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筆描繪森林城市建設藍圖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3年01月10日 瀏覽次數:
次
中國綠色時報1月10日報道(記者 梅青 通訊員 李軍永) 河南省鄭州市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區、引領中原經濟區建設又有了實質的行動,2012年12月26日,《鄭州市森林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經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這標誌著鄭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邁入了一個按新藍圖加速描繪的新階段。
再提升
森林城市成新追求
生活在鄭州的市民感到由衷的幸福。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鄉一體……市民們一天天地感受著生態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和生態福利的不斷增加,而這一切均受益於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導,促進了全市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的統籌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早在2003年,鄭州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建設森林生態城市的重大決策,提出用10年時間建設百萬畝城市森林,為廣大市民提供良好、宜居的生態環境。為此,鄭州市高標準編製了《鄭州森林生態城總體規劃(2003-2013年)》,並於2005年6月由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形成決議。鄭州市委、市政府曆時10年而不懈,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至2009年,提前4年完成了規劃提出的新增100萬畝森林的栽植任務,全市森林麵積大幅增加,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截至2011年底,全市林業用地麵積達346.2萬畝,林木覆蓋率達33.81%,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一、二級達標天數為318天,森林與濕地的生態效益總價值達352.39億元。先後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國綠化博覽會。
如今,走進鄭州的廣場、公園,你會經常聽到市民們議論,談到鄭州市沙塵天氣明顯減少了,陸續修建的沿黃河林帶、文博森林公園、濱黃河森林公園、黃河濕地公園、綠博園等,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休閑好去處。
鄭州市生態建設雖已取得突出成績,但鄭州決策者並不滿足已有成果,認為城市森林依然存在著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分布不均,植物配置和結構層次單一等問題。要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引領中原經濟區建設,鄭州必須率先崛起、強力引領,建設以全域城市化、生態和環保共同推進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先行示範區,建設華夏文明的重要傳承區,進一步增強承載力、輻射力和整合力。為此,鄭州於2011年提出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決定,並加大力度開展了一係列的創森行動,決心通過創森,進一步完善生態體係,改善生態環境。
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把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為奮鬥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一體化被黨中央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鄭州市政府決定加快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步伐,高標準編製了《鄭州市森林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2012年12月26日,市人大常委會高票通過了規劃,以法製形式保障森林城市建設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
鄭州建設國家森林城市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種升華和具體行動。過去的森林生態城市建設範圍是以城區為中心的2896平方公裏,如今建設的森林城市建設範圍擴大到全市7446平方公裏,是在以往10年建設森林生態城市的基礎上,對森林生態城市範圍上的再擴大、功能上的再拓展和質量上的再提升。
通過森林資源的提升和開發利用,建設森林公園,發展林業產業,豐富生態文化,改善生態環境,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巨型“氧吧”,減小熱島效應,改善空氣質量,減少噪音和光汙染,增加地下水儲量。以此,達到提升市民生活質量,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增加林農收入,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好去處的目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城市品位,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城鄉生態建設一體。
繪新圖
綠城風姿與時增
鄭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以“森林都市、綠色鄭州”為主題,以“讓森林擁抱城市、讓市民走進森林、讓綠色融入生活、讓健康伴隨你我”為基本理念。
讓森林擁抱城市,努力構築良性循環的綠色生態體係;讓綠色融入生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最佳人居城市;讓健康伴隨你我,努力建設富有活力的生態、生產與生活環境。
《規劃》提出森林城市建設的總體布局,即依托交通幹線及沿線城鎮,逐步形成以森林生態城為主體、外圍縣級森林城市群為支撐、重點鄉鎮為節點、森林村(社區)拱衛的層級分明、結構合理、互動發展的網絡化森林城市體係,使鄭州市域在森林景觀空間結構上形成“一核、二軸、三環、四帶、五園、六城、十組團、多點、多線”的布局結構。
一核——以森林生態城為核心。以鄭州市建城區及其近郊區作為中心區,輻射鏈接各縣(市、區)森林生態建設,使市域內的城區與近郊的森林生態建設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兩軸——東西向、南北向兩條城市森林發展軸。一是東西向發展軸,以中原路——金水路——鄭開大道為主軸,並連接沿線城鎮森林所構成;二是南北向發展軸,以中州大道——機場高速為主軸,連接沿線城鎮森林所構成。
三環——依托四環快速路、繞城高速公路和規劃中的大外環綠化建設的生態廊道體係。以內環(四環快速路)、中環(繞城高速公路)和外環(東線依托新G107國道,西線依托焦作至許昌高速公路,北線依托黃河沿堤綠帶,南線依托機場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圍合構成森林隔離廊道,形成“森林圍城”的景觀效果。
四帶——四條大尺度生態景觀防護林帶。以南水北調幹渠、黃河濱河大道(S314)、鄭登快速通道、賈魯河水係等生態景觀廊道構建的連接鄭州森林生態城及遠郊的大尺度、輻射狀生態防護林帶為依托,構建貫通市域的四條大尺度生態景觀防護林帶,形成鄭州森林城市的市域生態景觀框架。
五園——五個分別位於南、北、東、西、中的特色森林生態文化園。建設具茨山國家森林公園(新鄭)、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雁鳴湖生態文明示範園(中牟)、中國花卉博覽園(滎陽)、鄭州野生動物園(新密),形成南山、北水、東文、西花、中間活的特色森林生態文化格局。
六城——六個融合發展的市級森林城市。未來鄭州都市區建設將加快組團融城發展,建設航空城、新鄭新城、中牟新城、鞏義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六城”的城市森林建設。
十組團——十大宜居城市的核心森林及綠色生態空間建設。重點推進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職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貿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濟高端服務業新城、二七生態文化新城、先進製造業新城和高新城“宜居城市十組團”建設。
多點、多線——多類多個片狀、塊狀和線狀森林生態建設。包括:郊野森林公園群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鄉鎮(街道);森林村(社區);工農業產業發展區塊綠地;山區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區塊等多點構建片狀、塊狀森林生態體係。以及生態廊道以外的其它道路、水係沿線的線狀森林生態建設。
聚集力
工程帶動大推進
《規劃》提出,推進鄭州森林城市建設的進程,將始終堅持以項目帶動發展的科學理念,高起點謀劃、大力度投入、大手筆實施,共規劃九大重點林業工程。其中涉及生態工程5項、產業工程3項、生態文化工程1項。
重點建設生態廊道綠化工程。到2013年底,重點對連接“六城十組團”之間的39條主要路段、10條水係河道、10個道路節點實施高標準綠化,綠化生態廊道1463.5公裏,綠化總麵積1.31萬公頃。
林業生態鄉村(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工程。規劃期內,建成林業生態鄉(鎮、街道)100個、林業生態村(社區)1100個,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48.1%,其中林業生態示範村50個;通過林業生態鄉(鎮)、村建設,新增林木覆蓋麵積1119.4公頃。
城市綠島建設工程。到2020年底,城市規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綠地率達到35%,人均公共綠地麵積13平方米,完成公園綠地61.875公頃;城市綠島麵積拓展到2351公頃。
森林質量提升工程。通過森林質量提升工程,使13.57萬公頃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森林健康度達95%以上。
濕地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期內,建成濕地自然保護區2個、文博園1個、自然保護小區2個、動物園1個,實現野生動植物及濕地資源的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
重點建設花卉苗木產業基地。到2015年,鄭州市花卉苗木產業生產總規模將達到1萬公頃,生產總值將達到5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萬個。
名特優經濟林產業工程。根據各縣(市、區)的傳統優勢和宜林地資源,形成山區以核桃、柿、金銀花為主,黃土溝壑區以石榴、核桃、柿為主,沙區以棗為主,郊區以葡萄、櫻桃、桃等時令水果、觀光采摘園為主的建設格局。
速生豐產用材林工程。到2013年,全麵完成鄭州1.54萬公頃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任務,其中新營造基地麵積5400公頃,改培1萬公頃。
都市區森林公園體係建設為主導的森林生態文化工程。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曆史遺址和動植物資源,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業,在鄭州構建城郊一體化布局的森林旅遊體係。提升為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新建省級以上森林公園 4個,森林公園總數達到32處,總經營麵積8萬公頃,建成生態林業觀光園28處。年接待森林旅遊人數達到 700萬人次以上,森林旅遊綜合社會產值達到3億元以上。
新征程
生態和諧美城鄉
新目標賦予新使命,新起點開啟新征程。
鄭州市森林城市建設的任務十分艱巨和繁重,市委、市政府將動員全社會的力量,認真實施《鄭州市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努力用生態這支筆把鄭州打造成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良好、人居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城市,描繪出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家園,使居民的幸福指數更高。
《規劃》提出,到2013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2%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水岸和道路綠化率達到90%以上,使鄭州初步呈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鄉一體”的美麗畫卷。
到2016年,充分發揮城市森林在新農村建設及惠民工程中的作用,使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4%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2%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麵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初步建成生態較完善、產業較發達、文化有特色的城市森林體係。
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5%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麵積達到13平方米以上,從而形成生態完善、產業發達、文化繁榮的城市森林體係,城市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
通過《規劃》的實施,將極大地改善鄭州市的生態環境,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降低PM2.5數值,增加城市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含量,提高全市年優良空氣天數,提升全市人民的健康指數和幸福指數。
據估算,《規劃》建設完成後,鄭州市森林與濕地的年生態效益總價值將達到528.59億元,全市森林生態效益年總價值475.29億元,森林固碳釋氧價值103.37億元,調節氣候效益價值85.34億元,涵養水源效益價值83.22億元,節能減排效益價值65.09億元,防汙吸汙效益價值24.44億元,消洪減災效益價值11.79億元,農田防護效益價值5.65億元。
通過《規劃》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人們保護自然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喚起全民的生態意識,使區域內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全麵提升,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明顯改善,為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區建設提供良好生態支撐。同時,區域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將明顯增強,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林業、水利、旅遊等相關產業造成的損失,促進區域經濟全麵增長。
到那時,一幅“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與自然更和諧”的美麗鄭州畫卷將展現在全市人民麵前。
到那時,城市的承載力、聚集力、競爭力不斷增強,一座宜居的生態綠城初步顯現。
到那時,鄭州市民將因森林城市建設而歡呼,也因生態文明放飛新的理想而振奮、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