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科技全程服務讓林改後的農民富起來——浙江省科技服務集體林權製度改革創新紀實
林權改革的深入推進,激發了林業經營的積極性和農民科技需求的強烈欲望。浙江省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推動現代林業建設為目標,通過大膽的嚐試和探索,形成了“點、麵、網綜合配套,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的科技促進林改的格局,通過乘數效應鞏固和擴大了集體林產權改革的成果,林業科技在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促進科學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政府主導,民間參與,構建較為完善的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服務體係
建立了以政府為主的林業科技推廣體係。浙江省從改革和加強以政府為主的林業科技推廣體係建設入手,為林改提供支撐保障。全省現有縣級以上林業科技推廣機構85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11個,縣(市、區)級73個;通過優化整合現有推廣、科研、教學等單位的科技推廣資源,於2008年3月28日成立了浙江省農技推廣中心林業分中心;根據本省林業主導產業,成立了竹木、種苗花卉和林業生態等39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部分市、縣相繼建立了市級林技推廣分中心和專家組。
建立了以區域創新服務中心為平台的“研發-推廣”網絡。分山到戶後,如何向分散經營的農戶和林業經營單位進行實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浙江省通過創建“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如臨安山核桃產業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2003年以來以浙江林學院天則山核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依托,建立山核桃技術服務示範基地2175畝,開辦各種培訓班150餘期,進行成果推廣培訓15000餘人(次),培訓範圍涵蓋了浙江山核桃產區,深受林農歡迎。目前,浙江省已創建6家省級林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在網絡建設、培訓谘詢、基地建設等方麵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以責任林技員、科技特派員為主體,科技服務進村入戶
從通行便捷的縣道鄉道,到赤腳下田的農戶間的“最後一公裏”,曾經是科技推廣的瓶頸。浙江省的作法是:實施“科技特派員”、“責任林技員”、“農村指導員”製度,把技術送到村頭田間,抹平科技推廣的“最後一公裏”。
2005年以來,浙江全省共聘用首席林技推廣專家226名、林技指導員1034名、任林技員2245名。以責任農技員為主體,開展新型林業科技推廣服務體係建設,進村入戶指導服務林農生產。
2003年以來,浙江省啟動了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從科研單位和高等學校選派科技人員,到欠發達鄉鎮開展科技幫扶。從2007年起,各市、縣開始實施科技特派員製度,實現了“鄉鄉有科技特派員”,至今已選派省級林業科技特派員219人(次),調動了農民技術推廣的主動參與性,為欠發達地區林業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以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為載體,培育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竹產業是浙江林業最具特色的產業,全省有34個縣(市、區)的竹業產值超億元,竹業是浙江山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和重要來源。從區域特色產業出發,浙江省建立起林業科技示範區和專業示範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林業,培育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0年以來,浙江省選擇安吉縣天荒坪鎮、遂昌縣三仁鄉、紹興縣平水鎮、杭州市餘杭區中泰鄉和瑞安市鹿木鄉,開展了省級竹子科技園區建設。2006年以來,又在全省34個欠發達山區縣啟動了浙江省竹子現代示範園區建設項目。這些園區已成為竹林高效經營的重點示範區和生產區,這些區域具有標準化生產、科技推廣、教育培訓、休閑觀光等功能,對推動竹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浙西南竹類資源豐富的龍泉市,以浙江(龍泉)15萬畝竹子現代示範園區為載體,2006年起實施“竹產業倍增計劃”。通過“科技入戶萬人培訓工程”、“百名林業技術幹部結對百戶林業經營戶”、開辟林業科技電視講座專題等形式,建立市、鄉、村三級科技傳播網絡,將林業科技傳播到山間地頭。2008年全市毛竹林平均畝產值達589元,全市林農人均毛竹林收入達到1240元。建設科技園區和專業示範村建設,為區域發展培育了具有示範和帶動作用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專業合作組織為平台,構建科技推廣社會化組織體係
集體林產權改革使林農擁有了獨立的經營自主權,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為此,浙江省因勢利導發展各種林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並在法律上加以保障。目前,浙江省已建立林業專業合作社1638家,社員人數達17.28萬,帶動農戶192萬戶,帶動基地564萬畝。
龍泉市龍竹筍竹專業合作社以竹林承包、社員竹林合作經營等多種形式,擁有筍竹兩用林基地1.2萬畝,社員408人。通過合作社的帶動,竹林科學經營水平得到提高,2008年僅冬筍銷售額就達460萬元,冬筍市場銷售價由原來6元~8元/公斤增加到12元~16元/公斤,最高時銷售價達160元/公斤。
林業專業合作的組織建設,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僅形成了以市場經營為紐帶、組織規範生產闖市場的經濟主體,還促進了科技推廣組織體係的形成。
以森林食品認證為抓手,科技服務向市場延伸
林地產權明晰後,最大限度地實現林地產權的經濟功能,是經營者追求的目標。但農戶經營手段和水平各有不同,過程管理差異懸殊,產品難免品質各異。這既不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也不利於林地產權經濟功能的發揮。
浙江省基於農戶經營的實際和市場需求的背景,於2001年開展了林業標準製(修)訂工作,並率先在國內開展了可食林產品標準製定工作。其中以“森林食品”為特色,將森林食品作為林業特定的標誌,2003年開展了森林食品認定(證)試點工作,研究並界定了“森林食品”的定義,製定了國家林業待業標準《森林食品總則》等一係列標準和相關生產技術規程。
森林食品認證試點工作,強化了林業標準化生產和廣大林農的品牌意識,使科技促進林改的範圍由生產領域延伸到市場領域,由產中服務拓展到產後服務。截至目前,浙江省共認定49個森林食品產品和500個森林食品基地,基地認定麵積270萬畝,示範輻射麵積795萬畝。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以來通過森林食品基地建設、品牌建設和產品認定,新增產值2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