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召開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會議
來源:重慶市林業局 發布時間:2014年11月15日 瀏覽次數:
次
國家林業局政府網11月14日訊 11月7日,重慶市召開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會,標誌著重慶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正式啟動,這為重慶鞏固和提升第一輪退耕還林成效、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帶來了新的機遇。
重慶市副市長張鳴出席會議並講話。張鳴要求各地在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實際,尊重自然規律,因地製宜。特別是要結合各區縣農業產業布局實際,多還經濟林,所還林草要產生經濟效益,解決好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問題。
張鳴指出,雖然重慶市第一輪退耕還林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全市尚有833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仍在耕種,生態隱患依然嚴重。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的實施,必將有效保護長江特別是三峽庫區的水環境,對於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進一步改善生態狀況,推進重慶市五大功能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具有特殊而重大的作用。
張鳴要求,各地要堅持生態優先、突出重點、先急後緩原則,增強退耕還林還草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綜合考慮農業產業布局,做到相對集中,結構合理。要圍繞農戶生計、致富和發展問題,因地製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集中打造,大力發展當地特色優勢產業,保證退耕一片,成效一片。要健全經營機製,在保障退耕農民合法利益前提下,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退耕還林,並鼓勵個人興辦家庭林場,實行多種經營。
重慶市林業局局長吳亞通報了全市第一輪退耕還林工作情況,並就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作了部署。
自2000年實施第一輪退耕還林以來,重慶市共完成國家下達全市退耕還林任務1917.5萬畝,其中坡耕地退耕還林661萬畝,荒山荒地造林1062.5萬畝,封山育林194萬畝。工程共涉及38個區縣、265萬農戶、905萬人,占全市農業人口的50%。累計投入退耕還林資金207.2億元。2008年,重慶市又啟動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作,共營造薪炭林89.8萬畝,後續產業種植業基地309萬畝、補植補造496.2萬畝。
持續10多年的退耕還林,不僅使重慶市生態越來越好,也促進了退耕還林地區產業發展和農戶增收。2013年的退耕還林效益監測顯示,全市退耕還林工程已累計實現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固碳釋氧等生態效益服務價值達1050億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麵積1.67萬平方公裏,對改善長江水質、保障三峽庫區生態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退耕還林共建立了一批林業產業基地,僅新建林果基地就達650萬畝。2013年,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基地實現收入29.8億元,發展特色鄉村旅遊實現收入9.4億元,林下種養殖業實現收入7.6億元。退耕農戶勞動力轉移198萬人,實現收入296億元。
按照國家下達的2014年退耕還林任務,今年,重慶市退耕還林麵積達65萬畝,共涉及25個區縣。按照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新一輪退耕還林以25度以上非基本農田坡耕地為重點,並向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傾斜。在今年安排的25個區縣中,渝東北地區11個區縣安排38.5萬畝,占總任務的59.2%,渝東南6個區縣安排17.5萬畝,占26.9%,城市發展新區8個區縣安排9萬畝,占13.9%。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兌現年限更短。補助不分生態林和經濟林,每畝5年共補助1500元,分三次下撥,第一年800元(其中種苗造林費3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以更有利於前五年林木的栽種和管護。與第一輪退耕還林強調生態建設為主不同,重慶新一輪退耕還林更加注重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在國家下達給重慶市的65萬畝退耕還林任務中,90%以上都將以經濟林栽植為主。
重慶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局、市水利局及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相關區縣副區(縣)長和林業局局長參加了此次會議。會後還對相關區縣林業局分管副局長和退耕辦主任進行了業務培訓。(董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