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紅樹林麵積十年增三成 濕地生態功能成效明顯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3年06月07日 瀏覽次數:
次
紅樹林曾經是廣西多個沿海地方的一道風景。她平衡沿海生態,庇護沿海居民免受風浪的直接衝擊。然而,盲目發展一度極深地傷害了她,由此帶來的惡果,也刺激了人們生態意識的覺醒。人們開始種植紅樹林,並自覺地保護她。在這細心的嗬護下,紅樹林的傷口正在慢慢愈合。日前,南國早報記者從北海林業部門了解到,目前北海的紅樹林麵積比10年前增加了33%,達到4500公頃,濕地生態功能成效明顯
過去:紅樹林大麵積減少
北海沿海生長著大量紅樹林,最大的紅樹林生長區域在合浦山口紅樹林保護區,它成立於20年前,2000年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一位老工作人員說,當時村民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還不強,時有村民砍伐紅樹林建蝦塘。為阻止砍伐,村民還與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生衝突。
記者從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中了解到,廣西曆史上紅樹林麵積是現存麵積的3倍。從1955年以來,麵積下降幅度最大的三個時段是1955年~1977年,1986年~1988年和2001年~2004年,主要是由於廣西沿海海水養殖業大發展及滄海變鹽田等原因。紅樹林變化與人為活動關係很大。根據研究報告,廣西海岸曾有紅樹林23904公頃,到1955年減少了三分之二,而到1988年,廣西紅樹林麵積下降到最低點,麵積僅占1955年的約50%。
北海作為北部灣主要沿海地區,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2002年之前,紅樹林砍伐事件時有發生。合浦縣閘口鎮、黨江鎮、西場鎮都發生過因砍伐紅樹林被曝光的事件。
本世紀開始:人工大量種植紅樹林
南國早報記者從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了解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開始,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和海洋、林業部門加強了紅樹林保護與生態恢複工作,紅樹林麵積逐步得到恢複。尤其是本世紀開始的造林工作,使廣西現有紅樹林麵積基本恢複到上世紀50年代的水平。北海林業局營林科科長鄒嫦告訴記者:“這種恢複中除了有人工種植的外,還有紅樹林自然修複的部分。”
北海的“人造紅樹林”工程是從2002年開始的。全市在沿海鄉鎮試種了桐花、秋茄、白骨壤、紅海欖等紅樹林品種約933公頃。據了解,人工種植紅樹林的成活率大概為三分之一。
“紅樹林生長很難。”鄒嫦說,紅樹林對生長環境要求十分嚴格,對土壤基質的要求也特別高,並不是所有海岸都能生長的。它主要分布在河口、溺穀、瀉湖等淤泥比較深,海水鹽度低,水流速度緩慢的地方。紅樹林一旦被毀壞,很可能會永久性失去恢複的機會。
在北海沿海,人工種植紅樹林生長較好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合浦縣黨江鎮和沙崗鎮以及鐵山港區的南康鎮。
10多年來:紅樹林生態慢慢恢複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周浩朗告訴記者,紅樹林生態得以恢複,除了人工種植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加強了對紅樹林保護的政策和措施,特別是沿海村民加強了對紅樹林的保護。
10多年前,沿海村民經常為挖蝦塘而砍紅樹。但後來一個嚴酷的事實教育了村民們:在1997年的一場強大台風中,合浦縣沙田鎮10多條漁船在海麵上翻沉,20多名漁民死亡,而有幾十條漁船因躲進附近的紅樹林裏而幸免於難。自此,當地村民開始自發保護紅樹林。
周浩朗說,人為破壞少了,陸源汙染少了,這是紅樹林自然恢複的重要原因。
北海林業部門最近一次的統計得出,北海沿海的紅樹林達到4500公頃,比十年前增加了33%。
現在:綠色屏障讓村民受益
現在,村民們都知道,紅樹林能減緩海浪對堤岸的衝擊,保護堤岸,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也可借助紅樹林的天然庇護,發展相關養殖業。
在合浦縣黨江鎮和西場鎮的紅樹林堤岸邊,不時看到有人在林間放養雞鴨和螃蟹。養殖戶陳先生專門做過實驗,在紅樹林裏放養的鴨子比岸上養殖的下蛋多7~8倍。記者在黨江鎮遇到養蜂人黃先生,由於是紅樹林裏采的蜜,廣東人以60元一斤收購他的蜂蜜。
對於在紅樹林中從事經濟活動,專家認為:“要適度,一旦過量就會對紅樹林造成破壞。”(記者 許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