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漸成“森林”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3年02月04日 瀏覽次數:
次
林在城中,城在林中
S41省道進出永嘉縣城上塘鎮的門戶要道。公路兩側的綠化帶,高大的無患子、欒樹,葉子已經落了,光禿禿的枝幹遒勁地向天空伸展;經霜的槭樹,葉子紅得像一團團火一樣,點綴在常綠的樟樹、桂花樹叢中。即使是冬季,整條公路看起來依然色彩絢麗。
對S41省道的變化,常年在外做生意的永嘉縣上塘鎮人胡先生非常感慨。“兩三年前,這條路兩邊還擠滿了違章建築和形形色色的廣告牌,看上去就像是叫化子的百衲衣。每次回老家,經過這條路,特別壓抑。現在不一樣了,心情特別舒暢。”他說。
作為新晉省級森林城市,行走在縣城,處處綠樹成蔭,不少小區,更是花團錦簇,綠樹蔥蘢。在創建省級森林城市過程中,永嘉縣提出“把山水森林引入城市,讓大樹在鬧市落地生根”,通過拆違還綠、拆牆透綠,對閑置空地進行整體綠化改造,新增城市綠地和街頭綠地5萬平方米,先後建成二大城市公園、三處山體公園,四片城市森林。縣城區林木覆蓋率達到32.1%,人均公園綠地麵積達13.43平方米。
副縣長林建波介紹說:“現在,縣城居民出家門不到500米,就有一片樹林,步行一公裏,就有一座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的森林公園。”
上塘鎮中塘溪公園位於縣城中心。林間草地上,孩子們在陽光下開心地追逐嬉戲;空地上,一群大媽則伴著音樂在練習木蘭扇舞。家住大自然小區的陳先生,端著相機在公園裏逛來逛去,不時拍下幾張照片。說起森林城市創建,他由衷地說好。生活水平好了,人們更加注重身體的健康和精神上的享受。這兩年,縣城環境變化神速,他這個攝影愛好者“要用相機把變化記錄下來”。
從比樓高到比樹多
森林城市的創建,改變的不單是一個城市的麵貌,更重要的是城市發展的理念。
在衢州市,浙贛線改造後,火車站外移,原來穿過城市中心區的100多畝鐵路路基地,成了房產開發商眼中的香餑餑。但結果令他們失望了。這寸土寸金的百多畝土地,衢州市政府沒有用來開發房地產,也沒有造商業設施,而是用來種樹。
同樣,在永嘉縣,因為是山區縣,縣城所在地的土地本身就很金貴,但正是在縣城的黃金地段,建起了4片城市片林。據測算,光是縣城中的4片60多畝片林,土地估值就超過4.5億元。
“以前人們比的是誰的樓高,現在比的是誰的樹多。”一位創建森林城市的負責人談及城市現代化時,曾這樣說。
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不少城市都舍得把最好的土地拿出來種樹,並在綠化上花大價錢。
衢州市自啟動森林城市創建以來,3年多時間裏,光市區綠化投入資金就達38.8億元,其中,土地折算投資14.7億元,綠化建設投資24.1億元。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麵積新增了1.75平方米,林木覆蓋率達到33.13%。
去年就被命名為省級森林城市的嘉興市,三年投入綠化造林資金近30億元,新增和提升綠化麵積10多萬畝。除了公園、綠地,全市還建起了300多公裏長的“綠道”,將城市主要功能區串連起來,將步行、騎車的人與喧囂的馬路隔離開來。
一片片樹林成長起來,一座座鋼筋水泥的城市,因為綠色的浸染,而變得美麗生動起來。
省林業廳廳長、省關注森林執委會主任樓國華告訴我們,樹是最好的城市空氣淨化器。林木每生長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噸二氧化碳,放出1.62噸氧氣。“舉個例子,如果你買了一輛奧迪A4汽車,那麼你種上0.7公頃的樹林,就可以‘吃掉’愛車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他打了個形象的比喻。
越來越多的地方已經認識到了,“種樹就是種富,增綠就是增收”;綠化投入“是回報率最高的投入”、“是種搖錢樹的綜合效益工程”。
“目前,全省有16個縣級以上的城市正在申請創建森林城市,是曆年來最多的。”省關注森林執委會工作人員胡月多告訴我們。(記者 劉元斌 通訊員 何曉玲 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