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竹筍產業仍是浙江臨安農村第一支柱產業
新華網浙江頻道7月5日電 “竹園隻要科學管理,錯開生長季節,還是可以得到高效益的。”這是千洪鄉潘家村村民丁樹民在臨安市竹筍產業推進會上說的話。今年,臨安市竹農承受了市場經濟的強烈衝擊,竹筍價格比去年大幅下降。然而,丁樹明還是以他特有的精明,在他的3.7畝雷竹園裏,挖出了雷筍9750公斤,收入達到了58600元,其中有1畝田在去年10月進行了秋季覆蓋,挖筍4100公斤,收入38450元,獲得了高產高效。
竹筍產業一直是臨安市的傳統特色優勢產業之一,也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去年以來,由於受暖冬等因素的影響,臨安市竹筍價格大幅度下降,產業形勢麵臨嚴峻考驗。“我家全年80%的收入來源於竹筍,我對竹筍產業的前景依然充滿信心!”丁樹民高興地說。其實我市15萬竹農中,像丁樹民樣的還有很多。據市林業局調查數據顯示:臨安市現有竹筍投產麵積88.7萬畝,竹筍總產量25.93萬噸,產值6.02億元。與上一年度相比,投產麵積增加3.2萬畝,增長3.7%;竹筍總產量增加5萬噸,增長24%;竹筍總產值減少3800萬元,降輻5.9%;雖然與去年相比略有下降,竹農人均收入依然還有4000多元。
分析今年竹筍產業的總體情況,最明顯的特點是增產不增收。從各類竹筍的統計數據看:雷竹早出筍產量從去年的6.1萬噸,上升到8.2萬噸,平均價格從7.19元/公斤下跌到4.7元/公斤,產值從4.37億元下降到了3.85億元;雷竹自然筍產量從10.1萬噸上升到12.2萬噸,平均價格下跌0.1元/公斤,產值提高1300萬元;高節竹筍產量增加0.5萬噸,平均價格基本持平,產值提高400萬元;毛竹筍產量增加0.28萬噸,平均價格下降0.45元/公斤,產值略減;筍幹竹鮮筍產量增加0.13萬噸,平均價格、產值基本於去年持平。
臨安市一年來竹筍產業的生產現狀,雖然產值比去年略有下降,但相對於今年春季蔬菜價格大幅走低,菜農虧損較為嚴重的局麵,我市竹筍產業在通過項目推動、政府引導、企業提前介入等諸多因素的調節下,經受住了市場的嚴峻考驗,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據了解我市為推動竹筍產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典型引路,示範輻射,把廣大農民引導到科學經營上來,園區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完成了毛竹低改12140畝,雷竹退化竹林改造10685畝。舉辦了各類培訓班35期,培訓農民3170人次,編發技術資料5000多份。通過技術培訓湧現了一大批丁樹明式的科技戶。
然而,今年的市場衝擊也讓竹筍業的弱點充分暴露出來。竹筍產業建設中存在著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後、企業帶動能力不強、科技創新能力薄弱、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作用不明顯等諸多不利因素。正是由於這此因素的存在,使得竹筍產業在應對市場風險時,還處於弱勢。為此,我市今後在竹筍生產中在加強園區建設的同時,還將著重加強龍頭企業的培育,著力提高企業的帶動能力,通過建立竹筍加工企業工業功能區來發展壯大竹筍加工企業,重點抓好3家產值1000萬以上,帶動農戶1000戶以上,連接基地1000畝以上的骨幹企業。同時,由於臨安筍良好的品質,較高的市場認知度,我市還將通過商標認證工作,提升竹筍包裝檔次方式,打造臨安特色的區域性品牌,切實增加產業發展空間。
今年,臨安市竹筍投產麵積88.7萬畝,竹筍總產量25.93萬噸,比去年增長24%;產值6.02億元,比去年略減,但農民依然對竹筍產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