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森工集團為旗下林業局發放“非林產業反哺生態建設基金”。記者孔凡義 攝
中國綠色時報1月21日報道(記者 梅青 張輝) 1月18日,吉林森工集團宣布:拿出非林產業利潤1100萬元反哺林業,分配給各林業局作為生態建設基金。
這一創舉標誌著,吉林森工實現了從完全依托林木資源生存到減少對林木依賴,再到以非林產業利潤反哺林業的再次跨越,彰顯了吉林森工建設發展的道路自信。
1月18日,吉林森工集團2014年林業工作會議上的這一幕十分引人注目:集團旗下8個林業局代表分別從集團領導手中一一接過印有“非林產業反哺生態建設基金”200萬元或100萬元的牌匾時,開啟了吉林森工集團以非林產業利潤反哺林業生態建設的新曆程。
據了解,吉林森工集團非林哺林的探索僅是一個開始,他們於去年專門修改了公司章程,在第六十條第三款中明確“集團公司每年從非經營森林資源的控股子公司年度形成的利潤中提取1%-5%作為生態建設資金。”吉林森工集團董事長柏廣新透露,伴隨著木材產量越來越少以及非林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集團非林哺林提取的金額將會不斷提高,2014年預計將增至2000萬元以上。
吉林森工集團非林哺林的價值、意義何在?有專家評論說,它改變了我國森工林區建設發展的路徑,創新了企業生態效益補償的製度安排。而從董事長柏廣新的介紹中,記者感到更多的是企業的一種責任,是集團“為國效力”核心價值觀的一貫體現。柏廣新說,2013年集團林區的木材采伐量較上年大幅減少,這意味著育林基金的提取和使用也進一步減少。在當前生態補償的國家製度設計未能全麵到位的情況下,我們從非林產業的利潤中拿出“真金白銀”就是一種有力的補充,是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的一個重要舉措。
一個主業姓“林”的國有森工企業從“非林”中創造財富反哺林業的底氣何來?這得益於吉林森工集團較早的轉型布局和對市場的運帷把握。在集團2005年“變裝”改製建設現代企業製度後,集團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仔細梳理了林區的多種資源優勢並憑借著對市場的敏銳把握,布局推進發展六大產業:以經營、培育森林資源和種、養、培為主的森林資源經營產業;以人造板、地板、家具為主導產品的林木精深加工產業;以開發林區礦產、水電資源為主的森林礦產水電產業;以礦泉水、中藥材及各種林特產品加工為主的森林食品保健產業;以建設森林公園、建立森林旅遊體係為重點的森林生態旅遊產業;以資本運作、金融證券、建築地產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明眼人可從中看出,這個產業布局中除有林業傳統產業和新增的有發展潛力的其他林區資源外,非林產業也名列其中。盡管非林產業推進一直伴隨著種種不理解和高風險的質疑,但集團高層卻堅定不移地向非林非木產業轉移,大力推進轉型發展。
可喜的是,這個極具前瞻性的轉型布局贏得了時間,也取得了突出成果,2013年集團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大關,多項指標提前2年完成“十二五”目標。更可貴的是,集團發展呈現出質與量“雙贏”的發展態勢。吉林省國資委主任劉利華評價說,吉林森工集團實現了由完全依賴綠色資源到較少依賴綠色資源的良性轉變。
統計數據表明,集團布局的以金融證券、建築地產、礦業為主的非林產業產值占總產值的68.1%,而且發展勢頭強勁。2013年,集團非林非木整合重組力度加大。整合房地產企業,組建了吉林森工開發建設集團,借林業棚戶區改造之機,進軍房地產,實現銷售收入28.4億元、淨利潤1.5億元;融信公司、投資公司和財務公司實施增資擴股,3家金融類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7億元、淨利潤3.8億元;吉森豐華礦業集團金礦、石墨礦和銅礦項目完成投資3690萬元,全年生產黃金60公斤、石墨原礦4.2萬噸,礦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19億元……
不僅是非林產業發展如此有底氣,2013年吉林森工集團還贏得了綠色增長、財富增長、林區和諧發展的全麵進步。森林覆蓋率達90.8%,森林蓄積比上年淨增260萬立方米,有林地總蓄積達1.76億立方米,有林地平均公頃蓄積達143.68立方米,在全國已開發林區位居第一;經濟效益穩步提升,2013年實現總產值163.3億元,同比增長13.2%;銷售收入達102億元,同比增長27%;利潤總額7.3億元,淨利潤2.7億元;民生和諧,在崗員工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長10%,達4.2萬元;完成棚戶區改造14.92萬平方米,有3000多戶職工喜遷了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