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賈治邦祝列克在國務院新聞辦答中外記者問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2007年7月18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7年07月31日 閱讀: 字體:【】 【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這段時間以來,中國沙化土地麵積是擴大了還是減少了?人工林對生態平衡的作用是否和天然林一樣?兩者的比例是多少?
    祝列克:從中國第三次沙化土地監測情況看,到2005年,中國沙化土地麵積在縮小,每年大概縮小1283平方公裏,屬於良性的發展趨勢。
    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態作用,專家有一定的爭議。從生物多樣性來說,天然林顯然比人工林優越,天然林種類非常豐富,但人工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剛才賈局長說過,在碳彙方麵,人工林顯然比天然林有優勢。中國接近28億畝的林子,8億畝是人工林,目前還是以天然林為主。
    中央電視台記者:剛才賈局長介紹了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渠道,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源開發現狀怎樣?潛力和今後的設想是什麼?
    賈治邦:專家研究的結論是,樹的潛在發熱量為4000~4500大卡。就發熱量來講,森林僅次於煤炭、石油、天然氣,居第四位,熱量非常豐富,而且可以再生,是一種綠色能源。
    林業生物質能源主要是指富含油脂的或者含澱粉的生物質材料,通過加工轉化成液態生物柴油或者燃料酒精,按一定比例加在汽油裏,作為機械燃料使用。木質生物質材料可以加工成塊狀,直接用來發電。
    我認為,森林生物質能源前景非常光明。第一,它可以再生。第二,木材製成的產品是可以降解的,有利於環保。森林生物質能源可以促進我國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環境和能源問題的解決。第三,生物質能源樹種一般是有果實或者種子的,一般是一年種,多年利用,多年采籽,可以促進生態建設,促進國土美化。第四,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所以,發展生物質能源意義非常重大。
    我國發展森林生物質能源潛力巨大。我國現有的森林植被就能夠提供生物質能源的生物量達3億噸,合2億噸標準煤。把這部分能源都利用起來,可以減少1/10的化石能源的消耗。這幾年退耕還林之後,特別是西部地區大量種植了沙柳、刺槐等灌木,這都可以把它加工成顆粒狀物,直接用來發電。我國現有木本油料樹種種植麵積400多萬公頃,種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有154種,現在產量能達到500萬噸。同時,我國又有5700萬公頃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種植生物質能源樹種。而且還有一些鹽堿地、沙化土地和礦區的複墾地可以利用。這些都是發展生物質能源的潛力所在。
    關於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國家林業局編製了《全國能源林建設規劃》。按照這個《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們要建設能源林示範基地1000多萬畝;到2020年,能源林達到2億畝,可以提供600多萬噸生物柴油,滿足1100多萬千瓦裝機容量發電廠的燃料需求。
    森林生物質能源發展剛剛起步。目前我們已經對麻瘋樹、黃連木、光皮樹、文冠果這四個樹種進行了初步實驗,技術基本上是成熟的。我們在四川、河北、河南分別進行了麻瘋樹、黃連木、光皮樹的種植試驗。經過實驗,技術非常成熟。同時,有的地方也建起了小規模的煉油廠,同時利用木質纖維加工成塊狀的固體燃料進行發電,山東建了一個幾萬噸的發電廠,現已經投產。
    今年我們與中石油和中糧集團、國家電網公司一起合作發展生物質能源,主要是推進林油一體化和林電一體化的發展模式。當前主要是他們出錢,我們發展能源林基地,然後他們建廠加工。
    主持人:將來我們每個人都種一點樹,然後由林業局收購,可以吧?
    賈治邦:可以。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近年來全國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現在江西、福建、遼寧和浙江的林改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我感覺這四個省都地處中東部地區,比較適合森林生長,農民有意願積極投入造林。前一陣我去了甘肅,這個地方比較幹旱少雨,要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怎樣才能調動當地群眾造林的積極性?我在實地采訪中也了解到,南方一些省份在集體林改中,分到商品林的林農收益非常好。但是,大江大河源頭和一些重點公益林的生態保護區種的是公益林,不可能進行大力開發,在這種情況下,分到這些林地的林農可能很難獲得經濟效益,怎樣調和這兩者的矛盾?
    賈治邦:你提的這兩個問題也是我們工作中碰到的問題。第一,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意義非常重大,也很深遠。我相信,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必將使農民特別是山區貧困農民增加收入,用不了多少年,山區農民的收入將要超過平原地區農民的收入。
    至於南方和北方的區別,的確有這樣的問題。南方雨水條件好,經營林業收效大;北方水土條件差,經營林業的效益比較差。但是我認為有兩個問題要弄清楚。
    第一,土地是農民的一種生產資料,即便在北方,如果把大麵積的林地承包給農民,農民在這片土地上生產,他應該收獲更多的東西。我生長在北方,長期在北方工作。陝北那個地方也是降雨量少,但隻要把林地分給農民,一是林子能夠保存下來,二是可以搞經濟林和其他作物來增加收入。北方是我國生態脆弱地區,大部分樹林是生態林,我們就要提高對生態林的補償標準。
    第二個問題,不管南方還是北方,在林權改革中都會碰到的問題。劃成商品林的收獲比較大;劃成生態林的,現在生態補償標準比較低,生態補償是5元錢一畝,“天保林”是2元多一畝。我們也在考慮,如果改革到位了,就要提高對生態林的補償標準。
    中國日報記者:賈局長在不久前號召我們積極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十億綠樹運動”。我很好奇,作為國家林業局局長,您本人參加了多少次義務植樹,種了多少棵樹?這些樹的成活情況怎樣?第二個問題,請賈局長介紹一下中國木材進出口的情況。不久前,國外有一種說法,說中國大量進口木材,導致世界有些地方的森林麵積減少和出現盜砍盜伐現象,對這個問題您怎樣評價?
    賈治邦:我出生在延安老區,種了一輩子樹,從念小學的時候就在清涼山、鳳凰山種樹。但是,前半生種的樹基本上都沒了,就是因為林業體製有問題。我長大後來到西安,後來又回到延安。我發現我在清涼山、鳳凰山種的樹都沒了。農民說那是國家的樹,大家都砍,比如手腕粗的樹,砍了當拖把用了,沒有人管。所以我在延安當專員的時候,就搞荒山荒坡拍賣,由個人去管。剛才有記者提問,說北方種樹沒有效益。不對。拍賣荒山荒坡以後,我們一個小學的校工包了一個溝,發動小學生種樹,全種活了,五年後這條溝賣了十幾萬元。栽的槐樹賣給煤礦用,賣了十八萬元,在延安都轟動了,怎麼掙這麼多錢?
    在這之前我栽的樹基本上都沒活,但我後來種的樹都活了。我每年都參加植樹造林,這幾年當局長,走到哪裏種到哪裏,都活了,就是落實了管護責任。我在延安當專員的時候發現要保護好森林,必須解決好“三口”問題:一是人口的問題,要退耕還林,就要解決農民的吃糧問題。國家實行退耕還林政策,給農民提供了糧食。第二是灶口,燒柴問題要解決。第三是牲口,不要滿山遍野地放牧,山上的樹,人種也罷,自然成活也罷,肯定都能活。你可以到延安我的家鄉吳旗縣去看看這幾年退耕還林的成效,就會知道為什麼我後半輩子種的樹都活了。所以,種樹關鍵是落實管護責任,明確林地的經營主體,現在農民把樹當菜種,把田當林耕,種的樹都活了。
    祝列克:關於中國的木材生產情況,2006年中國生產的木材是6000多萬立方米,去年中國林業的總產值首次突破了1萬億,達到了10652億。進口木材確實是中國木材的一種補充。國際上有一種輿論,說中國木材進口助長了國際非法采伐。我覺得這與事實有差距。
    第一,中國政府對非法采伐是堅決反對的,而且反對任何盜伐和偷獵行為。第二,中國進口的木材,有很大一部分回銷到國外,是加工以後再出口。從去年看,我們進口木材所用的金額是62.4億美元,但出口是178億美元。進和出相比,是順差,總的來講是為國外市場提供進口產品。第三,我國每年進口了大量廢紙,而這些廢紙在國外被當作垃圾,但在中國用作了原料。從這方麵講,我們拯救了森林,使國內外很多包裝材料都來自這些廢紙。根據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森林趨勢”透露,中國這幾年拯救了5400多萬噸木材。國內有很多小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要節約包裝等等,這都是為了拯救木材。我國進口大量的廢紙,為全世界木材節約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在關注中國進口木材的時候,也希望記者關注中國對森林的拯救,對廢紙的利用。
    華爾街日報記者:我有兩個問題。第一,請您介紹一下中國的森林吸收和貯存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的比例是多少,占中國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比例是多少?第二,您剛才提到中國關於荒漠土地的統計數據是怎樣得來的?是通過衛星照片還是人工實地調查得出的結果?
    祝列克:中國的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對全球貢獻是巨大的。根據糧農組織2005年公布的數字,1990年到2000年,世界森林呈下降趨勢,每年大概以0.2%的速度下降,每年減少森林麵積939萬公頃。但是,中國同一年度,每年增加了森林麵積180.6萬公頃,增加1.2%,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國這幾年碳的吸收也在不斷增加,1990年大約是4.7億多噸,現在達到了5億多噸。作為《京都議定書》的第一個承諾期,當時定的是5.5個百分點。
    關於荒漠化土地是擴展還是縮小問題。2000年到2005年期間,中國沙化土地麵積在縮小。這個數據的取得,一方麵是通過衛星圖片,更重要的是我們先後有10萬多人次參加了整個地麵的調查,並且設立了1萬多個樣地進行長期測定。所以,這個數字是可靠的。
    美國之音記者:剛才說到中石油參與植樹造林活動,中石油參與這個活動是主動的還是你們邀請的,還是上麵有政策?在什麼地方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投入3億元占他們收入的比例有多大,你們對這個投資量滿意嗎?今後還會不會進一步增加投資?剛才您談到您個人的一些植樹造林經曆,中國在1949年以後經曆過一些大的波折,比如說大躍進時期砍伐森林,使森林遭到很大破壞,中國從中吸取了什麼樣的教訓?
    祝列克:中石油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包括生物質能源研究方麵是積極主動的。中石油和我們合作幹了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投資3億元有2億元是用來與我們一起推進生物質能源發展,即林油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我們在四川、雲南、河北等地安排了一些能源林基地,中石油在這些地方建廠提煉生物質柴油。另外1億元,主要是用於搞碳彙。國家林業局搞碳彙比較早,在廣西和內蒙古搞了兩個碳彙實驗項目。以廣西為例,我們用世界銀行碳基金搞了60萬畝,通過了國際專家認定,這是唯一國際認定達標的碳彙項目,這個項目將來可以進行交易。中石油用1億元和我們一起組建了中國綠色碳基金,計劃將來從社會上其他企業募集資金,搞碳彙項目。
    賈治邦:我們將采用廣西這個碳彙造林項目的方法來植樹造林,造下的林是中石油的,將來可以用於碳彙交易。至於第二個問題,認真回顧起來,我的確種了一輩子樹,前半生種的樹基本上沒活,後半生種的樹基本沒死。我國種樹應該說有經驗有教訓的,比如說土改時,把林地分戶經營;到合作化時林地到社,到人民公社時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到上世紀80年代農村改革時,搞“三定”,農民那時沒有認識到國家土地政策有這麼長時間的承包經營權,50年、70年不變,還可以繼承。所以有的地方分到山,就把林子砍光了。所以中央決定不讓分了。
    林改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一直沒敢動,現在為什麼敢搞呢?一是農民已經認識到,國家的土地政策包括《物權法》出台後,將長期不變,不會像過去農民說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和十五不一樣”。二是,林權證像房產證一樣可以抵押貸款,可以變現,所以土地承包給農民以後就不會出現亂砍濫伐。我國林業發展的曆程,有經驗也有教訓,但經驗多於教訓。雖然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取得的成績是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