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大興安嶺10萬林區百姓樂享棚改成果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3年07月03日 閱讀: 字體:【】 【
俯瞰大興安嶺,一片片煥然一新的棚改小區散落在莽莽綠色林海中,格局錯落有致,景觀精心設計,仿佛一顆顆五彩珍珠熠熠生輝,曾經的伐木人有了住得更加舒適的家。
  搶抓政策機遇“四部曲”
  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初期,林區基礎設施就是簡陋的板夾泥房子,林業工人“吃三睡五幹十六”,度過了天保工程之前搶抓木材生產、支援國家建設的崢嶸歲月。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在麵臨全麵停止主伐、加快經濟轉型新任務的同時,如何讓住在棚戶區也就是板夾泥房子裏的林業職工能夠住進好房子裏,成了壓在地委、行署領導心頭的一塊“大石頭”。在分析諸多利弊因素後,大興安嶺把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裏的優惠政策,為改善林區職工群眾居住條件多方籌措資金列為當務之急,唱響了搶抓政策機遇的“四部曲”。
  1998年,省裏準備在煤炭城市實施棚戶區改造,當年5月,大興安嶺主動出擊,在國有林區裏率先拿出了棚戶區改造規劃。在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和國家開發銀行同意,比照煤炭城市棚戶區改造政策對林業棚戶區進行改造。到2008年5月,大興安嶺林區和吉林林區作為國有林業棚戶區改造試點,率先在林區範圍內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當年改造任務1500戶、7.5萬平方米。
  首曲唱響,大興安嶺並沒有停下腳步。2009年初,國家林業局組織編製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規劃。按照“局址所在地,麵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集中連片”的要求,大興安嶺將林區符合條件的棚戶區全部納入改造範圍,當年確定的棚戶區改造任務為54037戶,270.2萬平方米,在2008~2010年的年度國家投資計劃安排中得到了逐步實施,為第二部曲畫上了漂亮的休止符。
  政策機遇搶抓到手,帶來的是資金流和一幢幢新樓拔地而起、一戶戶家庭喜遷新居,大興安嶺從南到北,住房居住環境迅速發生著變化。
  2010年5月,國家下發《關於做好住房保障規劃編製工作的通知》要求,大興安嶺對林區棚戶區的改造範圍、改造對象、改造戶數重新進行了調查摸底。製定了修改後的《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林區棚戶區規劃(2008~2012年)》,改造戶數增加到111391戶,改造麵積增至556.955萬平方米。2012年5月,國家已對規劃內的建設任務全部予以核實確認,為撥發配套資金打開了通道,搶抓政策機遇完成了重要的第三部曲。
  爭取棚改政策第四部曲的句號畫在了2013年。2012年4月,根據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關於呈報2013~2015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計劃的通知》要求,地區棚改辦組織力量,再次對各林業局棚戶區改造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統計出仍有27600戶、138萬平方米的棚戶區居民需要改造安置。今年,這些後續增加的改造任務已得到國家和省裏的確認。
  五年來,大興安嶺積極爭取林業棚戶區改造任務最大化的努力,也收獲了國家以此為基數下達的棚戶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10年~2012年已累計爭取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林業棚戶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家投資48224.05萬元。2013年,可爭取林業棚戶區改造工程配套基礎建設項目國家投資49259.92萬元,目前投資計劃正在辦理中。
  生態移居著眼長遠
  大興安嶺在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期間,充分聽取職工群眾的需求和意願,立足當前,兼顧長遠,係統化推進各項工作,使棚改工程融入加強生態保護、加快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中。
  為鞏固來之不易的生態建設成果,減少森林資源隱性消耗,大興安嶺堅持將沒有生產任務的小林場撤並整合,在原址搞集中綠化恢複植被,人口遷入城鎮實行集中供熱,減少煙塵排放,加快城鎮化進程。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原有的75個林場(所)已有23個林場和3個經營所被撤並,撤出的居民有9269戶、2萬多人口,通過實施棚戶區改造與生態移居相結合,使這些人得到了妥善安置。
  2008年至今,大興安嶺異地建設棚戶區樓房共有92.775萬平方米,十八站、韓家園林業局人口向呼瑪縣集中,圖強、阿木爾林業局向漠河縣集中,加格達奇區異地安置的麵積達到66.575萬平方米,安置能力達到13315戶,異地安置的職工包括了除呼瑪縣之外的所有縣區局。這段時間,在林管局育才中學就讀的李想非常開心,他家所在的韓家園林業局在加區異地建設的棚戶區改造樓房就要分下來了,這意味著他不再孤單,爸爸媽媽都會搬過來陪他一起住了。
  棚改工程啟動後,大興安嶺提出了分類指導,因地製宜的原則,不要求統一建設樓房,而是結合老百姓的經濟承受能力和意願,同步推進棚改樓建設和平房的新建或改造工作。記者在塔河縣采訪時了解到,這個縣對上世紀60年代建設的年代較久的平房住戶全部實行遷移,有不想住樓的動遷百姓,或者對所住平房就地改造,或者搬遷至其他條件較好的平房中。建設較晚、條件尚好的平房實行就地改造。塔河就地改造2000餘戶,約占動遷戶數的三分之一。截至2012年末,全區共新建31.35萬平方米平房,維修改造170.985萬平方米,新建樓房354.62萬平方米,為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了充分的選擇。
  老百姓新建個家不容易,盼望著政府能從設計源頭上為他們做好長遠打算。大興安嶺聘請了資深單位編製棚戶區改造規劃設計方案,堅持棚戶區改造與城市發展規劃、經濟社會發展、旅遊城鎮建設相結合,既要提供必要的配套設施,滿足近期居民安置的需要,同時也做到小區規劃、立麵裝飾效果能充分體現林區特色,設計深度、理念長期不落後。地區“一棚一平一草”改造辦公室還組織編製了棚戶區改造規劃和立麵參考圖以及改造參考方案圖集,裝訂成冊,分發給各縣區局借鑒。
  呼中區采取了將棚戶區改造規劃與旅遊城鎮建設規劃結合的做法,把中心大街以南規劃為職工群眾生活的核心區,即棚改的重點區域;將中心大街以北規劃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即安置拆遷戶發家致富的種養區,實現了最大程度的集中連片改造。
  韓家園林業局尊重百姓需求,從2009年下半年棚改二期工程開始,取消了40平方米戶型,最小戶50平方米,現已改造平房300戶,麵積達15000平方米,房屋外立麵做保溫處理,安裝了塑鋼窗,房頂鋪設了彩鋼瓦,受到了百姓的歡迎。
  大拆遷圓了“安居夢”
  “下最大決心推進棚改,盡最大可能讓利於民。”大興安嶺地委、行署執政為民的情懷真切,態度果斷。政府主導,集中力量開展棚戶區改造,為民生改善迎來一次重大機遇。2008年至2014年,計劃實施國有林區棚戶區改造麵積694.955萬平方米,將涉及拆遷戶138991戶。棚戶區居民人均住房麵積由12平方米提高到21.2平方米。
  雖然棚戶區改造工程是一項惠民工程,但如此大規模的拆遷改造,處理不好,也會引發一係列的社會矛盾。地區、各縣區局成立了“一棚一平一草”改造辦公室,建立起行政一把手負總責,層層抓落實的領導體製,強化調研督辦和協調配合,解釋政策,答疑解惑,因戶製宜,實施和諧拆遷。
  建立了檔案並錄入微機管理,準確掌握全區的棚戶區底數。從居民意願出發,重新製定了《大興安嶺棚戶區改造工程實施方案》,對涉及棚戶區改造的各個層麵進行了製度性的規定。對棚戶區的戶數、人員結構、戶型情況等進行了排查和摸底,提前鎖定戶數,張貼公示,確保了基礎數據公開、公平、公正。
  好事要辦好,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塔河縣棚戶區改造拆遷涉及6000多戶群眾的根本利益,正確宣傳引導顯得尤為必要,馬虎不得。我們采取分片包幹的方式,張貼公告、發放資料、分析討論、現場動員、黨員幹部帶頭,深入宣傳改造的重大意義和政策措施,同時征求拆遷群眾的意見,讓他們積極支持改造。”塔河縣房改辦副主任韓延濤說。
  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和諧拆遷,陽光操作,有情服務,得到群眾擁護,以往最難推動的拆遷工作變成了改善民生的得力手段。先選擇占壓回遷樓房建設位置的房屋實行少量拆遷,回遷樓房竣工後,不占回遷樓房位置的其他居民直接搬遷上樓,減少二次搬遷居民數量,既減輕了棚戶區居民的臨時安置問題,又節省了臨時安置費用。把居民的回遷安置順序與拆遷順序掛起鉤來,調動了廣大群眾拆遷的積極性。“過去拆遷沒聽說過讓老百姓參與,現在拆遷協議簽訂前,拆遷辦全麵征求了廣大群眾的意見。”加格達奇年近花甲的周興元老人感慨道。
  下崗職工高建翠是單身家庭,今年不僅能喜遷新居,又是兒子大考之年,平日裏為一企業挑選衛生筷子維持生活。5月30日因交不上房改差價款和過渡房的水電費而不能正常簽協議,拆遷小組組長於維國得知其家庭困難,當時拿出900元使其及時住上了新樓。塔河房改辦辛豔麗,先後為劉玉龍、譚博、孫國輝等8個拆遷戶家庭墊付過戶費29000多元……就因為有這樣一幫人辛勤工作,加快了棚改的推進力度,百戶、千戶連片拆遷沒有形成阻力。
  走出低矮、潮濕的棚戶區,開始新生活,大興安嶺林區10餘萬百姓實現了“安居夢”。
  塔河鎮集中連片年久失修的棚戶區,如今已被一座座新樓所取代。(鞠春豔  唐國忠  記者  劉大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