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懷揣林權證 聯手闖市場——遼寧省林權配套改革之規模經營篇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陳永生 王海濤 發布時間:2009年06月01日 閱讀: 字體:【】 【

    林改之後,撫順市參與改革的895萬畝集體林,林權所有者從620多個村一下子變成了22萬多個農戶。

    經營規模小了,但生產經營程序和環節一樣沒少,成本怎麼控製?經營規模小了,作業設計、科技推廣、防火防蟲等大項目怎麼對接?

    還有個更專業的表述:林農單戶經營,人為割裂了林地規模性和生物環境多樣性,林地經濟如何發展?

    在撫順、在本溪、在遼寧,經曆了林改之初短暫喜悅的農民,開始麵對新的問題。

    撫順市清原縣王家堡村山林的分分合合,頗能印證這一心路曆程。

    王家堡村有林近8.5萬畝,耕地卻不足3000畝。全市活立木蓄積量為6350萬立方米,它一個村是60萬立方米;全市林木資源價值300億元,它一個村是5億元。

    對外,王家堡的村幹部稱自己是“遼寧林業第一村”。

    第一村卻是全縣林改的“後進村”,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改革。原因也不複雜:村民不願意。

    早在1978年,王家堡即開始大小隊聯辦林場,不僅是省林業廳抓的試點,還在20世紀80年代初上了《人民日報》。隨後,聯辦林場改成了合作林場,村民人人擁有股份。集體統一經營,收益按股分配。

    如此的明星村,光環籠罩著一路走來,直到2005年。

    周邊的村子開始林改,王家堡的百姓卻不積極:你分我十幾二十畝林子,搞采伐、跑銷售,我知道找誰去?

    最終,王家堡村還是實施了林改。2006年,全村均山每人30多畝,均利每人7000多元。

    林改受到了村民歡迎,畢竟以前雖然有自己的股份,可具體哪一塊山林都不是自己的。

    山林從集中到分散,王家堡的村民在片刻的喜悅後,很快又讓山林實現了新的集中。

    林改當年,王家堡村即成立了林業協會,下設中草藥、文化生態旅遊、林蛙、食用菌4個分會。2007年,結合編製村級森林經營方案,全村有了26個林業經營合作小組。

    林業協會幫助會員統一購種、傳授技術、統一品牌、集中銷售。中草藥協會已吸引340來戶農民參加,發展林下種植近4000畝。

    林業經營合作小組管什麼?地域上按一溝一坡,林木采伐和產業發展規劃都以林業經營合作小組為單位,集中連片,綜合規劃,統一實施。

    政府不再包打天下,社會化服務體係走上前台。農民揣著林權證,開始聯手闖市場。

    2007年,林業經營合作小組成立當年,即申請撫育和主伐限額6000立方米,全村近一半農戶開展了撫育作業,戶均收入四五千元。

    王家堡村的做法在全省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不想白受累、快快進協會”,成為遼寧配套林改的一句經典口號。

    “十一五”期間,撫順市年集體商品林采伐限額為29.3萬立方米,平均到全市農戶不到1.3立方米。這些采伐限額,將通過林業經營合作小組落實到村民手中。

    目前,清原縣的王家堡村、新賓縣的羅圈村、撫順縣的金鬥村等以林為主的大村,都有多個林業協會。農民在經營中遇到問題,他們都會上門免費服務,深得農民信任。

    新賓縣羅圈村,在林業產業協會的指導下,2007年新發展林下大葉芹150畝、林下參1200畝、五味子200畝、各種藥材300畝。種子采購、播種和管理,都是協會操辦的。

    撫順縣灣甸子鎮成立的集成材生產協會,吸引40家加工企業加盟;中藥材協會光林下參就發展了近萬畝。協會組織會員互通信息,統一價格,聯手參與市場競爭。

    撫順市的“撫順哈什螞”、“清原馬鹿茸”和“撫順遼五味”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後,先後成立了相應的專業合作社。

    截至目前,撫順市已建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林業產業協會1000多個。本溪市組建起500多個新型林業合作經濟組織、200多個林業產業協會。林業實現了新的適度規模、集中經營。

    除了林業協會和林業合作經濟組織,家庭合作林場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林改之後單家獨戶的規模經營。

    林改後,農民自願結合,各級林業協會在快速發展、迅速壯大,但幾乎每個協會的背後都有政府的影子,協會單純依靠自我很難生存。

    撫順市林業局局長助理薑生偉說,以現有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林業協會的服務能力、水平與百姓的需求還有差距。撫順市林業局正在從培育市級林業產業協會入手,在資金支持、技術培訓、產品銷路等多個層麵予以扶持,以帶動林業協會全麵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