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強化荒漠化防治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8日 閱讀: 字體:【】 【
一、建設生態文明,防治荒漠化是必由之路
  荒漠化是各種自然、生物、社會、文化和經濟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與生態文明相悖。
  (一)荒漠化導致土地退化,加劇人口與土地資源緊缺的矛盾。在我國,潛在荒漠化發生的幹旱、半幹旱、亞濕潤幹旱地區麵積為331.7萬平方公裏,占國土總麵積的34.6%。其中已發生荒漠化的麵積為262.4萬平方公裏,占國土總麵積的27.3%。我國荒漠化發生率為80.6%,遠高於全球69%的平均水平數。荒漠化導致土地質量退化,農牧業產量低而不穩。研究表明,我國每年因風蝕損失土地有機質5590萬噸,相當於2.685億噸化肥,因荒漠化每年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
1200億元。據專題調查,我國川西北阿壩州近5年土地沙化麵積增加5500公頃,甘肅省民勤縣在前10年裏,因沙化使得2萬多農牧民被迫遷移到他鄉。在一個耕地僅為世界7%,而人口為世界22%的國度裏,土地資源因荒漠化而嚴重退化,不加遏製,後果不堪設想。
  (二)荒漠化惡化生存環境,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加劇人與自然的矛盾。據統計,我國有2.4萬多個村莊和城鎮受風沙危害,受荒漠化影響的人口達4億多,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達16億噸,致使下遊許多地方由於泥沙不斷沉積,河床逐漸抬高,成為讓人心悸的地上懸河。荒漠化導致旱災、水災、沙災、蟲災、泥石流等災害頻繁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的民豐、皮山、策勒等,近40年來縣城幾次搬家。有的農民因風沙埋房舍一生被迫搬家三四次。某地因沙塵暴頻發,50歲以上人群中塵肺病發病率為85%。2006年的一場沙塵暴,北京一夜之間降塵量達30萬噸。在臨近北京的河北豐寧縣小壩子鄉,一位農戶居住的房舍建設不到20年,流沙埋至房頂,2000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視察中見此情景,飽含深情地說:“防沙止漠刻不容緩,生態屏障勢在必建。”
  (三)荒漠化危及生態安全,加劇經濟發展與生態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有專家研究認為,我國生態承載力隻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在我國主要荒漠化分布地區,其生態承載力更低。荒漠化致使植被退化,土壤沙化、退化、堿化,生態資源難以維係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需求。按聯合國確定的標準,我國一些荒漠化地區生態承載能力隻及所需求的1/10-1/20,嚴重製約和威脅經濟發展。1996年5月29日,甘肅河西走廊的一場強沙塵暴造成某市棉花受災麵積5717萬公頃,440萬公頃絕收。一大型水壩設計使用年限為70年,因泥沙為患現僅用30年就基本廢棄。
  (四)荒漠化影響文明進程,是社會進步的重大障礙。曆史上因荒漠化導致文明衰退乃至消亡的例子比比皆是。現今的伊拉克,曾經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著名的巴比倫兩河流域文明發源地。由於無休止的墾荒、過度放牧、惡意砍伐森林等破壞行為,這片沃土最終淪為風沙四起的貧瘠之地,2000年前漫漫黃沙使古老美麗的巴比倫王國銷聲匿跡。古埃及文明也是由於尼羅河上森林不斷遭到砍伐,以及過度放牧、墾荒,使土地退化,荒漠化日益加劇,昔日的地中海糧倉現已成為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在我國,荒漠化導致了一大批古代文明的消失,樓蘭古城、西夏黑城也隻能在考古學家、曆史學家的懷古中顯現其雄姿。1000年前,在西域於闐有一個叫曷勞落迦的城邦,人民安居樂業。一夜之間,一場凶猛的沙雨伴隨著狂風從天而降,頃刻之間就湮滅了這座古老的城邦。羅布泊在蒙語中是“彙入多水之湖”的意思,曆史上曾擁有2萬平方公裏水麵,綠洲點綴,一派生機盎然,但由於過度屯墾,水源耗盡,於上世紀70年代幹涸,極度荒漠化使之變成死亡之海。
  曆史和現實無不表明,荒漠化是人類生存之害,社會發展之禍,生態文明之敵。有效防治,則社會興盛;任其發展,則文明衰退。
  二、生態文明建設,荒漠化防治任重道遠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通過采取一係列重大防治舉措,取得了“整體得到初步遏製”的重要進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促進作用。有關數據分析表明,荒漠化防治投入與產出比大約為1:5-1:10,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比例可達25%以上。但是,我國荒漠化防治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一是我國仍是世界上荒漠化麵積最大、發生率最高的國家。荒漠化占國土麵積的27.33%,土地沙化麵積為173.11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18.03%。按照目前的沙化治理規模和推進速度,與土地沙化的速率相比,要完成我國可治理和必須治理沙化麵積的治理至少需要300年。
  二是一些地方存在嚴重的重經濟、輕生態的思想,導致濫墾、濫牧、濫樵采、濫用水資源的現象仍然十分突出。一些地區由於盲目的經濟開發活動,仍在不斷破壞荒漠生態係統,導致土地荒漠化不斷加劇。
  三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不顧生態無序開發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地方打著土地占補平衡的幌子,把“補”的目光盯住沙區,導致土地再度沙化的現象還較嚴重。一些工礦企業在開發過程中無序開發,為了規避審批,化整為零地開發項目現象時有發生。
  四是全球氣候變化對荒漠化的影響不容忽視。全球變化導致幹旱加劇、土地沙化加重。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斷增加是一個不爭事實。有專家研究表明,若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倍,氣候變化加劇,將導致土地沙化麵積增加17%。
  五是防治措施乏力。表現在投資嚴重不足、法製不健全、機製不活、土地荒漠化消長監督乏力、技術含量不高等問題仍很突出,致使荒漠化防治仍屬於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嚴重短板。
  三、防治荒漠化,必須用生態文明理念統領工作全局
  荒漠化防治是一項係統工程,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生態文明的理念統領我國荒漠化防治工作全局。
  一要尊重自然規律,充分發揮生態係統自我修複功能的作用。加快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嚴格禁止濫樵采、濫放牧、濫開墾、亂開發等破壞荒漠生態係統的活動,減少和杜絕人為破壞行為,促進荒漠生態係統的自然修複。
  二要因地製宜,實施荒漠生態係統建設。在防治荒漠化問題上,過分強調自然修複作用的“無為而治”和過分強調人工建設作用的“人為主宰”這兩種觀點都要避免。在目前情況下,一要補舊賬,人類經過長期的破壞,對自然負債太多;二要還新賬,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已嚴重超過自然生態的承載能力,不加快建設,不實行人工促進恢複,生態係統對經濟社會的承載能力永遠欠賬,還是不能協調發展,要協調發展惟有加強人工促進,故此,應突出人工促進恢複的作用。這裏最重要的是,尊重自然生態法則,按照植被地帶性分布規律,堅持宜荒則荒、宜治則治、宜林則林、宜草則草。搞好總體謀劃布局,采取多管齊下策略,實行綜合治理。
  三要運用物質利益驅動原則,激發全社會荒漠化防治的原動力。要積極探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機製體製,實行投資者得其利、治理者受其益,真正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做到治理工作讓人民群眾共同參與,治理成果由人民群眾共享。通過產權、金融、稅費、投資等杠杆,調動社會各種力量投入防治荒漠化,使生態優、民眾富。
  四要發揮科技引領作用,著力提高荒漠化防治成效。要大力鼓勵有關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開展荒漠化防治科技創新研究,針對關鍵疑難技術問題開展多部門、多學科聯合攻關,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加強現有科研成果的集成、組裝和加工,加快防沙治沙實用技術研發,促進防沙治沙科研成果轉化、升級。建立防沙治沙實用技術推廣服務體係,鼓勵科研人員深入防沙治沙一線,解決科技推廣最後“一公裏”的瓶頸問題。加強對基層技術人員尤其是農牧民培訓,提高沙區廣大勞動者素質,使防治技術在基層群眾中紮得根、用得上、使得起、能見效。
  五要按照防沙治沙法的要求,推行地方各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製。荒漠化防治是一項艱巨的係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的強力推動和各個部門的齊抓共管。要按照法律規定,實行依法行政、依法治理。《防沙治沙法》規定,防沙治沙的責任在地方各級政府。因此,要建立嚴格的防沙治沙激勵和約束機製,實行優土有責、劣土受罰。要建立健全防沙治沙考核機製和土地沙化問責辦法,使沙化土地防治責任和目標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