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林業,讓掌聲響起來
中國綠色時報3月7日報道(記者 張一諾 郝健 賈達明) 3月5日,伴著和煦的春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溫家寶總理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過去一年工作,展望未來一年發展。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聽取報告,20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列席。
報告中“綠”意流淌:“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植樹造林9200多萬畝”、“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推進生態建設”……與往年相比,所提及的生態熱點明顯增多。
在涉及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生態保護等林業重點工作方麵,代表委員不時響起熱烈掌聲,折射出林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政府圍繞林業開展的一係列工作是民生所係、民心所向。
今年的兩會,是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最後一次集中亮相的盛會。4年履職的豐厚基礎和切實經驗,使代表委員對如何推進現代林業建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更成熟的建議。他們一致認為:應釋放林業潛能,促進綠色增長,不斷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掌聲“一響”:為重視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叫好
“推進生態建設,促進生態保護和修複,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嚴格保護江河源、濕地、湖泊等重要生態功能區。”談到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總理語言鏗鏘。
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事關國家安全,與民族進步、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重視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的確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表現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尹偉倫說:“今天總理的報告給了‘生態環境’相當突出的地位,並且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調整結構、轉變方式,實施節能減排、開發清潔能源等,所謂‘節流’;二是進行退耕還林、天然保護等生態建設,同時保護好寶貴的自然資源,開辟新的碳彙空間,不斷提升森林生態功能等,所謂‘開源’。”
過去一年,我國在“開源”方麵取得了顯著成就:鞏固退耕還林,完成2300多萬畝國家級和4700多萬畝省級階段驗收任務。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總投資2440多億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治理任務1140萬畝。石漠化治理工程正式啟動。新增濕地保護麵積495萬畝。新增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8處……但同時應該認識到,整體形勢依然嚴峻,不容一絲懈怠。
正如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委員所分析的那樣:“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生態赤字’國家,森林覆蓋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麵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江澤慧建議:“要切實加強以‘點、線、麵’為基礎的森林生態網絡體係建設,大力發展城市森林,重點建設生態廊道和綠色通道,積極發展重點林區和生態功能區,有效構建以森林生態網絡為基礎的國土生態安全體係,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屏障。”
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內涵豐富、任重道遠,需要做好的事情有很多:繼續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珍稀瀕危物種,關注濕地保護,深入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所有努力,希望換來綠色增長,綠色增長,是千秋百代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屏障。
掌聲“二響”:為改革發展勇往直前叫好
總理在報告2012年主要工作任務時,表示要以更大勇氣,繼續“深化農村改革”,並強調認真搞好確權頒證,嚴格保護農民權益,通過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特別指出要推進國有農場、林場體製改革。同時,在提及“深化價格改革”時,要求“加快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製”。
如何深化林改?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誌新不斷思考:“實施森林的分類經營,是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基礎,也是解決生態公益林建設滯後等當前林業一係列問題的突破口。”劉誌新認為,對商品林應更大限度放開,參照國家對農業的政策予以扶持。對生態公益林應更加嚴格管理,改變補貼式投資方式,由國家足額投資。
關於生態補償,劉誌新更是深有感觸:“農民不會賠本經營林地,靠犧牲個人‘油水’保國家‘青山綠水’,這樣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說:“一定要積極抓住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契機,因地製宜,注重特色,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已經成為山區林農脫貧致富的新途徑。”同時,陳秋華也指出,以廣西為例,現階段林下經濟還存在著規模總量小,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低,以及科技、政策支撐與資金扶持不到位的情況,今後國家應予以重點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省林業廳廳長劉禮祖在一份議案中說:“國有林場改革勢在必行。接下來要進一步提高國有林場公益林中央財政補償標準,對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支持力度。”
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以及機製的不斷創新,都是為了五色土地生出希望、結出碩果,都是為了綠色長城永不倒塌、護佑眾生。總理在報告中提到,本屆政府要“……攻堅克難、決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改革,同樣如此。
掌聲“三響”:為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叫好
生態惡化、氣候變暖、能源短缺……目前已成為全球性的突出問題。如何應對,則是人類共同麵臨的嚴峻挑戰。
報告過程中,總理充滿信心地表示:“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建設性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我們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令人振奮、決策英明!”掌聲響起,代表委員由衷肯定。
“總理說得太好了!林業不僅是一個產業,更是一個公益事業,關係到很多國際公約的履行,更關係到我國的形象。”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吳鴻在審議政府報告時給予好評。吳鴻進一步說出自己的觀點:“從這個角度上說,生態建設還應加大力度,政府應製定規劃確保森林‘雙增’目標的實現,並且每年都要‘加力度’。此外,還要盡快解決一些曆史遺留問題,如林區公路建設等,隻有這樣發展下去,才能最終兌現中國對世界的承諾!”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告訴《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在當前的林業國際交往和投資活動中,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的對外援助寄予了新期待。有關國家政府及林業部門多次提出請求,希望我國政府能夠對其開展林業援助項目。印紅認為,我國政府應積極開展林業對外援助項目,通過這一渠道提升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林業的認識不斷深入,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加快林業發展的熱潮。無論是國際交流合作領域,還是重大外交活動方麵,林業,開始肩負更光榮的使命,承擔更重要的職責。大力發展林業、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是天降之重任,是民意之順承。
今天的報告中,林業贏得了掌聲,未來的每一天,請多點掌聲給林業!
報告中“綠”意流淌:“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植樹造林9200多萬畝”、“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推進生態建設”……與往年相比,所提及的生態熱點明顯增多。
在涉及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生態保護等林業重點工作方麵,代表委員不時響起熱烈掌聲,折射出林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政府圍繞林業開展的一係列工作是民生所係、民心所向。
今年的兩會,是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最後一次集中亮相的盛會。4年履職的豐厚基礎和切實經驗,使代表委員對如何推進現代林業建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更成熟的建議。他們一致認為:應釋放林業潛能,促進綠色增長,不斷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掌聲“一響”:為重視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叫好
“推進生態建設,促進生態保護和修複,鞏固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嚴格保護江河源、濕地、湖泊等重要生態功能區。”談到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總理語言鏗鏘。
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事關國家安全,與民族進步、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密不可分。重視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的確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表現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尹偉倫說:“今天總理的報告給了‘生態環境’相當突出的地位,並且包括兩個方麵:一是調整結構、轉變方式,實施節能減排、開發清潔能源等,所謂‘節流’;二是進行退耕還林、天然保護等生態建設,同時保護好寶貴的自然資源,開辟新的碳彙空間,不斷提升森林生態功能等,所謂‘開源’。”
過去一年,我國在“開源”方麵取得了顯著成就:鞏固退耕還林,完成2300多萬畝國家級和4700多萬畝省級階段驗收任務。啟動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總投資2440多億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治理任務1140萬畝。石漠化治理工程正式啟動。新增濕地保護麵積495萬畝。新增林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8處……但同時應該認識到,整體形勢依然嚴峻,不容一絲懈怠。
正如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江澤慧委員所分析的那樣:“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生態赤字’國家,森林覆蓋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麵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江澤慧建議:“要切實加強以‘點、線、麵’為基礎的森林生態網絡體係建設,大力發展城市森林,重點建設生態廊道和綠色通道,積極發展重點林區和生態功能區,有效構建以森林生態網絡為基礎的國土生態安全體係,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屏障。”
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內涵豐富、任重道遠,需要做好的事情有很多:繼續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珍稀瀕危物種,關注濕地保護,深入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所有努力,希望換來綠色增長,綠色增長,是千秋百代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屏障。
掌聲“二響”:為改革發展勇往直前叫好
總理在報告2012年主要工作任務時,表示要以更大勇氣,繼續“深化農村改革”,並強調認真搞好確權頒證,嚴格保護農民權益,通過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特別指出要推進國有農場、林場體製改革。同時,在提及“深化價格改革”時,要求“加快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製”。
如何深化林改?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誌新不斷思考:“實施森林的分類經營,是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基礎,也是解決生態公益林建設滯後等當前林業一係列問題的突破口。”劉誌新認為,對商品林應更大限度放開,參照國家對農業的政策予以扶持。對生態公益林應更加嚴格管理,改變補貼式投資方式,由國家足額投資。
關於生態補償,劉誌新更是深有感觸:“農民不會賠本經營林地,靠犧牲個人‘油水’保國家‘青山綠水’,這樣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了!”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說:“一定要積極抓住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契機,因地製宜,注重特色,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已經成為山區林農脫貧致富的新途徑。”同時,陳秋華也指出,以廣西為例,現階段林下經濟還存在著規模總量小,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低,以及科技、政策支撐與資金扶持不到位的情況,今後國家應予以重點扶持。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省林業廳廳長劉禮祖在一份議案中說:“國有林場改革勢在必行。接下來要進一步提高國有林場公益林中央財政補償標準,對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支持力度。”
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國有林場改革,以及機製的不斷創新,都是為了五色土地生出希望、結出碩果,都是為了綠色長城永不倒塌、護佑眾生。總理在報告中提到,本屆政府要“……攻堅克難、決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改革,同樣如此。
掌聲“三響”:為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叫好
生態惡化、氣候變暖、能源短缺……目前已成為全球性的突出問題。如何應對,則是人類共同麵臨的嚴峻挑戰。
報告過程中,總理充滿信心地表示:“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建設性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我們要用行動昭告世界,中國絕不靠犧牲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來換取經濟增長,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令人振奮、決策英明!”掌聲響起,代表委員由衷肯定。
“總理說得太好了!林業不僅是一個產業,更是一個公益事業,關係到很多國際公約的履行,更關係到我國的形象。”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林業廳副廳長吳鴻在審議政府報告時給予好評。吳鴻進一步說出自己的觀點:“從這個角度上說,生態建設還應加大力度,政府應製定規劃確保森林‘雙增’目標的實現,並且每年都要‘加力度’。此外,還要盡快解決一些曆史遺留問題,如林區公路建設等,隻有這樣發展下去,才能最終兌現中國對世界的承諾!”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告訴《中國綠色時報》記者,在當前的林業國際交往和投資活動中,有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的對外援助寄予了新期待。有關國家政府及林業部門多次提出請求,希望我國政府能夠對其開展林業援助項目。印紅認為,我國政府應積極開展林業對外援助項目,通過這一渠道提升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林業的認識不斷深入,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加快林業發展的熱潮。無論是國際交流合作領域,還是重大外交活動方麵,林業,開始肩負更光榮的使命,承擔更重要的職責。大力發展林業、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是天降之重任,是民意之順承。
今天的報告中,林業贏得了掌聲,未來的每一天,請多點掌聲給林業!
上一篇:張建龍:浙江深化林改四大創新值得總結推廣[ 03-07 ]
下一篇:兩會:提升森林質量是推進綠色增長的重要任務[ 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