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要綠、產業要興、百姓要富,在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實踐中,內蒙古森工集團(林管局)目標明確。
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森工集團(林管局)旗幟鮮明地提出,貫徹落實自治區“8337”發展戰略與林區生態建設相結合;與產業轉型相結合;與林區改善民生相結合;與林區修編“十二五”規劃相結合,找準林區比較優勢和發展定位,理性思考,務實推進,全力推進創新發展、轉型崛起、富民興林。
與生態建設相結合,構建生態保護長效機製
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較2005年森林蓄積增長13億立方米、溫室氣體排放減少40%至45%。占全國陸地國土總麵積不到1%的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做出了到2020年森林蓄積增長1.3億立方米的承諾,占總蓄積的十分之一。
是什麼讓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做出如此重大的承諾?
在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征程中,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成效仍曆曆在目: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結果顯示,天保工程十年,林區森林麵積淨增67.45萬公頃,達到817.3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8.3個百分點,達到77.99%;活立木總蓄積增加1.2億立方米,達到8.87億立方米;森林每公頃蓄積量提高6.1立方米,達到93.04立方米,森林麵積、蓄積大幅增長,森林質量持續提高,森林碳彙能力顯著增強。與曆史數據比較,活立木蓄積量超過林區開發建設初期水平,實現了森林資源“長”大於“消”的曆史性跨越。
如何實現這個承諾?內蒙古森工集團董事長、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書記張學勤說,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是必由之路。保護生態,發展經濟是當務之急,保護生態是立企之基,科學發展是強企之本,林區今後就是要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打生態牌,走發展路,最終實現“創新發展、轉型崛起、富民興林”的目標。
作為全國最大的國有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始終以生態建設為己任,特別是在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過程中,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緊跟形勢需要,適時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先行林區的口號。
目前我國和世界通用的最權威計算的方式是森林每生長一立方米的蓄積,它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1.83噸,釋放出的氧氣是1.62噸,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一年的活立木蓄積增長量是1300萬,由此可以估算出林區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氣能力,從中也可以看出林區生態的外溢性是如何強大。
生態文明先行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當之無愧。
與產業轉型相結合,集聚轉型發展持久動力
在今年的自治區兩會上,內蒙古發出這樣的聲音:“發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
就林區而言,自然跳不出自治區發展定位,客觀審視自身發展現狀,林區的定位是,發展嚴重不足。
如何解決發展嚴重不足的問題也成為林區的當務之急。
在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過程中,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把今年作為轉型攻堅年,按照“3598”總體發展思路,確定了今年著重攻堅的8項產業,力促轉型崛起。而獨具森林文化特色的旅遊業成為首選。
森工集團(林管局)確立了南部、北部、東部三大旅遊板塊。在2012年縷順了阿爾山柴河旅遊公司體製,成立大興安阿爾山旅遊公司基礎上,今年,森工集團(林管局)將進一步理順旅遊業發展體製機製,強化森工集團(林管局)旅遊局職能,整合林區旅遊資源,發揮集團優勢,依托森林文化打造大興安嶺旅遊品牌。
事實正是如此。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每一步發展足跡中,無不伴隨著文化的腳步。
4月1日,一場以“一嶺同山水、攜手共繁榮”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與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之間展開。雙方本著打造共同的大興安嶺文化的宗旨,在宣傳思想文化各個方麵製定了合作框架。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交流過程中,雙方將交流的觸角延伸到了產業發展領域,提出了“文化搭台、產業唱戲”的全新理念。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經過兩次綜合科考,不僅掌握了大興安嶺北部唯一一片集中連片的原始林區的自然資源,而且對其曆史文化進行了全麵挖掘。以蒙古族文化為依托,當前,在貫徹落實“8337”發展思路過程中,內蒙古森工集團(林管局)正全力推進北部原始林區國家公園建設。該項目一旦建成將形成一個集科研、科普、旅遊和生態保護示範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原始森林生態功能區,在規模和影響上達到或超過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至全國最大的生態產品,對於豐富地區旅遊文化內涵,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守住安全穩定大好局麵
以往,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為邊疆團結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自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開發建設以來,森工集團(林管局)在有力地支持國家建設的同時,構建了完備的社會服務體係,一度對涉林旗市的財稅貢獻率達9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邊疆地區各民族團結穩定。正是由於森工集團(林管局)勇於承擔社會責任,2012年,森工集團(林管局)榮獲自治區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稱號。
在林區內部,森工集團(林管局)堅持民生為本、穩定為重、和諧為貴,竭盡所能加快民生改善。據統計,2012年,林區克服資金緊張困難,大幅為在崗職工增資,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達到28988元。啟動棚戶區改造項目20個,當年開工率達100%,入住率為76.6%。信訪形勢持續好轉,個體訪批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2%、24%;集體訪批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3%、26%。
在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出台後,森工集團(林管局)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建設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責無旁貸。
發展好林區的事業,離不開廣大職工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為此,森工集團(林管局)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密切聯係群眾各項製度,把身子坐到群眾這邊;開展領導幹部定期接訪下訪和形式多樣的深入基層調研等活動,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努力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各項工作更加符合職工的意願和要求;進一步提升信訪工作水平,建立健全維護職工群眾權益機製,暢通和規範職工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預防和處理非正常上訪問題的長效機製,把矛盾和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一係列的舉措,旨在做好社會穩定工作。
在統戰工作中,在2012年“手拉手共謀林區新發展、心連心共建和諧大家庭”主題活動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為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發展繁榮,今年,森工集團(林管局)黨委統戰部還將開展“轉型發展我有責,招商引智我盡力”主題活動,引導統戰成員為引進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獻計出力;開展“嶺上柳蘭——統戰成員風采錄”優秀統戰成員先進事跡展播活動;深入基層開展統戰工作情況調研活動,為打造百年森工,培育森工文化進一步注入民族文化元素。(劉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