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林業築牢安徽綠色富民之基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餘遵本 龍琳 王愷 發布時間:2011年05月31日 閱讀: 字體:【】 【
    初夏的5月,走進安徽大地,處處可見森林茂盛,綠樹成蔭。
    濃厚的綠色氣息源於安徽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堅持不懈加快現代林業建設,實施生態強省、綠色富民戰略,“十一五”期間全省森林覆蓋率由26.06%增至27.53%,森林蓄積量由1.37億立方米增至1.81億立方米,活立木總蓄積量由1.63億立方米增至2.17億立方米,全省林業產值由229.3億元增至715.4億元。
    林業托起了安徽美好生態家園,更將為綠色發展、興皖富民築牢堅實之基。
    深化林改  激發林業發展動力
    “林權可以抵押貸款,免評估可循環還有貼息,讓我們幹勁更足了。”寧國市瓦窯村紅旗組村民楊春元家有20多畝山場,去年,他通過信用貸款3萬元,把自家的低產林全部進行了改造。安徽在集體林權製度改革中,推廣以林權與信用為基礎的林農信用貸款機製,有效拓寬了林業融資渠道。
    “十一五”末,安徽以確權發證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改主體改革初步完成,共完成集體林勘界麵積5287萬畝,發放林權證240萬本。全省林權流轉4.4萬宗,涉及林地麵積301.4萬畝,流轉金額22.3億元;辦理林權抵押貸款1.9萬宗,抵押林地麵積45萬畝,辦理貸款15.4億元。“還山於民”、“還利於民”,激發了林農的熱情,廣大林農把山當田種,把林當菜種。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安徽全省共完成營造林總麵積915.62萬畝,是安徽林業集約化水平全麵提高、造林成果全麵鞏固的最好時期。
    “深化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重點是在林權流轉、森林保險、信用擔保機構建設、抵押貸款等製度設計上實現突破。”安徽省林業廳廳長韓柏泉說,“十二五”將推進林權製度配套改革向縱深發展,建立產權歸屬明晰、經營主體到位、責任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範、監管服務有效的現代林業產權製度,確保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
    做強產業  拓寬生態富民之路
    安徽作為南方集體林區省份,林地約占總麵積的1/3,通過調整林業產業結構,依托森林資源發展多種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新選擇。
    近年來,安徽林菌、林草、林藥、林牧等循環經濟加速發展,不僅縮短了林業經濟周期,開辟農民增收渠道,同時化解了森林資源的生態性、公益性與農民利用林地發展經濟的矛盾。
    “跟著龍頭企業發展,解決了一家一戶不能解決的資金、技術、銷售等難題,我們省心、省力又得實惠。”寧國市竹峰街道辦事處瓦窯鋪村村民林繼生,在綠健油茶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改造低效山場,新造油茶樹300多畝,每畝收入達1400多元。
    據了解,5年來,安徽綠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動220戶合作社社員,改造低效山場2萬畝,帶動周邊群眾新造油茶林10萬畝。
    在“生態產業、綠色富民”方針的指導下,安徽實施“產業興林、產業富民”戰略已見成效,“十一五”期間,全省林業產值連跨5個百億台階,2010年全省林業總產值達到715.4億元,年均遞增25.6%,增長速度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十二五”期間,安徽將繼續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做大做強林業產業,重點培育林產工業產業、竹產業、木本糧油產業、特色經濟林產業、優質苗木花卉產業、森林旅遊產業等八大主導產業,力爭林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森林提質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以前廢棄山上的木材剩餘物現在變廢為寶了。我們每年要向農民收購枝椏材、樹根等木材剩餘物35萬噸,收購價每噸400元至450元。”安徽最大的密度板廠東盾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誌剛告訴記者,公司利用廢棄的木材剩餘物為原料,年產18萬立方米中、高密度纖維板,用樹皮、廢料代替煤為燃料,一年節約1萬多噸標準煤。
    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林業的生態與經濟效益兼備的優勢更加凸顯。近年來,安徽搶抓機遇,積極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加快對傳統低效林的改造,營造工業原料林、能源林、薪炭林,大力發展毛竹、油茶、楊樹三大高效樹種,促進了林業結構優化。
    “十二五”期間,安徽將著力建立互為促進、雙贏發展的林業生態體係和林業產業體係。積極引導新型產業發展,加快發展苗木花卉、森林旅遊、生物質能源林和木本油料林等,使林業產業鏈條變粗加長。
    種下綠色,收獲希望。在安徽各地,用材林、經濟林、生態林基地在崛起,眾多的林產加工基地、苗木花卉基地、森林旅遊景區和林產工業企業紛紛湧現,實現了“國家得生態、農民得票子、企業得效益”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