力的6大係列上千個品種。2011年實現竹業加工總產值8.3億元,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
據黃愛華介紹,目前政和縣竹產業擁有5個省級著名商標、4個省級名牌產品,銷售網絡遍及全國和東南亞、歐美70多個國家及地區;其中,竹茶盤銷售量占全國市場的70%。
政和竹具加工業的紅火帶動了當地群眾的增收。家在鐵山鎮鐵山村的村民何麗紅告訴記者,原來她在家務農,種水稻、茶葉,辛苦一年才賺五六千元。現在和丈夫一起在竹具企業打工,一個月就可以賺五六千元。“家裏蓋上了新房子,兩個孩子讀書也不用再操心學費。”
受訪的一家竹具企業銷售部負責人餘堂方介紹,竹具加工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絕大部分用的是本地村民。“他們在村裏有點田、有點山,以前種點水稻、竹子,剛好夠生活。現在竹子能賣出價,又能來工廠打工,收入就多了。”
黃愛華說,現在全縣竹加工業共解決就業約2.1萬人,農民人均竹產業年收入1870元,毛竹林畝均年產值560元。
在農戶和竹具加工企業之間,還有一個增收環節是毛竹粗加工。“毛竹砍伐後經過粗加工,一般2米長的竹片一元錢一根。”吳代女告訴記者,這一工作很簡單,農戶有點資金買兩台機器就可以加工生產。
記者在政和鄉間看到,這類小型的毛竹粗加工企業很多,道路上運送毛竹片的卡車也隨處可見。
“竹產品可降解,環保低碳,在逐步減少木材采伐量後,可部分代替木製品,而且更經濟實惠。”黃愛華說,政和縣在新建成的政和經濟開發區中,已規劃1000畝作為竹產業集聚發展用地,推進資源型、生態型的竹具工藝品產業化發展。
2011年,政和縣被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竹具工藝城”稱號。“政和縣將利用得天獨厚的毛竹資源,打造全國重要的竹具產品加工基地”,黃愛華展望說,將建成集竹製品展示交易、旅遊購物、交易物流配送、產品研發、商務洽談、旅遊接待為一體的林產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