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打造林業“綠色銀行”建設幸福家園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3年06月25日 瀏覽次數:
次
海南省政府近日正式印發《綠化寶島大行動工程建設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規》),明確了到2015年前我省造林綠化的目標與任務。
那麼,我省為什麼要實施這項工程,這一重要工程將如何實施,這項工程有什麼樣的特點呢?為此,海南日報記者專訪了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對《總規》進行了權威解讀。
林業生態建設已進入優化提升階段
“我省這些年來造林綠化成效明顯,但森林質量、功能、布局與國際旅遊島和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的要求有較大差距。”省林業廳副廳長王春東說。
建省後,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態省建設,我省林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實施了一個又一個重大工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造林綠化高潮:從1993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山區生態補償機製,到2002年開始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再到2007年開始實施的海防林斷帶修複工程,等等。到2012年底,我省森林覆蓋率已達61.5%。
雖然成績令人鼓舞,但我省森林資源仍存在總量不足、整體質量不高、布局欠合理、生態功能不強的問題。尤其是隨著交通網絡快速發展和新城區、沿海開發,道路兩側、江河兩岸、海岸沿線森林生態景觀建設和村莊綠化相對滯後,森林質量不高、林相層次簡單、景觀類型單一等問題依然突出。
2008年全省森林資源抽樣調查顯示,我省平均每畝森林蓄積為5.2立方米,其中人工林僅3.1立方米,低於全國平均的6.4立方米的水平,更少於世界平均的7.6立方米水平。我省的人工林主要是“四多四少”,即中、幼林多,成熟林少;純林多、混交林少;單層林多、複層林少;低效林多,優質林少。
“有綠化,但美化、香化、靚化明顯不足。”他認為,我省林業生態建設已進入優化提升階段,綠化寶島是進一步優化森林結構、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提升森林質量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造林綠化要同經濟發展相結合
“綠化寶島是我省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造林工程。”王春東表示,該工程的目標遠大:以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為目標,一方麵要做到造綠、造景、造彩、造美,提高綠化麵積和森林質量,建成全國人民的“四季花園”;一方麵要調整林業結構,轉變林業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推動海南人民幸福家園的建設。
根據《總規》,全省規劃的150萬畝造林綠化總任務中,包括建城鎮公園、水上公園、觀光果園各100個,還有森林公園50個;建4個國家級和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濕地公園;建熱帶花卉生產示範基地14個、盆景花卉生產示範基地5個。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體現綠化寶島的富民宗旨,將建設商品林92萬畝,其中包括花梨、沉香等珍貴鄉村樹種30萬畝,橡膠林23.38萬畝,龍眼、荔枝、芒果、咖啡等果樹為主的經濟林20萬畝。
“‘兩環兩點’景觀改善是檢驗工程是否成功的主要標準,是國際旅遊島向中外遊客展示海南形象的窗口,要以景觀綠化為主。”他表示,綠化寶島將在搞好造林綠化、保護好熱帶雨林和濕地的同時,重點打造“兩環兩點”、“四園萬村”。而五大河流流域植被恢複是改善河流兩岸生態環境,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生態屏障的內在要求,也是檢驗整個工程是否成功的標誌之一。
同時,中心城市和村莊作為我省的窗口,將積極營造和諧的人居環境,構建花園城市、生態村莊。“村莊綠化工程與群眾的切身利益聯係緊密,不能簡單造林綠化,要與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他說。
因地製宜差異化造林
綠化寶島是一個綜合性工程,它涵蓋氣候、地理、環境特點不同地區,因此要因地製宜,采取不同的造林方式和造林樹種。
“《總規》根據東部、中部地區森林覆蓋率高、西部地區覆蓋率低等環境特征,進行了分區施策。”王春東解釋說,東部沿海地區建設重點為強質量、美景觀,規劃造林34.8萬畝,其中生態林17.9萬畝,商品林16.9萬畝。生態林重點種植景觀樹,如椰子、重陽木、鳳凰樹等。商品林重點發展果樹等經濟林和珍貴樹種。規劃種植果樹林5.9萬畝、珍貴樹種5.3萬畝,橡膠和其他林5.5萬畝。
中部山區是我省的生態核心區,建設重點是在加強保護的基礎上著力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地方經濟。以發展森林旅遊和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珍貴樹種為主,計劃種植高效林木17.3萬畝,占中部商品林麵積的98.9%。西部幹旱地區建設重點為擴規模、增效益。以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創建良好人居條件為重要內容。計劃造林67萬畝,占全省造林綠化麵積的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