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我國沿海防護林建設綜述·警示篇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8年04月29日 閱讀: 字體:【】 【

 
隻有生態安全 人類才能安全
——我國沿海防護林建設綜述·警示篇 
 

    中國綠色時報4月21日報道 當我們在商店櫥窗裏為精美的珊瑚而駐足不前時,是否想到,也許就是因為這些珊瑚的移位,嚴重破壞了海洋的生態環境?

    當我們在海風中愜意時,是否想起圍海造田、建造樓房,而大量砍伐紅樹林,為災難埋下了隱患?

    專家評論,沒齒難忘的印度洋海嘯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損失,人類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畢竟海嘯要想從海上登陸,必須越過珊瑚礁、紅樹林、海灘沙丘或礁石這三道自然屏障。這每一道屏障都能消耗掉海嘯巨浪一些能量,使其在登陸後破壞力大幅降低。遺憾的是,在一些地方,這些自然屏障被人類活動嚴重破壞了!

    把海嘯災難降到最低,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栽紅樹

    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度洋海嘯中,印度泰米爾納都邦的瑟納爾索普漁村有172戶家庭安然無恙,原因很簡單:那裏的紅樹林長得非常茂密。該邦的另外3個村子也由於有了紅樹林的保護,隻受到很小的損失。印度馬德拉斯市斯瓦米納坦研究基金會工程部主任V·塞爾沃姆說:“幾千年來,紅樹林一直都是抵抗經常侵襲印度南部的暴風潮的天然‘緩衝器’。”

    美國有線新聞網也披露了這樣一個故事:突如其來的海嘯襲擊了泰國,巨浪撲上岸來,沿海村莊變得一片狼藉,令人驚奇的是一個男嬰卻幸運生還,因為紅樹林救了他的命。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調查表明,在印度洋海嘯襲擊中,凡是珊瑚礁和紅樹林保存完整的地方,其受災程度明顯輕於其他地方。馬爾代夫雖是島國,然而由於政府采取了嚴厲的保護珊瑚礁措施,在海嘯襲擊時,珊瑚礁起到了“減震器”的作用,大大減少了該國的損失。

    已故著名水土保持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關君蔚曾對此感慨:“印度洋地區若有效保護好‘海岸衛士’紅樹林,就能大大減少局部地區在海嘯災難中死亡的人數。這場災難啟示我們,要加大對紅樹林等海岸生態係統的保護力度。”

    科學家對建立海嘯預警係統的問題直截了當,把海嘯災難降到最低,很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海邊營建一個自然生態網,多栽紅樹。

    紅樹林防浪減災,作用不可替代

    有資料表明,健康的珊瑚礁好比天然的防波堤,約有70%~90%的海浪衝擊能量在遭遇珊瑚礁時被吸收或減弱。但是,現在全世界死亡的珊瑚已超過26%,珊瑚的興衰將影響海洋的生態平衡。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瀕危海洋項目的主管西蒙·克裏普斯指出:“如果說珊瑚礁是一種天然的防波堤,那麼紅樹林則是天然的‘減震器’,不僅在海嘯中如此,對於洪水和龍卷風也一樣。”

    沿海防護林可有效降低風暴潮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據測定,覆蓋度大於40%、寬度100米左右、高2.5~4米的紅樹林帶,消浪係數可達80%以上,能有效地防風消浪、護岸固堤,形成一道與海岸線相平行的天然屏障。實驗也表明,紅樹林能阻礙潮水流動,使林內水流速度僅為潮水溝流速的1/10。

    紅樹林在防浪減災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於人們對紅樹林的功能和作用認識不足,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大量紅樹林資源遭到破壞。

    美國地球島協會披露,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大麵積的紅樹林被砍掉建成蝦場。截至2002年,僅蝦場就導致泰國6.5萬公頃紅樹林消失;印度尼西亞爪哇島70%、蘇拉威西島49%和蘇門達臘島36%的紅樹林已消失。全球紅樹林仍在以每年2%~8%的速度減少。

    由於過度開發,東南亞早就是熱帶紅樹林的重災區,有的地方大量紅樹林變成了稻田和養蝦塘;有的為了發展旅遊業和養殖捕撈業,礁石、沙丘和海岸線上的植被已被推土機夷平。加勒比海地區的墨西哥塔瓦斯科州為開采石油,不惜大片毀壞紅樹林……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首席科學家麥克尼利說:“造成印度洋海嘯災難的原因,是人們建造了太多旅遊設施,占據了本來不該占的土地——傳統的村莊都建在內陸,為了在海邊建造養蝦的池塘,過去幾十年裏很多紅樹林被砍光……當海嘯襲來的時候,珊瑚礁的阻擋會使其強度減弱,岸邊的紅樹林能進一步降低海嘯的速度。雖然海浪還會衝上岸,但是很多能量早已消失了。”

    我國紅樹林銳減,境況令人憂

    據專家保守估計,中國紅樹林生態功能總價值每年為23.7億元,這還不包括景觀生態、濕地係統營造、風險及汙水去除、降低赤潮發生頻率、經濟用材價值等。

    如此高生態價值的紅樹林,其生存狀況卻令人堪憂。近40年特別是近10多年來,由於圍海造田、圍海養殖、砍伐等人為因素,不少地區的紅樹林麵積銳減,甚至已經消失。據統計,我國紅樹林麵積由40年前的4.2萬公頃減少到1.46萬公頃,不及世界紅樹林總麵積的1%。

    據《廈門沿海紅樹林恢複種植宜林灘塗調查報告》,在20世紀50年代,廈門曾有約4800畝的紅樹林,但如今已縮減至500畝左右。由於圍海造田,圍灘(塘)養殖,建碼頭修公路,已導致廈門90%以上的天然紅樹林消失。

    在一些地方,甚至連保護區內的紅樹林也難逃被砍伐的厄運。海南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目前麵積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被列入《世界濕地名錄》。但從1993年以來,不斷有人進入保護區挖塘搞養殖,大片紅樹林成為荒蕪的水泥塘。海南有許多紅樹林濕地、珊瑚礁濕地保護區,但目前全省天然濕地35%以上麵臨被開墾和改造的威脅,30%的海岸天然濕地麵臨著汙染的威脅。

    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等省區是我國台風災害最頻繁的地區,風暴海嘯也較多。但遺憾的是,廣東過去曾有50多萬畝天然紅樹林,而現在僅存不到10萬畝。1998年,廣東南澳、深圳、珠海、惠東、陽江等地海域先後暴發了大麵積的赤潮,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億元。赤潮發生後,廣東省生態專家一致認為,赤潮泛濫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紅樹林的大麵積減少。

    中國國家海洋局日前公布的《2004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指出,由於陸源汙染物排海,圍填海侵占海洋環境,生物資源過度開發,中國近岸生態係統整體處於脆弱狀態。在東南沿海的生態監控區內,人類的活動對紅樹林、珊瑚礁等生態係統的影響仍在繼續,部分地區海岸線發生明顯變化。

    “現代人口高度集中的沿海都市,海岸帶生態環境的破壞,已成為台風、海嘯入襲的安全隱患,人類對海岸進行的各種防護都不如恢複紅樹林。”專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