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宜居宜業再築綠色新天地
中國綠色時報11月28日報道(記者 苑鐵軍) 福建很美,因為山清水秀天更藍。
福建很綠,因為連續35年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
打造宜居環境,建設美麗家園,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2010年3月,福建啟動實施建設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的“四綠”工程,造林綠化重點開始由山上為主轉變為山上山下統籌,讓森林進城、下鄉、入村、上路。
僅僅多種幾棵樹?沒那麼簡單。
國務院先後批複《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和《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整體方案》,為福建跨越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必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正是預期到這種發展趨勢,福建將造林綠化的重點由山上轉向平原、轉向城市、轉向人口集中的地方。
推進身邊增綠,以拓展造林綠化空間;提高生態承受能力打造宜居環境,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數——福建造林綠化,就此進入另一個戰略高度。
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強者總是自覺地尋找不足。
福建森林覆蓋率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但森林分布並不均衡,也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樹多,但多在山上;城市、鄉(鎮)、沿海、通道的森林麵積相對較少,不少地方的園區、新區、新村建設還存在“隻有新房、沒有新綠”的現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孫春蘭在剛到福建時就提出,要切實加強植樹造林和城市綠化美化工作,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環境優美的綠色宜居環境,使八閩大地“綠起來、活起來、富起來”。
於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不僅成為福建造林綠化發展的新目標、新方向,也成為林業改善生態和民生的生動體現。
福建省林業廳負責人說,通過大造林,全省宜林荒山基本沒有了。要繼續保持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就必須持續推進“四綠”工程建設,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增加森林麵積,打造生態優美之區。
2010年3月,福建省政府印發《福建省城鄉綠化一體化“四綠”工程實施方案(2010~2012年)》,“四綠”工程建設隨之在全麵啟動,“身邊增綠”持續拓展著福建省的造林空間。
2年來,福建累計投入資金183億元,植樹4.2億株;綠色城市、綠色村鎮和綠色屏障完成造林綠化310.8萬畝,綠色通道新增綠化裏程1.4萬公裏;全省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9.7%提高到41.4%,提高1.7個百分點——這一切,都有效加快了城鄉綠化一體化,在打造宜居生活環境的同時,不斷提高著人民的幸福指數。
造景與造綠並重 造綠與造福並舉
按照福建省省長蘇樹林提出的“點、線、麵整治”的要求,福建各地在“山水文章”上下足了功夫,遵循“依山傍水、顯山露水”的理念,八閩大地的山水風光成為了城鎮建設的天然基調和秀美底色。
福州市政府大力實施“顯山露水工程”,投入資金70億元集中整治城區的75條內河,讓“碧波蕩榕城”美景得以重現,新建兒童公園、琴亭湖公園、五鳳公園等城市公園綠地。在道路沿線、景觀節點等大力實施綠化、花化、香化、彩化改造,進一步用花草樹木扮靚城市。截至目前,福州建成區綠色社區覆蓋率超過60%,成為全國最“綠”的省會城市之一,福州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並居中國內地宜居城市榜首。
在造林綠化上舍得大投入的“花園城市”廈門正在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40.3%和36%,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1.2平方米,步行500米就有綠地。
“荔林水鄉”莆田市按照“保護壺山蘭水景觀、突出荔林水鄉特色、建設生態環保家園、打造濱海宜居城市”的要求,計劃投資2.5億元,打造延壽溪、企溪、東圳渠道及北洋水係15條、長百裏的“綠色慢行步道”,建成216公頃的休閑綠地,逐步建成綠色生態城市綠廊運動係統,做到步行10分鍾至15分鍾就有一塊綠地。
“森林城市”漳州市正全力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田園都市和生態之城,全市130多個綠色村莊綠意盎然,總麵積約100平方公裏的20多處郊野公園,既涵養著綠色生態,又造福百萬民生……
不僅如此。
福建還通過鼓勵農村利用“四旁”、拋荒地等非規劃林地,種植珍貴和優良鄉土樹種,既提高城鄉綠化水平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自“四綠”工程啟動以來,全省綠色城市新增綠地麵積18.4萬畝,綠色村鎮新增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麵積6.4萬畝;全省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縣城)6個、綠色城市9個、綠色軍營150個、綠色校園745個、綠色開發區69個、綠色鄉鎮356個、綠色村莊3916個。
現在的福建,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出門就可見到綠色,居住環境有了明顯地改善。
高標準打造森林生態景觀通道
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是福建全力推進“四綠”工程建設的生動寫照,更是點睛之筆。
作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通道、大動脈”,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長651.2公裏,貫穿28個沿海重點經濟發展縣。
高標準的生態景觀通道該如何打造?福建的回答很明確。
“山、水、田、園”統一規劃,“點、線、麵”相連接,“喬灌草”、“花果樹”一起上。按照“一軸兩帶三區多點”景觀布局(一軸即沈海線複合的森林景觀軸線;兩帶即高速公路兩側立體生態群落帶;三區即以寧德市為主的曉秀楓丹景觀區,以福州、莆田地區為主的榕蔭福盛景觀區,以廈門、漳州、泉州為主的花繁林茂景觀區;多點即沿途可綠化地塊形成的景觀節點),高標準打造“帶、網、片”相結合,“四季皆綠、四季有花、四季變化”的森林生態景觀走廊。
好規劃,還需好機製推動實施。
福建省政府與各設區市市長簽訂造林綠化目標責任狀,設區市與縣(市、區),縣(市、區)與鄉(鎮、街道)層層簽訂責任狀,一級一級明確責任,一級一級抓好落實。
蘇樹林多次對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作出批示。省財政投入資金3億元,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近15億元。福建還出台可作為綠化苗圃經營、延長貸款貼息、吸引社會投資、鼓勵捐資認養等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工程建設。
廈門市級財政按每畝15萬元的標準配套投入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莆田市按省、市、縣1:1:1的標準配套補助資金;福州市向各縣(市、區)派駐8個造林綠化工作指導組,協助當地抓好造林綠化工作;晉江市投入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資金達1.66億元,把通道綠化與城市、鄉村公園建設結合起來;南安等縣(市、區)發動當地知名企業認建、認養森林通道建設……
福建省林業廳認真總結推廣去年大造林創造的“工作要上去,幹部要下去”的經驗,派出27位處級幹部掛鉤有沈海高速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任務的縣(市、區),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路因綠而生動,綠因花豔而靚麗——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通道預期效果已經初顯。
沈海高速公路廈門段的鳳凰木和火焰木,泉州段的刺桐和雞冠刺桐,莆田段的荔枝和秋楓,漳州段的相思樹和美麗異木棉,福州段的榕樹和海南蒲桃,以及寧德段的香椿和香樟……在651公裏的通道上,一副五彩斑斕的森林畫卷漸次繪出。當驅車行駛在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時,身旁的景色會讓你仿佛置身於花園之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
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示範帶動了福建省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以及鄉村公路的綠化美化,如三明市對境內的福銀、泉三、永寧、永武高速公路沿線進行森林景觀修複和通道綠化。據統計,2010年以來,福建省通道綠化新增裏程1.4萬多公裏。
高質量築起綠色生態屏障
福建海岸線長達3752公裏,居全國第二。如今的福建,南起詔安、北至福鼎,連貫31個縣(市、區)的宜林海岸線基幹林帶基本合攏,樹起了一道3000多公裏的綠色“長城”,成為沿海生態屏障,曾經風沙肆虐和寸草不長的鹽堿地變成了千裏沃野、萬頃良田。
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造林綠化指揮部,近年來每年植樹1000多萬株,開展沙荒風口斷帶補齊、疏林地補植和老林帶更新;采取木本與草本相結合、喬木與灌木相結合的辦法,做好環島公路、縱貫線和水庫彙水一麵坡以及公園、景區的綠化、美化,營造特色鮮明的防護林、景觀林。
不僅是沿海,針對境內山多坡陡、紅壤水土流失嚴重的實際,福建省按照造林良種化、“四綠”大苗化、樹種多樣化、品種珍貴化、色彩季相化、林分高質化、效益最大化的“七化”要求,對重點水土流失區、“三沿一環”等重點生態區位林分,通過補植、套種、封育等多種營造林措施進行修複提升,調整優化樹種林種結構,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解決了“遠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好的林子看不見,看得見的林子不好看”等問題。
長汀縣在水土流失區馬尾鬆林地套種木荷、香樟、楓香、紅葉石楠、山烏桕、無患子等闊葉樹,改造林分結構,既保持水土又美化景觀。
邵武市對城區一重山的杉木林,逐步進行條狀改造,套種珍貴樹、鄉土闊葉樹,綠化、彩化、美化生態景觀。
綠色,還在不斷延伸。
“四綠”工程已列入福建省“十二五”發展規劃,並作為林業五大生態工程之首。據了解,到2015年,福建城市建成區森林覆蓋率新城區將超過30%、舊城區在20%以上,縣城建成區新城區和舊城區森林覆蓋率將超過25%和15%;創建國家森林城市3個、省級森林城市(縣城)30個。綠色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超過18.5%,人均公園綠地麵積超過5.5平方米。國(省)道和鐵路沿線兩側綠化裏程綠化率超過95%,一重山一麵坡可綠化宜林地綠化率達100%;沿海基幹林帶可綠化宜林地綠化率達100%。
建設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好家園——林業生態建設為服務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著有力支撐,也必將為推進生態省建設和實現“三個更加”福建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讓森林進城、下鄉、入村、上路——在福建,綠色已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美麗中國,已幸福起航。
正在推進生態文明大省的建設中的福建,一定會繼續譜寫新的篇章。
福建很綠,因為連續35年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
打造宜居環境,建設美麗家園,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2010年3月,福建啟動實施建設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的“四綠”工程,造林綠化重點開始由山上為主轉變為山上山下統籌,讓森林進城、下鄉、入村、上路。
僅僅多種幾棵樹?沒那麼簡單。
國務院先後批複《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和《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整體方案》,為福建跨越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必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正是預期到這種發展趨勢,福建將造林綠化的重點由山上轉向平原、轉向城市、轉向人口集中的地方。
推進身邊增綠,以拓展造林綠化空間;提高生態承受能力打造宜居環境,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數——福建造林綠化,就此進入另一個戰略高度。
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強者總是自覺地尋找不足。
福建森林覆蓋率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但森林分布並不均衡,也存在城鄉二元結構問題:樹多,但多在山上;城市、鄉(鎮)、沿海、通道的森林麵積相對較少,不少地方的園區、新區、新村建設還存在“隻有新房、沒有新綠”的現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孫春蘭在剛到福建時就提出,要切實加強植樹造林和城市綠化美化工作,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環境優美的綠色宜居環境,使八閩大地“綠起來、活起來、富起來”。
於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不僅成為福建造林綠化發展的新目標、新方向,也成為林業改善生態和民生的生動體現。
福建省林業廳負責人說,通過大造林,全省宜林荒山基本沒有了。要繼續保持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就必須持續推進“四綠”工程建設,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增加森林麵積,打造生態優美之區。
2010年3月,福建省政府印發《福建省城鄉綠化一體化“四綠”工程實施方案(2010~2012年)》,“四綠”工程建設隨之在全麵啟動,“身邊增綠”持續拓展著福建省的造林空間。
2年來,福建累計投入資金183億元,植樹4.2億株;綠色城市、綠色村鎮和綠色屏障完成造林綠化310.8萬畝,綠色通道新增綠化裏程1.4萬公裏;全省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39.7%提高到41.4%,提高1.7個百分點——這一切,都有效加快了城鄉綠化一體化,在打造宜居生活環境的同時,不斷提高著人民的幸福指數。
造景與造綠並重 造綠與造福並舉
按照福建省省長蘇樹林提出的“點、線、麵整治”的要求,福建各地在“山水文章”上下足了功夫,遵循“依山傍水、顯山露水”的理念,八閩大地的山水風光成為了城鎮建設的天然基調和秀美底色。
福州市政府大力實施“顯山露水工程”,投入資金70億元集中整治城區的75條內河,讓“碧波蕩榕城”美景得以重現,新建兒童公園、琴亭湖公園、五鳳公園等城市公園綠地。在道路沿線、景觀節點等大力實施綠化、花化、香化、彩化改造,進一步用花草樹木扮靚城市。截至目前,福州建成區綠色社區覆蓋率超過60%,成為全國最“綠”的省會城市之一,福州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並居中國內地宜居城市榜首。
在造林綠化上舍得大投入的“花園城市”廈門正在積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40.3%和36%,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1.2平方米,步行500米就有綠地。
“荔林水鄉”莆田市按照“保護壺山蘭水景觀、突出荔林水鄉特色、建設生態環保家園、打造濱海宜居城市”的要求,計劃投資2.5億元,打造延壽溪、企溪、東圳渠道及北洋水係15條、長百裏的“綠色慢行步道”,建成216公頃的休閑綠地,逐步建成綠色生態城市綠廊運動係統,做到步行10分鍾至15分鍾就有一塊綠地。
“森林城市”漳州市正全力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田園都市和生態之城,全市130多個綠色村莊綠意盎然,總麵積約100平方公裏的20多處郊野公園,既涵養著綠色生態,又造福百萬民生……
不僅如此。
福建還通過鼓勵農村利用“四旁”、拋荒地等非規劃林地,種植珍貴和優良鄉土樹種,既提高城鄉綠化水平又能增加農民收入。
自“四綠”工程啟動以來,全省綠色城市新增綠地麵積18.4萬畝,綠色村鎮新增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麵積6.4萬畝;全省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縣城)6個、綠色城市9個、綠色軍營150個、綠色校園745個、綠色開發區69個、綠色鄉鎮356個、綠色村莊3916個。
現在的福建,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出門就可見到綠色,居住環境有了明顯地改善。
高標準打造森林生態景觀通道
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是福建全力推進“四綠”工程建設的生動寫照,更是點睛之筆。
作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通道、大動脈”,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長651.2公裏,貫穿28個沿海重點經濟發展縣。
高標準的生態景觀通道該如何打造?福建的回答很明確。
“山、水、田、園”統一規劃,“點、線、麵”相連接,“喬灌草”、“花果樹”一起上。按照“一軸兩帶三區多點”景觀布局(一軸即沈海線複合的森林景觀軸線;兩帶即高速公路兩側立體生態群落帶;三區即以寧德市為主的曉秀楓丹景觀區,以福州、莆田地區為主的榕蔭福盛景觀區,以廈門、漳州、泉州為主的花繁林茂景觀區;多點即沿途可綠化地塊形成的景觀節點),高標準打造“帶、網、片”相結合,“四季皆綠、四季有花、四季變化”的森林生態景觀走廊。
好規劃,還需好機製推動實施。
福建省政府與各設區市市長簽訂造林綠化目標責任狀,設區市與縣(市、區),縣(市、區)與鄉(鎮、街道)層層簽訂責任狀,一級一級明確責任,一級一級抓好落實。
蘇樹林多次對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作出批示。省財政投入資金3億元,帶動社會資金投入近15億元。福建還出台可作為綠化苗圃經營、延長貸款貼息、吸引社會投資、鼓勵捐資認養等扶持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工程建設。
廈門市級財政按每畝15萬元的標準配套投入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莆田市按省、市、縣1:1:1的標準配套補助資金;福州市向各縣(市、區)派駐8個造林綠化工作指導組,協助當地抓好造林綠化工作;晉江市投入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資金達1.66億元,把通道綠化與城市、鄉村公園建設結合起來;南安等縣(市、區)發動當地知名企業認建、認養森林通道建設……
福建省林業廳認真總結推廣去年大造林創造的“工作要上去,幹部要下去”的經驗,派出27位處級幹部掛鉤有沈海高速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任務的縣(市、區),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路因綠而生動,綠因花豔而靚麗——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通道預期效果已經初顯。
沈海高速公路廈門段的鳳凰木和火焰木,泉州段的刺桐和雞冠刺桐,莆田段的荔枝和秋楓,漳州段的相思樹和美麗異木棉,福州段的榕樹和海南蒲桃,以及寧德段的香椿和香樟……在651公裏的通道上,一副五彩斑斕的森林畫卷漸次繪出。當驅車行駛在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時,身旁的景色會讓你仿佛置身於花園之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
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建設示範帶動了福建省高速公路、鐵路、國道、省道以及鄉村公路的綠化美化,如三明市對境內的福銀、泉三、永寧、永武高速公路沿線進行森林景觀修複和通道綠化。據統計,2010年以來,福建省通道綠化新增裏程1.4萬多公裏。
高質量築起綠色生態屏障
福建海岸線長達3752公裏,居全國第二。如今的福建,南起詔安、北至福鼎,連貫31個縣(市、區)的宜林海岸線基幹林帶基本合攏,樹起了一道3000多公裏的綠色“長城”,成為沿海生態屏障,曾經風沙肆虐和寸草不長的鹽堿地變成了千裏沃野、萬頃良田。
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造林綠化指揮部,近年來每年植樹1000多萬株,開展沙荒風口斷帶補齊、疏林地補植和老林帶更新;采取木本與草本相結合、喬木與灌木相結合的辦法,做好環島公路、縱貫線和水庫彙水一麵坡以及公園、景區的綠化、美化,營造特色鮮明的防護林、景觀林。
不僅是沿海,針對境內山多坡陡、紅壤水土流失嚴重的實際,福建省按照造林良種化、“四綠”大苗化、樹種多樣化、品種珍貴化、色彩季相化、林分高質化、效益最大化的“七化”要求,對重點水土流失區、“三沿一環”等重點生態區位林分,通過補植、套種、封育等多種營造林措施進行修複提升,調整優化樹種林種結構,提升森林生態功能和景觀效果,解決了“遠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好的林子看不見,看得見的林子不好看”等問題。
長汀縣在水土流失區馬尾鬆林地套種木荷、香樟、楓香、紅葉石楠、山烏桕、無患子等闊葉樹,改造林分結構,既保持水土又美化景觀。
邵武市對城區一重山的杉木林,逐步進行條狀改造,套種珍貴樹、鄉土闊葉樹,綠化、彩化、美化生態景觀。
綠色,還在不斷延伸。
“四綠”工程已列入福建省“十二五”發展規劃,並作為林業五大生態工程之首。據了解,到2015年,福建城市建成區森林覆蓋率新城區將超過30%、舊城區在20%以上,縣城建成區新城區和舊城區森林覆蓋率將超過25%和15%;創建國家森林城市3個、省級森林城市(縣城)30個。綠色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超過18.5%,人均公園綠地麵積超過5.5平方米。國(省)道和鐵路沿線兩側綠化裏程綠化率超過95%,一重山一麵坡可綠化宜林地綠化率達100%;沿海基幹林帶可綠化宜林地綠化率達100%。
建設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好家園——林業生態建設為服務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著有力支撐,也必將為推進生態省建設和實現“三個更加”福建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讓森林進城、下鄉、入村、上路——在福建,綠色已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美麗中國,已幸福起航。
正在推進生態文明大省的建設中的福建,一定會繼續譜寫新的篇章。
上一篇:生態文明建設路上福建繼續領跑[ 11-27 ]
下一篇:感受香文化 保護沉香木[ 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