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解讀《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來源:不詳 作者:國家林業局政府網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5日 閱讀: 字體:【】 【
一、《意見》出台的背景、意義
  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空間環境發展林下經濟,開發林業多種功能,提高林地綜合經營效益,對於實現林地增效、農民增收,促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鞏固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成果,拓寬農村發展空間,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實踐證明,發展林下經濟已經成為進一步拓寬林業經濟領域、促進農民增收和新農村建設的生態型“黃金”產業。“林下經濟”不僅是林業發展中的一個新詞彙,更是協調長期與短期矛盾、協調生態與經濟關係,協調國家與農民利益的一篇大文章。
  今年7月份,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這是指導全國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貫徹落實國辦發〔2012〕42號文件精神,進一步提高對加快發展我省林下經濟重要意義的認識,推動我省林下經濟健康發展,省林業廳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起草了我省“進一步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以省政府辦公廳文件印發各市、縣(市、區)及有關部門。
  二、山東省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對於林下經濟,現在形成的共識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從事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複合生產經營,從而使農林牧各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的生態經濟模式。目前我省已經形成了一是林下種植模式:林菌模式、林藥模式、林糧(油)模式、林草模式、林菜等模式、林果、林苗、林花等經營模式。二是林下養殖:主要包括林禽模式、林畜模式、特色養殖模式。三是森林景觀利用。四是林下產品采集加工。
  山東是平原林業大省,人口大省,也是林業產業大省。各級黨委政府長期以來十分重視林業發展,造林麵積不斷上升,林業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平原綠化、荒山造林、林業產業等快速發展,並成為中國林業產業四大聚集區之一。林業產值截止到2012年底達到4300億元,居全國前列。然而,在一個林業產業大省,為什麼要提出發展林下經濟,並判斷這是一個極具潛力,並且可以書寫林業發展大文章的領域呢?主要原因在於:
  一是林下經濟代表著山東林業發展的新方向。山東省林業用地總麵積5161.3萬畝。如何增加林地單位麵積產出,提高林地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讓農民從林地上實現增收,自然成為林業發展中的重要問題,也是鞏固多年造林成果、確保生態效益持續發揮,必須關注的核心問題。
  利用林地空間,立體開發林下經濟,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成為山東林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將農民想通過林地致富的渴求和社會對生態良好的需求,以及政府發展農村經濟的目標統一起來,通過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協調發展方式,能夠為林業發展、農民增收帶來新的機會。
  二是林下經濟是協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新措施。在發揮森林生態效益同時,農民關注的核心還是追求土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關注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如果不能保障農民持續增收,或土地上的比較收益下降,農民就會依據現實利益改變選擇。因此,尋求在有限林地上實現“長期得林,短期得利”,協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新型模式,用不斷增長的比較效益,激勵農民長期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是新形勢下提出的新命題。林下經濟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於一身,利用林下空間發展投資周期短、見效快的種植和養殖產業,可以有效提高林業的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山東省林下經濟發展大戶反映的情況來看,林下種植和養殖不僅能夠增加林地上短期收益,還能夠促進林木生長,將林木生長周期縮短2~3年。有利於提高林業的綜合效益,彌補林地種植結構單一、林木生長周期長、經濟效益緩慢的缺陷,能夠起到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作用,有效化解林業生產過程中的風險,是鞏固和發展生態建設成果、促進生態和諧、促進林農增收的重要措施。
  三是林下經濟是緩解土地利用矛盾的新途徑。發展林下經濟,可以在林下空間進行種植和養殖活動,不僅提高了複種指數,充分利用了林地資源,而且增加了林地生物多樣性,對解決人多地少的矛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林下經濟是解決充分就業和增收的新領域。林下經濟要以加工、交通運輸、物流、信息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為前提,直接增加城鄉就業機會。同時,由於林下經濟是綜合管理型經濟,涉及林業、農業、畜牧業、科技、醫藥、工商等多個相關部門,需要的專業技術達幾十種,要有千家萬戶農民的參與和支持,從而間接拓寬了相關行業領域的就業渠道,有助於實現整體區域人口的充分就業。從目前情況來看,山東省林下經濟拉動就業效果非常明顯,已開發的300萬畝林地直接吸納從業人員近110萬人。
  發展林下經濟所增加的直接或間接就業機會,與傳統種植和養殖業所需技能相通,對加工、交通運輸、物流和信息服務等產業也沒有特殊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林下經濟帶動的就業增長將有效增加區域人口的經濟收入,是保障全省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措施。調研發現,林下經濟給從業人員帶來的經濟收入相當可觀,東阿縣天麻種植戶每平米年收入最少在60元,每畝收入近2萬元;商河縣韓廟鄉從2007年起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積極培養林下養兔大戶,進而帶動和激發群眾參與林下養兔的積極性。目前林下養獺兔已為周邊地區農戶所接受,共建成了25個林下獺兔養殖小區,8個標準化林下養殖基地,養殖戶460多戶,此一項年人均增收2100多元。且市場需求旺盛,發展前景非常好。
  生態、有機、綠色、品牌、多樣化是林下經濟的特色。農民將長期積累的生存智慧和市場機製融合在適宜的生產選擇中,創造出了豐富多樣的發展模式,並用不斷增長的財富詮釋著發展選擇的正確性。然而,山東目前林下經濟總體規模小,專業化水平不高,這不僅僅是因為缺乏整體規劃指引問題。一是要有好項目,能夠讓農民樂於選擇,且收益大,承擔風險小。二要有一定的啟動資金,盡管很多農民明白,發展林下種養殖是一條致富增收的好路子,但是無奈啟動資金不足,有心無力,被迫放棄發展機會。三是經營風險如何防空,在目前農村勞動力就業很不充分的情況下,許多農民選擇外出或就近打工,而不是選擇利用林地搞種植和養殖業,其主要原因是這種經營風險農民不願意或沒能力承擔。四是市場如何開拓,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在產品經營中,大多數隻能坐等外地經銷者上門收購或市場零售,因而無法保障較好的效益。五是基礎設施要加強。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地方普遍存在路、電、水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的問題,致使一些先進的種養方式無法推廣,製約著林下經濟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
  三、《意見》提出了我省發展林下經濟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四個堅持”,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在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的前提下,重點開發利用經濟林地和用材林地林下資源,科學合理地利用生態公益林發展林下經濟;堅持突出特色,分類實施。合理選擇發展模式,因地製宜,科學規劃,重點培育區域化的林下特色產業;堅持政策扶持,農民增收。製定完善各項政策,在項目和資金安排上對林下經濟發展給予扶持,確保農民得到實惠;堅持機製創新,示範引導。大力推進基層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市場流通體係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範基地(示範點)的示範帶動作用,注重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配套發展。
  四、《意見》提出了我省發展林下經濟發展總體目標
  在總體目標上,提出了未來幾年的發展目標。從2013年起,力爭用2年左右的時間,努力建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相對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200個,50畝以上的示範點600個。力爭到2015年,全省林下經濟規模發展到700萬畝,產值突破700億元,拉動直接就業240萬人;2020年發展到1300萬畝。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要促進林下資源、技術、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創立特色品牌,實現產前、產中、產後有機銜接,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和“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產、加工利用和銷售體係。
  五、《意見》提出了我省發展林下經濟的主要建設任務
  一是製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林地資源狀況等情況,科學製定本地區的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出台政策措施,創新發展機製和經營模式。突出特色,科學布局,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任務。
  二是扶龍頭建基地,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積極培育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在技術和資金方麵予以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示範帶頭作用。強化品牌意識,因地製宜發展品牌產品,加大產品營銷和品牌宣傳力度,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林下經濟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是加強科技支撐,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各級政府加大科技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快構建科技服務平台,盡快完善農民、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機製,搞好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加大主導產品和優勢品種的科技開發,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轉化和科技成果推廣。加強林下經濟新模式的研究,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
  六、《意見》提出了我省發展林下經濟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調。要建立林下經濟發展組織機製,加強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指導、檢查考核、落實獎懲。各級林業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協調林下經濟發展工作;科技、農業、漁業、林業、畜牧等部門要加強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廣應用及政策、信息、市場等方麵服務,扶持林下種植、養殖重點項目;水利、交通運輸、電力、電信等部門要支持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部門要將林下經濟發展與產業扶貧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新聞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報道,營造林下經濟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拓展投融資渠道。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等專項資金的作用,重點支持林下經濟示範基地與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促進林下經濟技術推廣和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積極探索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方式,加大對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
  發展改革、財政、農業、水利、林業、商務、畜牧等部門要結合各地林下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相關資金渠道,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予以支持。有關林業發展資金和建設項目,要加大對林下經濟的支持力度。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做好林下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民聯保貸款等業務,擴大林農貸款覆蓋麵,給予適當的利率優惠。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聯席會議要根據實際需要,將林下經濟保險納入農業保險統籌安排,鼓勵保險機構開發林下保險產品,降低林農發展林下經濟風險。
  三是發展合作組織,健全服務體係。要大力支持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發展社會中介組織和有關專業協會,充分發揮專業協會在企業和基地農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提高林農在林下經濟發展中的組織化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加強林權管理服務機構建設,規範林地林木流轉,為農民提供產權交易、融資服務。積極培育林下經濟產品的專業市場,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提高林下經濟對外開放水平。
 

附: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魯政辦發〔2012〕77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精神,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空間環境發展林下經濟,開發林業多種功能,提高林地綜合經營效益,實現林地增效、農民增收,促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寬農村發展空間,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省政府同意,現就進一步加快林下經濟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維護生態安全,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努力提高林地利用率和林業綜合效益,科學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突出特色、科學規劃、創新機製、強化支撐,促進林下經濟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為實現綠色增長、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係,在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的前提下,重點開發利用經濟林地和用材林地林下資源。在確保生態功能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利用生態公益林發展林下經濟。
  2.堅持突出特色,分類實施。根據當地自然環境條件和市場經濟條件,合理選擇發展模式,因地製宜,科學規劃,重點培育區域化的林下特色產業。
  3.堅持政策扶持,農民增收。製定完善各項政策,在項目和資金安排上對林下經濟發展給予扶持,鼓勵支持林下經濟發展,確保農民得到實惠。
  4.堅持機製創新,示範引導。大力推進基層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和市場流通體係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示範基地(示範點)的示範帶動作用,注重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配套發展,優化林下經濟發展機製,確保林地綜合效益得到持續提高。
  (三)總體目標。從2013年起,力爭用2年左右的時間,努力建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相對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200個,50畝以上的示範點600個。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較大規模、較大潛力、較大輻射帶動能力的林下經濟龍頭企業和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帶動更多的群眾投入林下經濟開發。力爭到2015年,全省林下經濟規模發展到700萬畝,產值突破700億元,拉動直接就業240萬人;2020年發展到1300萬畝。促進林下資源、技術、資本、市場有機結合,創立特色品牌,實現產前、產中、產後有機銜接,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和“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生產、加工利用和銷售體係。
  二、主要發展模式
  (一)林下種植
  1.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氣濕度大、氧氣充足、光照強度低、晝夜溫差小的特點,種植雙孢菇、雞腿菇、平菇、香菇、耳類等食用菌。
  2.林藥模式。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及海拔、濕度、樹齡、樹種、鬱閉度等條件,因地製宜種植金銀花、丹參、天麻等藥材。
  3.林糧(油)模式。在幼林期林下間種豆類、花生、油用牡丹等高效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
  4.林草模式。在鬱閉度0.6以下的林地,種植不同種類的優質牧草,如紫花苜蓿、黑麥草等。
  5.林菜模式。根據林間光照強弱及各種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發展蔬菜種植。
  (二)林下養殖
  1.林禽模式。選擇透光和通氣性能較好的成林地塊,利用樹上落果、林下飼草、地下昆蟲等飼料資源,在林下適量放養雞、鴨、鵝等。
  2.林畜模式。在林齡4年以上的用材林、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動空間大的林地,放養或圈養牛、羊、豬、兔等。
  3.特色養殖模式。利用林地養殖梅花鹿、馬鹿、羚羊等草食類特養動物;野豬、蛙類等雜食類動物;孔雀、鷓鴣、鴕鳥等特禽類動物;狐、貂、獺兔等毛皮類經濟動物;蜜蜂、蚯蚓、蟬等昆蟲類動物。
  (三)森林景觀利用
  充分發揮林區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生態良好的優勢,合理利用森林景觀、自然環境和林下產品資源發展農家樂、森林人家、森林莊園等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生態療養等,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葉、藥材等旅遊商品,逐步形成功能比較完善的森林旅遊區。
  (四)林下產品采集加工
  充分利用林下野生產品資源,發展林下產品的采集、加工、流通和銷售業,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提高林下經濟綜合效益。
  三、主要任務
  (一)製定切實可行的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各級政府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摸清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類型、範圍。在不改變林地用途、生態功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地空間,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林地資源狀況等情況,科學製定本地區的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出台政策措施,創新發展機製和經營模式。突出特色,科學布局,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任務。
  (二)扶龍頭建基地,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各市、縣(市、區)要因地製宜,合理布局,積極培育不同類型、獨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積極培育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在技術和資金方麵予以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示範帶頭作用。強化品牌意識,因地製宜發展品牌產品,加大產品營銷和品牌宣傳力度,嚴格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林下經濟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加強科技支撐,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加大科技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快構建科技服務平台,盡快完善農民、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機製,搞好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加大主導產品和優勢品種的科技開發,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轉化和科技成果推廣。加強林下經濟新模式的研究,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鼓勵支持種植戶、養殖戶搞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盡快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調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林下經濟工作,並將其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鞏固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成果的一項重大舉措來落實。建立林下經濟發展組織機製,加強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指導、檢查考核、落實獎懲。各級林業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協調林下經濟發展工作;科技、農業、漁業、林業、畜牧等部門要加強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廣應用及政策、信息、市場等方麵服務,扶持林下種植、養殖重點項目;水利、交通運輸、電力、電信等部門要支持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部門要將林下經濟發展與產業扶貧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新聞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報道,營造林下經濟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二)加大支持力度,拓展投融資渠道
  要逐步建立政府引導,農民、企業和社會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製。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等專項資金的作用,重點支持林下經濟示範基地與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促進林下經濟技術推廣和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積極探索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方式,加大對示範基地和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改革、財政、農業、水利、林業、商務、畜牧等部門要結合各地林下經濟發展的需求和相關資金渠道,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予以支持。林業建設中森林撫育、公益林管護、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木本糧油基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富民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等項目,以及林業基本建設、技術轉讓、技術改造等資金,應緊密結合各自項目建設的政策、規劃加以實施和運用,確保林下經濟發展得到扶持。要積極支持龍頭企業與金融機構搞好項目對接,加強金融服務協調。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做好林下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工作。要優化審核程序,簡化審批手續,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民聯保貸款等業務,擴大林農貸款覆蓋麵,給予適當的利率優惠。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聯席會議要根據實際需要,將林下經濟保險納入農業保險統籌安排,鼓勵保險機構開發林下保險產品,降低林農發展林下經濟風險。符合稅收相關規定的農民生產林下經濟產品,應依法享受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各市、縣(市、區)要出台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鼓勵發展林下經濟。
  (三)發展合作組織,健全服務體係
  大力支持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發展社會中介組織和有關專業協會,充分發揮專業協會在企業和基地農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提高林農在林下經濟發展中的組織化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加強林權管理服務機構建設,規範林地林木流轉,為農民提供產權交易、融資服務。積極培育林下經濟產品的專業市場,加快市場需求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健全流通網絡,引導產銷銜接,降低流通成本,幫助農民規避市場風險。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提高林下經濟對外開放水平。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