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修成一條路 種筍能致富
老應今年45歲,是浙江省餘杭區徑山鎮小古城村的村民,守著自家的山地,幹了半輩子的農活。真正讓老應嚐到務農的甜頭,還是最近的事。作為筍農,在早竹地上覆蓋礱糠、稻草的“春筍冬出”技術,老應是老早就曉得了;老應也曉得,通過“春筍冬出”,可以多賺很多的錢,但前些年,老應一直沒有這麼做,為什麼?老應說:沒有路啊!
老應家的山地在原先吳山村和錢家灘村的相交地段,進出山地,隻有一條“野貓路”,一個人走路也要跌跌絆絆,就別說騎自行車了。老應家離竹林地也就3裏路,可是如果要通過這條路給竹林地施肥鋪料,那麻煩可就大了。
大前年,老應做了二次嚐試,在半畝早竹地上進行“春筍冬出”試驗。“結果真當累得半死。”老應說,這畝地,覆蓋用的礱糠要4000多千克,稻草要2500多千克,因為路不好走,每次肩挑背扛不過幾十斤,“背到後來,我是眼淚水都背出來了。”等到春筍旺出了,每天天不亮出門挖筍,等把50多千克筍全部搬回,總要到下午。因為這筆賬算來算去不劃算,老應就沒有在自家的地上再打“春筍冬出”的主意,任憑春筍按自然周期自行生長,所以隻能在每年的清明節前才有點收獲,一畝地的收入,不過千把塊錢。
2006年,老應和鄰居們有了盼頭,因為小古城村把包括老應家在內的那片626畝的竹、茶園列為了優質園地改造項目。通過上級的資金扶持,通往那片園地的路足足修了3000多米,其中5米寬的道路2000多米、3米寬的道路1000多米,還配套修了三麵光溝渠650米。縱橫交錯的道路,一直延伸到這一帶的每一處竹林、茶園地旁邊。現在礱糠、稻草、煤灰都可以直接用汽車或是拖拉機運到竹林地,竹筍也可以直接裝車外運。因為有了路,老應2006年在3畝早竹林地裏全部采用了“春筍冬出”技術,2006年11月底,第一批春筍就產出了。現在,每天都有50多千克的春筍產出,老應算了一筆賬,今年的收成將超過2萬元,比往年要增加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