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近五年來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采取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舉措,開展了一係列生態建設工程,防沙治沙事業進入工程帶動、政策拉動、科技驅動和法製推動的新階段。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防沙治沙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第一,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近幾年,我國相繼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四期、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草原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等一係列生態建設工程,對沙化重點地區進行集中治理,推動了全國生態狀況的持續好轉。五年來,各類工程累計完成有效治理麵積近5萬平方公裏,年均有效治理麵積近百萬公頃,重點治理區林草植被蓋度增加20個百分點以上,一些地方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近年來大江大河泥沙淤積逐年減少。
第二,土地沙化治理取得重要進展。隨著重點工程的實施,保護和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全國沙化土地麵積開始出現淨減少,總體上實現了從擴展到縮減的曆史性轉變。據第三次全國荒漠化沙化監測,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沙化土地麵積淨減少6416平方公裏,由上世紀90年代後期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裏轉變為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裏;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全國僅有19個省份沙化麵積減少,這次監測,全國已有27個省份沙化麵積實現縮減;沙區植被明顯增加,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麵積逐年減少,在沙化土地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36.1%下降到2004年的33.9%。
第三,沙區特色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效益。防沙治沙改善了沙區生態狀況和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生產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一些特色種植、養殖、加工和生態旅遊等支柱產業不斷發展,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日益拓展,農民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有1600多萬農牧民直接受益,2005年與2000年相比,工程區農民人均收入增幅近50%。特別是,我國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防沙治沙和特色產業發展促進了興邊富民,增進了民族團結,維護了社會和諧與穩定。這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
第四,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工作機製。一是健全了防沙治沙的法律製度。2002年國家公布實施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形成了以《防沙治沙法》為主體的防沙治沙法律法規體係,步入了依法治沙的軌道。二是構建了防沙治沙的政策框架。2005年,國務院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國發〔2005〕29號),國家在財政投入、信貸支持、稅費減免、權益保護等方麵,作出了一係列規定,有效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三是製定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05年,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2005-2010年)》,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全國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奮鬥目標、總體布局、建設任務以及保障措施。四是建立了防沙治沙的科技體係。開展科技攻關,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技術和成功模式,增強了科學防沙治沙的能力,提高了防沙治沙的質量和效益。五是搭建了防沙治沙的國際合作平台。我國作為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國,編製並實施了《中國防治荒漠化國家行動方案》,先後成功承辦了一些重要國際會議,成立了荒漠化公約國際培訓中心。我國在防治荒漠化領域積極負責的態度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
2007年3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防沙治沙大會,這是在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在全麵推進防沙治沙工作的關鍵時期,國務院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溫家寶總理接見與會代表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回良玉副總理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大會總結了成績和經驗,分析了形勢,確定了目標,對今後一個時期防沙治沙工作作出了部署。這次大會,在我國防沙治沙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以這次大會為標誌,我國防沙治沙進入了一個全麵部署、整體推進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