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將濕地保護納入法製化軌道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3年05月22日 瀏覽次數:
次
在溫州沿海的溫州灣和樂清灣灘塗濕地,60%以上的世界瀕危鳥類黑嘴鷗曾在這裏過冬,被譽為黑嘴鷗的“越冬天堂”。去年冬天科學家發現,這裏的黑嘴鷗數量減少了將近1/3。不僅黑嘴鷗銳減,我省大部分灘塗濕地水鳥,無論數量還是種群,都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在減少。
“濕地水鳥是濕地生態係統健康狀況最敏感的指示物種。”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係教授丁平擔心地說:“濕地水鳥數量、種群銳減,主要原因就是它們賴以生存的灘塗濕地在過度圍墾中持續減少。”
連日來,記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為了緩解用地緊張,我省沿海一帶城市近年來紛紛實施“向海洋要地”工程,強勁的圍墾勢頭讓部分灘塗濕地麵臨消失的危險。
大項目圍攻濕地
近日,記者采訪了杭州、嘉興、寧波、紹興、麗水、溫州等地的濕地保護情況,發現沿海灘塗濕地因重大項目被大麵積圍墾的情況並不鮮見。在某地,記者看到,一道長達幾公裏的長堤把海圍了起來,長堤的一側正在進行填土施工,這項工程目標是把5.85萬畝灘塗全部圍起來。而在另一城市的灘塗,正在緊張施工的工程也成為了濕地的“殺手”。根據計劃,這裏將圍墾出13.3萬畝土地。
“圍海造地每平方米的成本隻有兩三百元,遠低於征地成本。”當地林業局一名官員坦言,很多人隻看到灘塗的造地功能,而看不到它更重要的作用———海水淨化、海洋減災、生物保護等。過度圍墾和不科學的開發將導致灘塗濕地消失,調節區域氣候和培育水生物的能力將遭到破壞。丁教授認為:“如果人們不是那麼心急,掌握好速度與規模,完全能做到既開墾灘塗,又讓鳥類有適宜的棲息地。”
“海岸灘塗濕地過度圍墾和湖泊濕地被侵占是濕地麵積減少的直接原因,也是我省濕地保護的主要威脅。”省林業廳森林資源處副處長趙嶽平說,灘塗濕地是我省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度圍墾灘塗,對海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是百倍的金錢都換不回來的,子孫後代將為我們破壞環境的行為買單。
2011年,省林業廳曾對全省濕地作過一次調查和統計,發現濕地正因過度圍墾、水質汙染等原因大幅縮水,10年間天然濕地麵積減少了1.72萬公頃,相當於27個西湖的大小。
全省濕地自然保護區建設不足兩成
濕地保護難度大,幾乎是全球性的問題,因為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係統,很脆弱,容易遭到破壞,而對濕地最佳的保護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然而,在我省,濕地保護區的建立走得並不順利。據林業部門統計,我省濕地總麵積111.01萬公頃,有5大類23型,占全省區域總麵積的10.9%,而我省受保護的濕地麵積僅有14.68萬公頃,即使加上近年新建的濕地公園等,受保護的濕地麵積仍不到濕地總麵積的18.2%,與國家林業局的保護目標相距甚遠。
“為什麼濕地保護區的建立會這麼困難?”林業係統一位專家坦言,根據我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成立自然保護區須由縣級以上政府提出申請,“有些城市想搞生態城,它就有保護濕地的意識,將濕地作為旅遊景點開發和保護;但如果想要發展工業的時候,就會把濕地填掉搞開發區,這種隨意性在很多城市都存在。”
濕地保護納入法製化軌道
“我省對生態保護越來越重視,濕地保護走向了法製化、規範化、科學化管理的發展道路。”趙嶽平介紹說,不但人工濕地在不斷增加,更多的天然濕地也在不斷被劃入保護區域中,濕地的生態綜合功能正逐步體現。
據悉,自去年12月1日起,我省首部濕地保護的專門性法規——《浙江省濕地保護條例》開始正式實施,將濕地保護全麵納入法製化軌道,對占用濕地的開發建設,擅自開墾濕地、填埋濕地、采集濕地野生植物、獵捕濕地野生動物、破壞濕地水生生物洄遊通道等行為,有了處罰依據。
此外,由省林業、海洋、水利、農業、環保等多部門組成的省政府濕地保護委員會已成立,專門負責組織協調濕地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過度圍墾、水質汙染等濕地保護的突出問題將會從根本上得到遏製。(記者 張國亭 通訊員 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