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林業信息>詳細內容

林業信息

“森老虎”下山 天保工程反哺川渝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 發布時間:2017年11月14日 閱讀: 字體:【】 【

  中國綠色時報11月14日報道(記者 王鈺) 1998年,長江、鬆花江、嫩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29個省(區、市)遭受不同程度的災害,直接經濟損失1660億元。長期不科學森林采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是導致洪水泛濫的直接原因之一。痛定思痛,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對天然林實行更嚴格的保護,在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全麵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在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大幅調減木材產量,保護天然林的序幕由此拉開。
  19年過去了,重新踏上位於長江上遊的四川和重慶,天保工程已為這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保開始的地方
  上世紀60年代,攀枝花破土開建,建成了中國西部第一座大型鋼鐵企業攀鋼。與此同時,攀枝花森林被大麵積砍伐,木材運輸到全國各地。短短30年時間,市域山林銳減,水土流失加劇,金沙江兩岸荒山令人觸目驚心。
  “那時候江裏漂的都是木材,我們的工作就是把上遊漂下來的木材重新推到江裏,讓它們漂到下遊去”。在雅礱江和金沙江交彙處的三堆子,做過13年趕漂人的張體建指著麵前的滔滔江水和對麵的青山說,“以前那座山上隻有亂石和雜草”。
  1996年10月27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視察攀枝花,途經三堆子時,滿目的荒山和滿江的漂木讓他駐足良久。他告誡四川省隨行人員,“要下決心少砍樹、多栽樹,把‘森老虎’請下山”“要采取有力措施,下決心停止砍伐森林,把砍樹人變為種樹人,為子孫後代造福”。
  1998年9月1日,天然林保護工程率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雅安市啟動試點,四川省迎來由森林資源采伐利用轉向生態保護建設的曆史轉折期。一個月後,四川省最大的木材運輸森工企業四川省雅礱江木材水運局,加掛起“四川省長江造林局”牌子,曾經的雅礱江趕漂人扛起鐵鍬,組建了全省最大的專業造林隊。
  “金沙江、雅礱江兩岸屬於幹熱河穀,全年無雨幹旱期長達8個月,夏季最高地表溫度可達70攝氏度,幹旱少雨、土層瘠薄。”四川省長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黨委書記彭建剛告訴記者,在這裏造林被稱為世界性難題。
  1999年初,長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在三堆子這片具有特殊意義的荒山上打響了植樹造林的第一仗,並以三堆子示範林為龍頭,以沿河、沿江兩岸為重點,全麵推進植苗、點播、飛播、封山育林和森林管護,確保市區視野區綠化造林、生態治理成效。
  攻克幹熱河穀,科學造林至關重要。水分蒸發量大,就修建提灌工程引水上山、加做樹坑保水圈;土層薄、砂石多,就人工換土改良土壤、因地製宜選擇樹種;森林火險等級高,就成立專業打火隊、種植劍麻生物防火隔離帶。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嚐試,19年來,攀枝花市共完成公益林人工造林63.3萬畝、封山育林274.7萬畝、飛播造林64.6萬畝、森林撫育62.9萬畝。
  如今的三堆子早已鬱鬱蔥蔥,曾經的鋼鐵之城也已實現華麗轉身。2017年10月10日,攀枝花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金沙江畔,一座森林綠城、陽光花城呈現在人們眼前。
  為了那一庫清水
  重慶市雲陽縣是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大縣,域內長江幹流及4條主要支流涉及27個鄉鎮(街道)和1個林場,生態屏障區麵積101萬畝,全部納入天保工程區範圍。2009年起,雲陽對屏障區內可綠化的54.78萬畝麵積進行了造林綠化,共建設生態林34萬畝、經濟林20餘萬畝。
  乘船駛於江上,兩側山體的臨江部分是蘆葦蕩和慈竹,稍向上是林相色彩豐富的景觀林,山腰是掛滿了果實的柑橘和枇杷,山頂則是由柏樹、刺槐、刺桐等構成的寬厚林帶。雲陽縣林業局副局長彭明告訴記者,這是雲陽最具特色的“三帶布局”。即在175米水位線以上100米範圍內立地條件較好的荒山荒坡,栽植較大規格的景觀樹種苗木,建設生態景觀林帶;在海拔300-600米適宜栽植經濟林木的區域,建設以晚熟柑橘為主的生態經濟林帶,解決庫區群眾增收問題;在海拔600米以上立地條件較差的區域,栽植鄉土樹種小苗,建設生態防護林帶,確保應綠盡綠。
  通過“三帶布局”,農民的收入與天保工程建設直接相關,發展林業的積極性不斷高漲。
  冉少中是雲陽縣盤龍街道活龍社區村民,2004年,原本外出打工的他回到雲陽,承包山林種起了晚熟柑橘。由於使用配方施肥精心管理,柑橘含糖量高、品質好,很快就有了回頭客。2008年,他將承包種植麵積擴大到近5畝,1000-1500公斤的畝產量依舊供不應求,去年僅此一項的收入就超過5萬元。
  目前,雲陽縣共發展柑橘30萬畝、枇杷3萬畝,年產值超過11.5億元。縣境內幹流兩岸森林覆蓋率超過70%,4條支流的森林覆蓋率均達到55%,呈現出“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壯美景象。
  同樣實現增綠與增收相互促進的,還有位於三峽庫區腹心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去年,石柱縣黃水鎮萬勝壩村村民牟方鬆家的總收入近7萬元,其中來自農家樂的收入超過一半,這僅屬於中等收入水平。在黃水鎮,像這樣由農民自行經營的農家樂超過100家,平均每年為每家增收10萬元。而此前,農民們的收入主要來自於種植黃連和蓴菜,年收入僅為2萬-3萬元,且由於種植需要毀林嚴重。
  “現在種黃連和蓴菜的越來越少,大家都認識到遊客是看中了我們這的森林才來的,必須把生態保護好。”牟方鬆說。
  黃水鎮森林覆蓋率高達83%,是石柱縣森林覆蓋率最高的鄉鎮。以黃水鎮為代表,近年來,石柱縣將“轉型康養、綠色崛起”作為發展主題,“不砍樹,能致富”“護綠脫貧、增綠致富、轉型發展是出路”逐漸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
  保住的不止森林
  能露營、能運動、能攝影、能垂釣,在G50重慶高速冷水服務區,“藏”著一個黃水森林康養基地的重要示範點——G50冷水服務區生態旅遊自駕營地。
  走在營地中,四周是環抱的茂密森林,腳下是鬆軟的草地,兩側坐落著大小不一的小木屋、星空屋、集裝箱屋和膜結構帳篷。營地工作人員秦豔告訴記者,這裏的負氧離子含量很高。營地占地160畝,設有綜合接待服務區、景觀休閑區、森林度假區、戶外運動區等多個功能板塊,能夠同時接待遊客120人。
  鮮少有人知道,這個營地是利用原高速公路建設期間的棄渣場打造而成,依托周邊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獨特的高山、湖泊、草地、濕地等自然景觀,建設相關基礎設施。“這都是天保工程帶來的生態福利。”石柱縣林業局副局長嶽良華說。
  無獨有偶。
  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密地村馬坎原是荒山,與攀枝花市區隔江相望。2013年8月,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金沙江幹熱河穀生態脆弱區典型地段生態修複二期工程(馬坎片區)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實施麵積1040.3畝,其中人工造林740.3畝、撫育管理300畝。2014年12月,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原本以稀疏灌叢為主的幹熱河穀區域,通過改良土壤,栽植各類喬、灌木及地被植物,生物承載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雖然目前隻修了護林防火道路,但每天到山上遛彎、鍛煉的市民最多能達到2000人。”攀枝花市林業局造林科高級工程師李靜告訴記者,馬坎項目區附近沒有公園綠地,目前,市裏正在規劃將項目區打造成城市郊野公園。
  同樣位於銀江鎮的阿署達村,花舞人間景區正在準備申報國家AAAA級景區。景區規劃占地20420畝,以森林康養與生態旅居康養結合為特色,打造攀枝花的“生態綠肺”。
  花舞人間項目是發起四川省森林康養聯盟的成員單位之一。目前,景區已基本完成1100畝花香果園區,1200畝三角梅基地一期工程、700畝冬櫻花基地、百餘畝玫瑰花園。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花舞人間共吸引遊客近15萬人次。
  “天保工程的反哺效應正在顯現。”四川省天保中心主任黎治福說,通過近20年的保護與建設,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與康養等產業已能夠實現相互促進、持續利用。“目前,很多天保工程單位正在積極介入康養產業,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及醫療衛生機構廣泛參與,也將進一步提高社會對天然林保護的重要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