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推進林業生態建設——山西省呂梁市林業發展調研報告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趙學敏 王前進 李青鬆 閻振 劉道平 杜榮 發布時間:2009年03月27日 閱讀: 字體:【】 【

    根據國家林業局黨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要求,2008年10月6日~9日,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林業局原副局長趙學敏的帶領下,由計資司、造林司、退耕辦、工作總站等單位組成的調研組,對山西省呂梁市林業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呂梁市汾陽、柳林、中陽、離石4個縣(市、區)的田間地頭、加工車間,采取現場參觀、個人了解、專題考察、座談討論等形式進行調研。

    一、呂梁市林業建設成效顯著

    呂梁市地處山西中部西側,呂梁山脈縱貫全境,因山而名。全市轄13縣(市、區),151個鄉鎮,7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355萬,土地總麵積2.1萬平方公裏,山區、丘陵區麵積占94.5%;水土流失麵積占69%,溝壑密度達每平方公裏4.3公裏~7.3公裏,年輸入黃河泥沙1.67億噸,占全省土壤總侵蝕量的36.6%,占黃河北幹流年輸沙量的10.3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快呂梁林業生態建設,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成為全市的共識。

    近年來,呂梁市委、市政府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林業建設放到固市之本、興市之計、富民之策的重要地位,在抓好國家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基礎上,實施了通道綠化、交通沿線荒山綠化、村莊綠化、環城綠化、城市綠化和廠礦區綠化省級六大造林綠化工程,提出建設“生態呂梁、綠色呂梁”的戰略目標,通過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創新營造林機製、經濟林產業富民、強化資源管護的四大戰略,整體推動綠色呂梁建設進程。2007年全市GDP達到501億元,同比增長14%;財政總收入實現105.1億元,同比增長36.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70元,同比增長12.5%。目前,全市有林地麵積達到729.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3.1%,林木綠化率達到34.1%。

    (一)退耕還林工程。2000年開始試點,2002年全麵實施,各級黨委、政府把退耕還林作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切入點,明確把退耕還林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作為檢驗各級領導班子是否具有戰鬥力的試金石,退不下坡耕地就退官退位。截至2007年底,全市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383.1萬畝,其中退耕地還林110.5萬畝、宜林荒山造林261.7萬畝、封山育林10.9萬畝。僅此一項,13個縣(市、區)、137個鄉鎮、1801個村、14.8萬戶、68.9萬農民人均直接增收1500元。

    (二)天然林保護工程。2000年啟動後,全麵停止了境內400萬畝天然林采伐和人工林皆伐,建立森林管護站50處,豎立護林宣傳龍門架30個、小型固定標誌牌1237塊,配備專職護林員650人;累計完成封山育林5.8萬畝,營造生態公益林25萬畝,為14個國有林場的270名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社會統籌,使天然林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恢複和發展。

    (三)省級六大造林綠化工程。兩年來,全市累計完成重點通道綠化1676公裏,補栽路段148.9公裏,植樹483萬株,在出省口、出市口、縣際交界處,高標準建設標誌性景觀林36處、綠化麵積6400畝;完成交通沿線荒山綠化12.37萬畝,環城綠化5.46萬畝,村莊綠化356個,廠礦區綠化279個,造林7.47萬畝。

    二、呂梁林業建設主要做法與特點

    2000年以來,呂梁市采取超常規舉措,高起點定位,高標準投資,高質量施工,相繼實施了國家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省級六大造林綠化工程和市級核桃、紅棗、仁用杏三大覆蓋工程建設,推動呂梁林業建設步入了快車道,成為呂梁林業史上發展最快、投入最多、質量最好的時期。

    (一)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市政府成立了工程領導小組,先後下發了《關於搞好六大造林綠化工程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對工程建設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提出市、縣兩級政府是工程實施的責任主體,政府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部門領導為主要責任人。嚴格實行政府負責、部門組織、年度考核、定期交賬的工程建設責任製,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考核機製。2008年開春後,市委、市政府先後兩次召開動員會和推進會,及時進行安排部署。去年6月,市長董洪運再次親自帶隊,組織各縣長逐縣巡回觀摩,4天行程1200公裏,有力地推進了工程建設進程。

    (二)創新營造林機製。一是改革投入機製。2007年,市政府3次召開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通道綠化工程建設的土地占用和資金配套等關鍵問題,采取由市、縣兩級財政統一出資租地綠化,按川地水澆地每年400元/畝、坡耕地每年170元/畝的標準補助,補助期限暫定8年,由市財政承擔2/3、縣級財政承擔1/3的補助費用,妥善解決了土地占用問題。市財政安排六大工程財政預算資金1700萬元,全市累計多渠道籌資3.5億元,其中市、縣兩級財政籌資0.94億元,鄉村籌資0.87元,企業社會籌資1.69億元。2008年,市政府明確原定補助標準不變,本級財政投入林業資金不少於3000萬元,全市投入造林綠化資金6.45億元。二是大力發展民營林業。進一步確立民營林業經營主體在林業建設中的地位,完善對民營林業的信貸支持和政策優惠,激活了民營主體把資本投向林業的熱情。全市民營造林麵積達到l22萬畝,出現50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l26個。中陽縣造林大戶喬建平,自籌資金承包本村荒山,創辦喬氏新生林場,累計投入資金近千萬元,完成造林2.5萬畝,初步形成了近9萬畝的家庭林場。三是大力推廣“一礦一企綠化一山一溝”的成功經驗。實行以黑補綠、以工促林政策,對資源型、汙染型和開采型企業,本著誰開采、誰汙染、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積極鼓勵企業參與造林綠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柳林縣按照統一組織、農民出地、企業拿錢、限期完成的模式,僅2007年就組織70戶企業投入資金4000萬元,高標準完成荒山綠化造林4.14萬畝。中陽縣明確規定對於資源型、汙染型企業,劃定任務限期綠化,由企業自籌資金實施,林業部門統一規劃驗收,驗收合格後工商部門才能年檢,對完不成任務的企業,環保部門不予申報環評,煤炭、安監部門不予複產驗收。市政府兩次出台實施意見,全麵推廣這一成功經驗,基本上形成了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全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社會氛圍。

    (三)大力發展經濟林富民強縣。呂梁發展紅棗、核桃幹果經濟林條件得天獨厚,曆史悠久。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實施“三大覆蓋”工程,規劃“十一五”期末,全市經濟林麵積發展到500萬畝,建設400個新農村,轉移安置80萬農民,使50萬貧困人口脫貧。為此,市財政每年拿出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三大覆蓋”工程建設。到2007年,全市幹果經濟林麵積達308萬畝,正常年景年產量1.99億公斤,產值達5.4億元,約60萬農戶依靠經濟林收入脫貧達小康。汾陽市、臨縣分別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中國紅棗之鄉”。

    各縣普遍結合實際,因地製宜,科學規劃,全麵推進。汾陽市緊緊圍繞汾州核桃產業化發展的思路,著力打造精品核桃示範園區,在青銀高速沿線兩側5個鄉鎮,規劃8個500畝以上的連片工程。2007年完成新植核桃3.1萬畝,培育生產優質核桃嫁接苗木450萬株,實現苗木收入2500萬元。離石區堅持綠化與富民相結合,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確立了坡耕地以核桃為主、荒山荒坡以山桃山杏為主的經濟林覆蓋思路,計劃5年投資1.3億元,營造經濟林33.9萬畝,把核桃變成農村的支柱產業,2007年高標準完成經濟林覆蓋工程造林9萬畝。中陽縣實施“十萬畝核桃富民”戰略,決定每年籌資500萬元,建設核桃大縣。全縣現已累計投入1760萬元,新發展優質核桃3.2萬畝,嫁接改造2.6萬畝,核桃林麵積達到10.2萬畝,總產量達到150萬公斤,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收200元。該縣暖泉鎮正卜咀村46戶、198口人,1998年開始營造核桃林580畝,戶均12.6畝。2007年全村核桃收入達到60萬元,其中收入2萬元以上的有6戶、1萬元以上的有26戶,核桃萬元戶占全村總戶數的80%,核桃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三大覆蓋”富民工程得民心、順民意,發展之快、規模之大出乎意料。

    (四)強化森林資源保護。近年來,呂梁市把依法治林、強化森林資源管護作為林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對亂砍濫伐林木、違法征占用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精心組織,摸底排查,累計查處各類林政案件539件,給予行政處罰536人,罰款137.8萬元,補種樹木5930株,征收森林植被恢複費654.7萬元。二是全麵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呂梁氣候幹燥,十年九旱,曆來是個森林火災高發的地區,境內有3個省直林局所屬24個林場,還有14個縣營林場,有1000多萬畝的森林和未成林地需要管護。麵對日益繁重的森林防火任務,市政府及時出台了《關於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決定》和《全市林區山區實施封山禁火的命令》,通過層層簽訂防火責任狀,加大督察力度,及時組織撲救,取得了近5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和無撲救人員傷亡的好成績,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資源安全,推進了呂梁林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問題與建議

    調查發現,呂梁既是革命老區也是發展新區,更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治理與破壞矛盾突出。通過實施“四大戰略”,林業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是,該市林業建設還麵臨著任務重、難度大、產業發展滯後等不少困難和問題,亟待研究解決。

    (一)呂梁是全國集中連片的18個貧困地區之一。目前,全市尚有宜林荒山652萬畝,加上15度~25度以上亟待退耕還林的陡坡地,造林任務重、難度大。要堅持生態第一的原則,加大對貧困地區林業發展的扶持投入力度。國家應在政策上、投資上給予更多的優惠和傾斜,如出台像農業、農機那樣的補貼政策,加大對林業生產的投入,使其加快發展。

    (二)森林資源管護任務越來越重,經費更加缺乏。隨著林地麵積的增加,特別是退耕還林、通道綠化管護任務日益繁重,加之煤炭、鐵礦等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亂砍、亂采、亂挖屢禁不止,加劇了地表植被破壞,使當地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建議改變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堅持數量與質量並重,強化管護也是發展的理念,努力提高林分質量水平。

    (三)林業產業開發相對滯後。一些地方幹果經濟林基地建設重數量輕質量,植栽管理粗放,精品意識不強,產品加工開發力度不夠,龍頭企業發展緩慢,銷售信息渠道不暢,森林旅遊和林下產業開發利用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借鑒“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強化核桃、紅棗等經濟林產業化基地建設,實現富民強縣。特別要重視經濟林優良品種選育,堅持以優良品種帶動優質發展,避免一哄而起的低效盲目發展。同時,重視加工產品的品牌意識,嚴把原料和加工質量關,盡快形成拳頭產品和品牌,提高發展效益。

    (四)林業技術力量不足,科技服務體係不健全。鄉鎮林業站作為林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最基層組織,由於人員、經費、管理體製等原因,嚴重製約了其職能的發揮。建議加強縣、鄉林業站和技術推廣站隊伍建設,科學核定編製,調整充實人員,落實經費,真正承擔起科技服務、技術指導、維護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作用。

    (五)要重視民營、個體造林和國有林場發展。隨著林改的深入開展,民營、個體造林成為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議盡快研究出台鼓勵支持民營、個體造林的政策。同時,要高度重視國有林場特別是縣級國有林場的發展,將國有林場納入公益性事業單位管理,所需經費納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提高職工養老統籌補助標準,調動林場職工的積極性。

    四、呂梁林業發展的啟示與思考

    這次調研,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林業發展”為主題。在全黨全國掀起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高潮的新形勢下,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林業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線踐行科學發展觀要突出解決什麼問題,用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來審視林業發展的軌跡,通過調研,我們得到兩點重要啟示:

    (一)生態建設必須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環節入手,讓廣大群眾盡早感受到生態建設的成效。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生態建設。作為生態建設的主體,林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怎樣才能使林業生態建設進一步持續發展?山西省在深入分析省情、林情的基礎上,提出了“身邊增綠”的林業發展新思路。他們在認真實施好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前提和基礎上,又提出了實施省級六大造林綠化工程。這六大省級工程的突出特點,就是從“身邊增綠”抓起,從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特別是民居環境入手,把傳統意義上的對林業生態建設長周期、慢效益與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迫切要求緊密聯係和結合起來,使林業生態建設的成效盡快造福於廣大群眾。我們在呂梁看到,公路沿線綠化已初見成效,沿途滿目是生機勃勃的綠色。柳林縣城坐落在黃土丘陵的環繞之中。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環城綠化,先後組織實施城區周邊8座山頭及近城礦區鄉鎮村綠化重點工程,完成城區廟彎遊園、青龍濱河路等8個小區綠化和4公裏沿河綠化帶建設,建成城區南山生態園1427畝,完成150公裏行道樹栽植和55公裏路段的防護林建設,完成道路兩側2.15萬畝荒山綠化,基本形成環城“雙百裏綠色長廊”,使整個縣城被濃綠環繞。居民有了休閑的好場所,民居環境大為改善。“身邊增綠”工程的實施,使廣大群眾充分感受到了林業生態建設的成效,從而更進一步調動了人民群眾造林的積極性,把投身林業生態建設變成了自覺的意願與行動。

    (二)林業發展必須與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使廣大群眾從林業發展中受益。過去一提起林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長周期、慢效益。這樣的狀況使得廣大農民不願投身林業,積極性得不到調動和發揮。呂梁市從本地自然條件和資源狀況的特點出發,突破傳統的林業建設模式,因地製宜地提出並實施了“三大經濟林覆蓋”工程建設,把本地曆史悠久、得天獨厚的紅棗、核桃、仁用杏三大經濟林作為突破口,收到了顯著效果,其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群眾熱情之高、農民收益之豐,均出乎意料。這一決策把林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緊密結合起來,把群眾經營林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把林業長期效益與農民的切身利益有機聯係起來,使林業發展真正與廣大農民致富意願、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融為一體。農民群眾一旦從林業發展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際利益,必然從根本上煥發起建設林業、發展林業的熱情,必然把林業作為自己的致富源泉而備加珍惜,林業的穩定、高效、可持續發展就有了切實的保障。

    通過對呂梁林業發展的調研,我們深切體會到,林業戰線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中心任務,就是要解決林業為誰發展、靠誰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呂梁林業發展的實踐,對此做了初步的探索。他們的“身邊增綠”生態發展模式、“三大覆蓋”經濟林發展模式、“一礦一企綠化一山一溝”社會造林模式等等,都是從本地實際出發創造的切實有效的林業發展途徑,為解決諸如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林業建設與農民利益有機結合、動員社會力量廣籌資金支持林業建設等問題,探索了有益的方法與途徑。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林業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和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生態環境,為廣大群眾提供日益豐富的林產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林業的發展,必須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群眾,把林業發展與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林業的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製宜,因區施策,分類指導。這就是我們通過對呂梁林業的調研,對林業為誰發展、靠誰發展、怎樣發展問題的初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