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三北工程與時代同步——三北工程30年回眸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梁寶君 發布時間:2008年12月03日 閱讀: 字體:【】 【

    1978年11月25日,是新中國林業發展史上一個值得記憶的日子。這一天,國務院批準實施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工程,從此,三北工程正式拉開了氣勢磅礴的發展序幕。

    從那時起,三北工程就像一隻報曉的雄雞,給中國林業帶來了新希望,迄今已走過了30年的風雨路程。

    30年,三北工程在實踐中探索,在開拓中創新,展示了新中國林業建設異彩紛呈的壯麗畫麵,在全社會產生了十分廣泛的影響,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美,成為中國林業建設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中國林業發展也因之更加引人注目。

    回顧三北工程所走過的曆程,我們深深地感到,這是一條中國林業發展的創新之路

    翻開新中國的曆史,1978年以來是中國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30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雄壯號角,走上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征程。

    伴隨著改革開放,三北工程應運而生,這無疑是中國林業改革發展的一個重大舉措。它東起黑龍江賓縣,西至新疆烏孜別裏山口,東西長4480公裏,南北寬560~1460公裏,橫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13個省(區、市)的551個縣,總麵積406.9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42.4%。規劃從1978年到2050年,曆時73年,造林3508.3萬公頃。這是一項曆時半個多世紀實施的林業重點建設工程,是“世界生態工程之最”。

    三北工程一上馬就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立了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中央領導掛帥指揮,統一規劃,統一組織工程建設。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項事業興旺發達、永葆生機的不竭動力。

    三北工程的啟動實施,開創了我國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先河,它就像一個充滿生機的孵化器,衍生了許多如長防林、沿海防護林、珠防林等林業重點工程,拓展了我國林業發展的空間,走出了一條以工程建設為重點的林業發展道路。

    在尚不發達的我國實施這麼宏大的生態工程,困難可想而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實行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的指導方針,調動社會資源和生產要素流向林業建設領域,彌補了投入不足問題。

    沒有生態、社會效益的林業,是作用有限的林業;沒有經濟效益的林業,是缺乏活力、沒有希望的林業。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係建設指導思想的提出,極大地解放了林業生產力,較好地解決了興林與富民的關係。

    30年,三北工程的偉大實踐,是中國林業發展理念逐步確立並不斷完善的過程,是林業發展的思想得到解放並帶動林業生產力發展的過程。更為重要的是,三北工程的偉大實踐,為確立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為推動我國林業實現由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曆史性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防護林體係建設發展道路。

    回顧三北工程所走過的曆程,我們清晰地體會到,這是一條中國林業發展的探索之路

    一項事業、一項工程的誕生和存在,必有其自身的使命和責任,而一項工程的成功和發展,必有其自身的能動和機製。

    三北工程誕生前,林業處於計劃經濟時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建立嶄新的符合林業發展特點的管理和運行機製。

    建立以國家投入為主,地方投入為輔,群眾投工投勞的投入機製。實踐著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實行領導幹部任期造林綠化目標責任製,切實把工程建設責任落實到各級領導幹部的肩上,確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保存一片、群眾受益一片。體現著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

    以林業新技術合理組裝配套為核心的科技支撐體係,較好地解決了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困難立地條件造林等工程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三北工程走上了依托科技創新的發展之路。

    機製的創新為三北工程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實行多林種、多樹種、喬灌草、帶片網相結合的造林模式,既解決了林分“太純”、“喬木當家”等問題,又拓展了建設思路,豐富了建設內容,完善了建設功能,增強了建設活力。

    從造、封、飛到封、飛、造一字轉換,三北工程造林方式更加符合自然規律。

    領導幹部率先垂範,興辦綠化點,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工程建設有了動力支持。

    實施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綠色銀行”有了真正意義的“提款機”。工程建設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發揮市場機製的基礎作用與政府的主導作用,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林業發展,使擁有土地的農民與具有戰略觀念的投資者互利互惠,聯手共贏。工程建設呈現多元化。

    實行“四荒”拍賣、林木流轉拍賣等改革措施,使土地與利益聯係在一起,極大地解放了林業生產力。

    “一種好的方法,一個對路的實招,下活了一盤棋,開辟了一條路。”

    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些人,當人和地有了一種明晰的利益關係,大漠戈壁、荒山野嶺長出了新綠。

    30年,三北工程是一個不斷總結和運用經驗的曆史過程,是造林機製和造林模式在改革發展中不斷探索的過程,走出了一條符合林業自身特點和自然規律的發展道路,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的發展道路,走出了一條建設、更新、改造、利用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實現了科學發展。

    回顧三北工程所走過的曆程,我們欣慰地感受到,這是一條中國林業發展的成功之路

    30年,三北工程真實記錄著中國林業改革與發展前進的步伐,充分展示著時代發展的畫卷。

    三北工程為中國林業發展的理念進行了不斷創新,為中國林業的發展機製、發展模式進行了積極探索,為中國生態建設豎立了一麵旗幟,提供了經驗,趟出了路子,發揮了示範和帶動作用,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績。

    30年,三北工程造林保存麵積2446.9萬公頃,植樹750億株。20%的沙化土地、40%的水土流失麵積得到治理,60%的農田得到有效庇護。保護農田1756萬公頃,年增產糧食200多億公斤,年產幹鮮果品2000多萬噸。

    ——2446.9萬公頃的造林麵積,相當於營造了3個綠色大興安嶺;

    ——750億株林木,按2米株距計算,相當於繞地球3750圈;

    ——750億株林木,每株整地和造林按0.2立方米土方量計算,相當於建設75座萬裏長城;

    ——660多萬公頃水土保持林,每公頃按涵養水源1500立方米計算,相當於兩座小浪底水庫的蓄水量。

    三北工程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建設初期實行“群眾投工投勞為主,國家補助為輔”,讓一批普通的百姓在林業發展的舞台上展示著才華,他們用實踐創造了曆史,為未來林業發展留下了一部由“小人物”構成的中國林業發展史。湧現出全國人大代表牛玉琴、石光銀、王有德等林業英雄。培植了內蒙古赤峰、陝西榆林、山西臨汾、新疆和田和黑龍江拜泉等一批孜孜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先進典型,成為展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窗口,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模範,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典範。

    三北人在與惡劣的生態環境長期奮戰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畏艱難、頑強拚搏、團結協作、鍥而不舍”的三北精神。“三北精神”不僅體現在三北人民的奮鬥曆程和奮鬥業績中,也體現在三北人民的創造生活和精神世界裏,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凝聚和升華。

    30年,三北工程在這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土上不斷適應、探索、創新,度過了最值得記憶的歲月,也鐫刻下令人矚目的成功事業,創造了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豐功偉績。實踐證明,隻有服務大局才能把握命運,隻有不斷創新才能跟上時代,隻有科學發展才能事業興旺,隻有艱苦奮鬥才能成就偉業。

    回顧三北工程所走過的曆程,我們高興地看到,這是一條中國林業發展的希望之路

    回顧三北工程的奮鬥曆程,我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展望與時代同步的三北工程,依然保持著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

    沒有三北地區生態狀況的改變,就沒有全國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

    中國四大沙地和八大沙漠均分布在三北,沙化、荒漠化土地占80%以上,這裏是我國生態最為脆弱的地區;黃土高原曾用4.8億畝森林哺育了黃河人類文明,而如今每年向黃河輸送泥沙10多億噸,這裏是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三北地區經濟尚不發達,生態對經濟發展的承載能力十分有限,是全國生態治理最為緊迫的地區;三北地區的生態建設,不僅關係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而且關係國家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

    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沒有什麼比加快治理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更為重要,更為緊迫。

    三北地區尚有60多萬平方公裏可治理的沙化、荒漠化土地,是全國林業發展空間最大地區,治理的任務最為繁重。

    60多萬平方公裏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建設與林業發展的潛力巨大,治理的任務最為繁重。

    3500多萬公頃農田是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農田防護林建設、完善、鞏固、提高的任務十分繁重。

    現實告訴我們,加快林業發展的重點在三北、難點在三北、潛力在三北、希望在三北。

    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符合三北地區各族人民的利益,而且也將惠及全國其他地區居民乃至全人類。

    統籌沙區、水土流失區和平原農區協調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生態屏障。奏響了三北工程發展的新樂章。

    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建設沙區生態修複防線、治理防線、保護防線,做到科學治沙、綜合治沙、依法治沙。實現沙區全麵發展。

    以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為核心,合理配置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資源資本消耗結構,蓄水保土、興林富民。實現黃土高原區生態經濟協調發展。

    以產權製度改革為突破口,建設、更新、改造相統一,提高林分質量,增強防護功能,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平原農區林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三北工程的科學發展之路,是中國林業發展的希望之路。

    (作者為國家林業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