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起生態保護“快車道”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3年12月20日 瀏覽次數:
次
提要 在國內木材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工程規劃總規模為1333萬公頃的“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於2002年啟動。截至2012年底,已累計完成營造速豐林基地945.4萬公頃。基地完全建成後,每年可提供木材約8500萬立方米。
造速豐林保供給
在廣西南寧國有七坡林場速生豐產林基地,漫山遍野一片蔥綠。28萬畝桉樹覆蓋山頭,主幹筆挺,頂梢披著綠色。
林場工人告訴記者,桉樹生長很快,隻需三四年就可長成碗口粗。俗話說“十年育樹”,但現實的壓力卻是緊迫的。由於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低下,森林生態係統整體功能仍非常脆弱,而且林木產品供不應求,對外依存度較高,木材安全問題日趨突出。
發展速豐林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這片山林原先種植鬆樹,需要20年左右才能成材,現在種植桉樹,隻需五六年就可采伐。”七坡林場生產科副科長張全武告訴記者。
發展速豐林能大大縮短木材生產周期,提高木材產量,以最少的林地、最短的時間生產出最多的木材,緩解社會對木材需求的矛盾。為此,2002年國家批複實施《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規劃》,工程規劃總規模為1333萬公頃,主要區域為粵桂瓊閩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黃河中下遊地區和東北內蒙古地區,具體建設範圍涉及19個省(區)。
據介紹,截至2012年底,全國已累計完成營造速豐林基地945.4萬公頃,其中“十一五”期間,完成基地建設441.2萬公頃。基地建成後,每年可提供木材約8500萬立方米。營造林質量全麵提升、大徑材培育取得突破,初步緩解了木材供需矛盾。
“速豐林特殊的生態貢獻也是由它速生豐產的特性所決定,速豐林的大量生產有效減輕了社會對森林資源特別是天然林資源采伐的壓力,間接地保護生態公益林。在國內木材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生態保護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廣西林業廳速豐站副研究員彭文勝說。
當然,速豐林本身也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固碳製氧和淨化空氣、水質的服務功能,固碳儲碳能力強,應對氣候變化作用明顯。據森林生態係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結果,鬆類每畝每年固碳0.21噸、桉樹0.3噸。
技術創新促發展
廣西地處亞熱帶,光熱水豐富,雨熱同期,林木生長快,發展林業特別是速豐林的條件得天獨厚,是我國南方速生豐產用材林發展重點省份。
但優越的區位條件並不意味著“點木成材”。目前廣西種植麵積最大的速豐樹種是桉樹,而事實上,廣西引種桉樹已有100多年曆史,但以前隻有藍桉、檸檬桉等生長較慢的品種。
廣西大規模種植桉樹是2000年以後,轉折的關鍵在於科技攻關。上世紀90年代,國營東門林場實施中澳合作桉樹項目,從國外引進、選育出巨尾桉等優良無性係,並攻克組培、扡插等育苗新技術,解決了種苗問題,廣西桉樹得以大麵積發展。在這個意義上,速豐林的另一個“根”正是科技進步。
“現在存在一種觀點,認為桉樹下麵不長草,大規模發展桉樹會破壞生態,其實這是個認知誤區。桉樹是速生樹種,除了保持合理種植密度外,必須配合撫育、除草和施肥技術,否則難以速生豐產。不長草是先進的除草技術使然。”在去往國有高峰林場的路邊,彭文勝向記者示意一片未經撫育、除草的桉樹林,樹下植被茂盛,但枝幹略顯瘦弱。
廣西注重速豐林造林技術的科技含量。依托中國林科院、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等科研院校,對現有的先進林業科技成果進行組裝配套,形成一整套的速豐林集約經營體係。此外,廣西還以良種為基礎,建設良種基地和采種基地,強化苗圃管理。近10年,廣西獲得林業科技成果80項,人工造林良種使用率達到65%,林業科技貢獻率達45%。
速豐林的大發展,推動了廣西林業特別是林產工業的跨越式發展。全區森林采伐限額從“十五”期間的年均1100多萬立方米增加到“十二五”期間的3681萬立方米,約占全國的七分之一。現全區每年木材產量超過2000萬立方米,居全國第一位,其中桉樹木材占70%以上。
“廣西以全國排名第六的林地麵積,供應全國近七分之一的木材,同時森林覆蓋率還得到提高,能實現如此有力的支撐,與速豐林尤其是桉樹種植技術的創新是分不開的。”廣西林業廳總工程師蔣桂雄說。
科學管理提效益
隨著規模化的速豐林管理漸成體係,速豐林的經濟效益也日益凸顯。“近年,本地平均一畝桉樹林每年的利潤1000多元,一些打理得好的林場,每畝利潤甚至能夠達到3000多元。”張全武說,速豐林成了當地不少農民的“綠色銀行”,很多外出務工人員選擇回鄉創業建設速豐林,社會各方麵的造林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龍頭企業、股份製公司和農戶等已經成為速豐林建設的主體,造林麵積占到80%以上。
“速豐林的經濟效益吸引了社會各方麵參與建設,規範化的發展也更好地實現了速豐林的生態效益。因此,要確保速豐林的生態效益,挖掘速豐林的經濟價值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彭文勝說,“現在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化肥等投入品成本都在上漲,生產成本的增加要求必須向種植要效益,實現科學管理,達到產業與生態的雙贏。”
有專家指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速豐林已有相當規模,但速豐林建設還存在集約經營程度較低、經營水平參差不齊,林業發展相應的基本建設投入不足,林木良種供應不足,精深加工發展滯後等問題,因此,還要進一步做好科研攻關、加大林業投入、推廣普及先進種植技術等工作,增強速豐林工程建設的科技含量和集約經營水平,推動速豐林建設的科學、合理發展。(記者 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