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洪湖濕地生態恢複至少需要十年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趙輝 劉漢澤 盧山 發布時間:2011年05月31日 閱讀: 字體:【】 【
    今年以來,湖北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幹旱,降水量與往年相比減少七成,53萬畝洪湖水麵減少了1/4,湖水最深處隻有30多厘米。
    幹旱不僅讓水產養殖業遭受滅頂之災,更讓洪湖濕地的生態受到沉重打擊。從去年的“水漫金山”到今年的湖底龜裂,洪湖正經受著一場水與火的考驗。
    ■10萬畝湖麵見底,多數漁家成“旱家”
    站在洪湖圍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來的枯黃湖底。
    5月24日下午5時許,住在洪湖深處的漁民孟凡美開始收拾被子,準備乘小船到湖心有水處過夜。他所居住的漁船10天前就旱在龜裂的湖底,此後他每天晚上帶著妻子和7歲的兒子到湖心有水處睡覺,因為那裏可以洗澡、洗衣。
    通往湖心的溝是他花了3天時間挖出來的,溝底還有一層薄薄的泥漿。夫妻倆合力,小船便像雪橇一樣劃向300米外的航道。300米的距離,以前開船隻用2分鍾,現在卻需要半個小時。
    43歲的孟凡美是江蘇人,20多年前跟隨父親來到洪湖養魚,成為一名吃住均在船上的漁民。距離他“家”最近的湖岸是挖子溝村,直線距離約2公裏,現在由於湖水幹了,他必須七彎八繞6公裏才能上岸。
    家裏早已斷水,他每隔4天要上岸買4桶純淨水,一天一桶,還要節約著用。吃的菜是鎮上發下來的免費土豆,刮去皮不洗就直接炒著吃。
    像孟凡美一樣,洪湖有以船為“家”的漁民3000來戶,他們大多住在離岸3公裏以內的湖中。持續的幹旱讓湖岸向湖心推移了三四公裏,絕大多數漁家成了“旱家”。
    據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統計,洪湖有水麵積約為53萬畝,由於持續幹旱,目前有水麵積已不足40萬畝,1/4的湖區幹裂。以往5月份,湖中最深處有兩三米,現在最深處隻有30多厘米。如果幹旱繼續,湖水會降得更快。
    ■去年內澇今年旱,洪湖折騰變脆弱
    從去年的罕見內澇,到今年的罕見幹旱,短短一年時間,洪湖經曆了水與火的轉變。
    據洪湖市水利局負責人介紹,洪湖是一個碟形湖泊,即使湖心也沒有很深的湖溝,不僅裝不了多少水,也經受不了幹旱。
    同時,整個江漢平原水係的變化也讓洪湖變得更加脆弱。江漢平原的水係被稱為四湖流域,由長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及成百小湖泊組成。水多的時候,大小湖泊一起接納;水少的時候,大小湖泊一起出水抗旱。然而,近年來,人類活動不僅讓江漢平原眾多小湖泊消失,甚至四大湖中的三湖和白露湖也正逐漸消失,整個江漢平原的調蓄功能被嚴重削弱。
    今年春旱發生後,由於天氣持續幹旱,洪湖濕地蒸發量大,加上洪湖周邊抗旱需要而搶抽湖水,加速了洪湖水位的下降。
    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徐炎宏說,洪湖本來連通著長江,以往四五月份,他們都會打開閘門,讓長江水與洪湖水相互連通,這樣不僅讓江水與湖水形成一體,長江中豐富的魚類也會對洪湖形成補充。但今年長江水位也非常低,水麵在閘底以下,無法自連通。“我們現在正用一種最笨的辦法來保持生態。”徐炎宏介紹,4月底,旱災發生初期,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洪湖螺山鎮附近選定了一塊5000畝的水域進行重點保護,同時對該水域進行注水,以保證水域生態係統完好,待洪湖水位複漲後,他們將打開該水域的圍堰,讓區域內完好的生物鏈向整個洪湖擴散。
    ■生態遭嚴重打擊,恢複至少要10年
    洪湖水,浪打浪,這裏是荷花的故鄉,是候鳥的天堂。作為中國第七大淡水湖,洪湖曾被世界環境基金會世界生命湖泊大會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水草覆蓋率曾占湖麵80%左右,到洪湖越冬的鳥類種群數量曾高達30萬隻。
    然而,當記者沿湖堤行走,看到的不是荷葉的影子,而是大片幹死的水草和田螺,淤泥散發出陣陣惡臭。
    “眼前能看到的是災情,從長遠來看則是幹旱對濕地生態的破壞。”徐炎宏說,絕大部分的水生植物、魚類和鳥類都集中在湖岸線一代,現在這一帶都幹涸了,水生物的生存就會受到嚴重威脅,並帶來連鎖反應。
    目前正是魚類的繁殖期,魚類一般都喜歡將卵產在水草間,但現在水草和水草間的各種水生物都死了,洪湖的魚類也會急劇減少。夏候鳥則可能因缺少食物而離開這裏。徐炎宏說,以往每年有約20萬隻候鳥在洪湖安家,今年可能不到10萬隻;船行荷花采蓮中的場景今年肯定無法出現了。更讓人擔憂的是,在本土水草死亡的同時,水花生等外來物種卻瘋長,這可能會改變濕地原有的生物鏈。“這場大旱過後,洪湖的生態要想基本恢複,至少需要10年。”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