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竹藤文化>詳細內容

竹藤文化

美的竹子會“唱歌”——探尋崇義生態竹樂器發展之路

來源:大江網—江西日報 作者:梁健 發布時間:2011年04月01日 閱讀: 字體:【】 【
    “清脆悅耳的竹韻讓我仿佛回到大自然,猶如置身於竹林中,太美妙了……”日前,說起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期間在贛州館的參觀經曆,一大批音樂迷至今仍對館內的崇義生態竹樂器表演念念不忘。近年來,崇義縣不斷發掘和傳承竹文化,在生態竹樂器研發方麵結出累累碩果,用翠竹奏響了動人的樂章。日前,記者走進竹鄉,探尋崇義生態竹樂器發展之路。

    一個美麗的夢想

    崇義有“中國竹子之鄉”的美譽,豐富的竹資源孕育了濃厚的竹文化,千百年來,竹編、竹飾、竹盆景等已成為竹鄉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幾年前,崇義在為畬族竹洞山歌整理申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材料時,工作人員發現當地居民麵對漫山遍野的竹子,信手搗鼓,竹葉在嘴裏能變“調調”,用竹筒做的牛鈴鐺聲音清脆悅耳,小竹板能敲打出不同的音調……一個大膽的設想漸漸縈繞在他們心頭。

    在2009年“魅力贛州”大型綜藝晚會上,一些外地的表演嘉賓以簸箕、竹籃等簡單的竹製生活用具表演的節目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這次演出再次激活了崇義人的心:他們把竹文章做得有聲有色,崇義有著豐富的竹資源和竹文化,同樣也能在竹子上做出新文章!

    “瓷都有‘瓷樂’,竹鄉能不能有‘竹樂’呢?就這樣,一個研發生態竹樂器的願望產生了。”說起研製生態竹樂器的初衷,崇義縣文廣局負責人王受傳難掩內心的興奮。

    一段艱難的探索

    從2009年開始,崇義縣文化等部門積極投入到生態竹樂器的研發中,縣裏在資金、人才等方麵給予全力支持。

    剛開始,竹樂器研發組成員不畏艱難,走進深山,砍來當地最好的竹子。但經過削、泡、煮、炭化等工序,等到幹燥時,大部分竹子已爆裂。後來通過走訪民間藝人和專業人士,反複試驗,才逐步摸到選材的門道。

    要讓竹子發音不難,但要用它演奏出彰顯竹韻特色的音樂卻不是一件容易事。該縣在竹樂器研發中,其中音域和音律的調整、校音就整整耗費了大半年時間。為了找到竹板琴音域的平衡點,調好泛音,研發組成員對著竹板足足敲打了四五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3月底,生態竹樂器研發小組一行帶著十幾根精心挑選的竹子和基本成型的竹樂器,趕赴北京請教名師,並在專業人士的幫助和指導下,對竹樂器進行了改進。經過又一輪的調試、改進,在前前後後耗費1200多根竹子後,由崇義縣自行研發的第一部竹板琴終於問世。

    接著,竹排琴、竹鼓、竹梆……一種又一種新穎的生態竹樂器相繼研發成功,一個個奇跡就這樣經由竹鄉人的手誕生了。

    一曲動人的樂章

    去年11月,在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期間,崇義人用竹樂器演奏的樂曲讓聽眾仿佛置身於幽靜的竹林中,給人一種樸素、純真、原始和天然的感覺。與會嘉賓觀看表演後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

    該縣在成功研發生態竹樂器後,著手組建了生態竹樂隊。如今,該樂隊除了亮相中國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外,還獲邀參加贛州春節聯歡晚會等大型節會活動。最近,崇義《竹鄉歡歌》獲邀參加“首屆中國三農春晚”。據了解,《竹鄉歡歌》節目由竹樂演奏、佘族竹洞山歌演唱等組成,具有鮮明的贛南地方特色和濃鬱的竹鄉特色。連日來,演職人員正加緊排練,確保演出成功。

    “生態竹樂器是竹鄉的一大創新,它既傳播了竹文化,而且宣傳了綠色環保理念,還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實現了文化、經濟、社會效益的最佳結合。”崇義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肖遵良說。根據有關專家的初步測算,就拿竹板琴來說,每部價值約5萬元,如果生態竹樂器走向市場,效益將十分可觀。

    在成功麵前,崇義人並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竹樂器外觀設計有待提高、本土演奏人才緊缺、譜寫體現竹韻的曲調等一係列問題已列入該縣“待解決項目”中。隨著生態竹樂器的成熟,該縣還將逐步完善竹文化產業項目鏈條,形成以樂器研製和表演為核心,帶動樂器製作、展覽、工藝製品生產等相關項目共同發展的格局,促進旅遊文化產業更好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