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竹藤文化>詳細內容

竹藤文化

竹類植物與中國古代園林的發展史

來源:中國竹文化網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11年04月02日 閱讀: 字體:【】 【
    1.1萌芽階段  竹子是我國古典風格園林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國的造園史從公元前11世紀周文王“築靈台、靈沼、靈囿”開始,可以說是最早的皇家園林。據《尚書•禹貢》“東南之美會稽之竹箭”,說明古人懂得欣賞秀麗的竹林風光更早。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興土木,為建“上林苑”從山西雲岡引種竹子到鹹陽(見《拾遺記》“始皇起虛明台,窮四方之珍,得雲岡素竹”),這是竹子用於造園的最早記載。當時的種竹、建竹園大多隻限於營建狩獵場和戰略物資基地,竹子造園還處於萌芽狀態。

    1.2發展階段  到了魏晉、南北朝,中國園林從萌芽期進入了發展期。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受政治動亂和宗教處世思想影響,崇尚玄淡,寄情山水,遊訪名山大川成了一時之風尚,謳歌自然景物和田園風光的詩文及剛萌芽的山水畫,刺激了園林,產生了有別於皇家宮苑的“自然山水園”,竹子隨即融入了造園之中。當時的皇家園林和官宦私家園林中的竹子造景也相應得到發展。《水經注》介紹北魏著名禦苑“華林園”稱:“竹柏蔭於層石,繡薄叢於泉側。”《洛陽伽藍記》記錄了洛陽顯宦貴族私園“莫不桃李夏綠,竹柏冬青”。

    1.3全盛時期  由唐代文人王維規劃的“輞川別業”中有“斤竹嶺”、“竹裏館”等竹景;“壽山艮獄”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親自參與規劃的,從宋徽宗本人所寫《艮獄記》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宮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杭州為行都,改稱臨安,貴族、官僚、富商聚居江南,皇家宮苑、私家園林之盛不言而喻,為後來發展的江南園林起了推動作用。竹子在唐宋兩代運用較為廣泛。北宋李格非所寫《洛陽名園記》共評述了19座私園,對其中的歸仁園、董氏西園、富鄭公園、苗帥園等10座宅園作了專門的竹子景觀描述。從南宋周密《吳興園林記》也可了解到吳興的宅園“園園有竹”。竹子造園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

    1.4成熟階段  明清園林繼承了唐宋傳統,且逐漸形成地方風格,其中以宅園為代表的江南園林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園林發展的一個高峰。竹子與水體、山石、園牆建築結合及竹林景觀,是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六大名園及揚州個園、惠州逍遙堂等在竹子造園上運用相當成功,許多造園手法仍為今人造園所采用。明清時期刊行多冊造園技術理論書籍,有王象晉《群芳譜》、屠隆《山齋清閑供箋》、李漁《閑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響的要數計成的《園冶》、文震亨的《長物誌》,都對竹子造園作了詳盡、精辟的論述,為後人推崇、仿效。明清園林,特別是竹子園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

    竹類植物與現代園林的融合中國從幾千年前的文明古國發展到今天的社會主義國家,幾經風雨,竹子一路見證。發展永不停息,追求永無止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了許多新思想和新觀點,園林領域亦不例外,除了保留中國古典園林所具有的特色外,許多新的造園手法和造園材料應運而生,竹類植物並不因為其平凡普通而被人們遺忘,相反,人們的喜竹之情是有增無減。竹類植物正以一種新的姿態亮相現代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