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行業動態>詳細內容

行業動態

雲南德宏竹編工藝品 全是好貨銷路堵塞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作者:佚名 發布時間:2007年07月06日 閱讀: 字體:【】 【

  竹桌、竹帽、竹凳、竹酒筒……在雲南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鎮的東風路、丙午路等主要菜市場街頭,散發著清香的潞西竹編特色工藝品擺滿市場,被人們稱為竹編一條街。這些出自傣族農民之手的民間竹編工藝,洋溢著濃鬱的鄉土氣息,展現出鄉土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竹編工藝品不僅可以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是農閑時活躍和調劑村民生活的好方式,還能拓展市場,為村民多找一條致富路。但是,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竹編工藝品並沒有真正走向市場。由於缺乏市場引導,許多村民賣竹編工藝產品,隻是為了臨時找一點活錢,壓根兒就沒有把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竹編作為當地的特色產品推向市場的念頭。

  風平鎮芒賽村一些老藝人製作的花邊竹帽,雖然備受遊客喜愛,但“養在深閨人未識”。而有些農民很想出售自己的特色產品,卻苦於找不到銷售渠道。城郊鎮拉懷村村民金三,自從竹編工藝品在芒市市場上開賣以來,就潛心於竹編。他編的方竹桌、圓竹桌等許多產品,由於創意新,被市場看好。為了提高自己的竹編工藝水平,他幾乎放棄了農業生產,本以為專事經銷竹品就能找到更多的錢,誰知市場銷路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好,致使他日常生活都陷於困境。

  據風平鎮芒賽村60歲的村民方岩直說,憑他的手藝,一米見方的一張大竹桌,他要編一個星期;一張小圓竹桌至少要用3天的時間,每張竹桌子的成本平均按6元計算,一個月來賣一回,市場好的時候,一張大竹桌的價就賣到20~25元錢,小竹桌賣10~15元不等;銷路好,一天賣5~10張沒問題,銷路不好一天就賣一、兩張,平均每張按20元算,賣100張也才收入2000元,除去本錢,也就剩1800元左右;況且一年也賣不到200張。由於市場不好,法帕、軒崗、風平、城郊等地的許多竹編藝人,大多無法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加之迫於生計,他們隻得放棄對竹編特產的追求,這一切無疑影響和阻礙了傣族民間竹編工藝的發揚光大。

  兩年前,德宏州糧油修配廠下崗職工楊師傅萌發了將竹編工藝產品推向市場的念頭。他直接到村民家中,定期向村民交訂金,收購村民手中的竹編工藝產品,在丙午路口設了個竹工藝品專賣店,以賣竹編工藝品為生。誰知,兩年經營下來卻賣不出好價錢。有一定文化基礎的楊師傅深知,作為一名竹工藝品推銷者,要想提升農民的竹編工藝水平,必須有堅強的經濟後盾,而最好的渠道就是政府要想方設法為農民找銷路、打市場。當記者問他,眼下最想做的是什麼時,他說就是想和家人依托自己輕車熟路的訂購竹編的路子,開辦潞西最大的竹工藝品市場,走向集訂貨、交流、銷售、郵購於一體的竹編特色產業之路,為農民也為自己謀一條好的生路。

  轉變觀念打開市場

  說到潞西特色竹編打不出去的原因時,楊師傅認為,村民缺乏品牌意識是重要原因之一。潞西雖有民間竹編工藝的曆史和基礎,但受當地工藝水平所限,潞西竹編工藝品位不高。由於村民對竹編特產的認識僅建立在個人的愛好和找點活錢的基礎上,對其特產的藝術價值認識不夠,因此,沒有形成竹編產業的規模品牌效應;由於缺乏品牌效益,大部分產品隻能靠小打小鬧或低廉的價格進入本地低檔市場。這種重製造、輕銷售的思維方式帶來的是利潤和產品聲譽的大打折扣。

  其次是缺乏創新意識。民間自發生產的產品,在品種、花色、質量等方麵很受局限。縱觀目前潞西市場上出售的竹編工藝品,多是千篇一律的式樣,大多還是10多年前的器型和紋樣,基本上沒有新的突破。外地遊客雖很喜愛散發著清香的竹編工藝品,但竹編工藝特色產品不能折疊,不便於攜帶,讓遊客望竹興歎。

  另外,地方政府部門為民間竹編工藝產品搭建的平台太少。交流平台少,阻礙了竹編工藝特色產品的對外交流。

  楊師傅認為,潞西竹編要想在德宏州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由政府為其開辟市場。他說,民間竹編工藝由於自身獨特的價值,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消費群體,運作空間很大,市場的潛力也很大。要將民間產品推向更為廣闊的市場,政府的各相關職能部門要發揮自身作用,多搭建民間藝術品交流的平台,通過社會運作、活動運作、交流運作,運作出民間竹編工藝特有的價值。也可以通過完善的機製,規範市場運作。讓竹編一條街形成規模和氣候,使其不隻是應付一下節氣,走走過場。有條件時還可發動民營企業或熱心人,辦潞西竹編工藝廊什麼的,將特色竹編工藝產品推向更大的市場空間。

  村民要轉變觀念,打造特色品牌規模效應。楊師傅經營竹編工藝產品以來,潞西的竹編工藝品在新疆、北京、山東、河南、大理等地的遊客中,一直都有著很好的口碑,成為外地遊客競相購買的對象,也是國外遊人遊覽中國的首選紀念品。因此,他建議村民除參加雲南德宏州、市政府節假日一年兩三次組織的竹編工藝展以外,還要積極主動地將自己的竹編工藝產品打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