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信息
兩會聚集:精準扶貧,林業做什麼?
精準扶貧,林業做什麼?
中國綠色時報3月14日報道(記者 趙向往 張興國 王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全麵完成,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補齊全麵小康“短板”,生態扶貧必不可少。全國60%的貧困人口、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80%分布在山區、林區、沙區。這些地區正是林業的主戰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林業部門推出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產業等組合拳,突出抓好生態護林員選聘、退耕還林、建立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等舉措,在精準扶貧中取得了積極進展。全國兩會期間,生態扶貧成為代表、委員關心的話題,林業在脫貧攻堅中的優勢和潛力被看好。
生態護林員:一人護林全家脫貧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是林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項創新性舉措,受到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普遍歡迎。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記者會。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說,我們讓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去當護林員。山西省每年有相當一部分扶貧資金用於造林綠化,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組織起來,參與植樹造林,在一個戰場開展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兩個戰役。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林業局在全國推廣山西的經驗,許多地方都在做。
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處於深度貧困區。全國人大代表、貢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正山說,貢山全縣人口3537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552戶10922人。2016年、2017年,2520名(每戶一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選聘成為生態護林員,每年每戶增加工資勞務收入9600元。餘下1032戶貧困人口則通過易地搬遷、生態產業、社會保障等方式脫貧。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資源富集區,也是典型的特殊連片貧困地區。全州13個縣(市)均為深度貧困縣(市),走生態扶貧之路是現實需要。全國人大代表、阿壩州州長楊克寧說,阿壩州整合開發生態公益性崗位2.66萬個,確保全州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每戶都有一個勞動力,通過生態公益性崗位就業脫貧,達到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戶均增收6600元、2019年戶均增收8150元、2020年戶均增收1萬元的目標。
一人護林,全家脫貧。目前,全國已選聘生態護林員37萬餘人,帶動13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和脫貧;到2020年,還將新增40萬個生態護林員崗位,進一步帶動深度貧困人口脫貧。
特色產業:持續帶動就業致富
“林業有很強的富民功能。”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阮詩瑋說,在南方集體林區158個林業重點縣中,農民收入的40%以上來自林業。林業發展帶來的股權分紅、勞務收入以及比外出務工更低的生活成本,吸引了一批農民回歸鄉村,依靠林業脫貧致富。福建省建寧縣是全省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通過發展木本油料、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林業特色產業,到2017年底,全縣貧困人口從2015年的5454人減至11人。
貢山70%的國土麵積屬“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核心區,55.6%的國土麵積屬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正山說,貢山依托優厚的森林生態資源,通過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帶動貧困人口發展草果、重樓、黃精、油茶、石斛等林下經濟產業,走上生態、高效、富民的綠色發展路子。2017年,全縣林業產業總產值達1.75億元,實現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在貴州,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鄉村旅遊成為生態扶貧的有效路徑。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林業科技推廣站站長袁昌選說,黔東南自然景觀獨特,可謂處處都是美景,促進了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鄉村旅遊又為貧困群眾帶來了很強的獲得感。2017年,黔東南旅遊收入達500多億元,帶動6萬多人脫貧。
2017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7萬億元,林業主要產業帶動5200多萬人就業。多年持續建設積累的生態資源,正在通過森林旅遊釋放紅利。2017年,全國森林旅遊總人數達14億人次,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15萬億元,森林休閑、森林康養成為城鄉居民新選擇,並帶動大批人口就業。
質量效益:生態扶貧的迫切要求
生態扶貧,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全麵完成,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還要確保脫貧具有可持續性。
在全國政協委員、貴州大學造林生態研究所所長丁貴傑看來,越到後期,精準脫貧難度越大。生態扶貧要想可持續,既要扶誌也要扶智,實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副鎮長、田表村黨支部書記羊風極建議,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科技投入和支撐,尤其是要培訓一批農民看得見、問得著、留得住的鄉土專家,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
阮詩瑋認為,林業有著靠天吃飯的屬性,因此要因地製宜發展林業特色富民產業,切忌盲目跟風。此外,林業生態扶貧還應解決產、供、銷一體化問題。“這就需要通過暢通交通和物流,建立大型區域性林木產業集散地等方式,完善整個產業體係,同時,打造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生態產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黨委書記孫建博說,生態扶貧已得到廣泛認可,下一步重點是推進生態扶貧向深層次發展,創新體製機製,以科技作支撐、以產業為平台,開發新的生態產品。
生態相對脆弱的西部、北部貧困地區,如何實現精準脫貧?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楊忠岐認為,扶貧首先是生態扶貧,應充分發揮林業優勢,精準發力。“去年,全國政協扶貧調研組到甘肅調研。當地生態環境脆弱,生存條件差。要想徹底脫貧,首要的是通過生態建設改善生態麵貌。比如種植刺槐等耐幹旱、耐瘠薄樹種,先改良土壤,再發展致富產業。陝西延安通過退耕還林修複生態環境、轉變發展方式,這個經驗可以借鑒。
目前,國家林業局正在抓緊製定《林業精準扶貧三年行動方案》,提出未來3年林業生態扶貧工作的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扶貧舉措,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按年度狠抓落實,更好地發揮林業生態保護與建設對脫貧攻堅的作用。
上一篇:張建龍:從三方麵推進國土綠化行動[ 03-12 ]
下一篇: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 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