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少了,退耕還林會打折扣?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12月18日 瀏覽次數:
1.退耕還林會拖糧食後腿嗎?
  一退一還,林茂糧豐,重點工程區地減糧增,工程區糧食增產5213萬噸
  鏡頭:
  花生顆粒飽滿,堆成了小山,玉米棒子金燦燦,映紅了笑臉,眼下的遼寧省彰武縣北甸子村,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農民高振全笑嗬嗬地說:“沒造林的時候,那坨子地,今天種,明天種子就被大風刮出來。退耕還林後,周邊的山坡都造上了林,風沙小了很多,玉米畝產由兩三百斤增加到1000多斤。”
  彰武縣地處科爾沁沙地南部,一度是沙丘遍布的風沙之城。經過十餘年退耕還林,近110萬畝的坡耕地、宜林荒山都造上了林。“退耕還林確實讓30餘萬畝的耕地變成了林地,但退耕還林林網保障了全縣270餘萬畝耕地的穩產高產。”縣林業局局長陳崇學說。
  退耕還林後,風速降低了,雨量充沛了,近些年彰武縣糧食跳躍式增產,2000年糧食產量隻有1.73億公斤,去年則達到9億公斤。
  彰武縣退耕還林、地減糧增的例子並非個案。在內蒙古赤峰市和烏蘭察布市、四川省涼山州、陝西省延安市、甘肅省定西市和隴南市、寧夏南部山區等很多退耕還林重點地區,情況也是大同小異。
  “開一片片荒地脫一層層皮,下一場場大雨流一回回泥,累死累活餓肚皮。”2002年我國全麵啟動退耕還林工程,讓很多地方徹底跳出了毀林開荒墾殖、“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很多工程區通過改造中低產田,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科學技術,加上良好生態的庇佑,實現了林茂糧豐。
  國家統計局統計,2010年全國退耕還林工程區、非退耕還林省市穀物單產分別比1998年增長11.5%、12.8%和9.9%,退耕還林工程區增長較快。特別是在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麵積比1998年下降3.4%的情況下,退耕還林工程區糧食總產量增加5213萬噸。
  2.農民還能增收嗎?
  薄地上開起“綠色銀行”,近5年退耕農戶收入年增長1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4個百分點
  鏡頭:
  從雲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城出發,沿盤山土路開了1個多小時,終於來到平甸鄉白鶴村漢科甲村民小組。這是一個隻有42個村民的彝族貧困小村莊,2002年人均純收入隻有700元左右。這一年,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村子後山118畝農地全部退耕,種上了核桃樹。頭一個補助周期,每畝糧食補助210元,還有20元生活補助,全村人均每年獲得補助748元。
  從第二個補助周期開始,補助減少到每年105元,農民增收有壓力。縣林業局在村裏實施了“村級參與式森林持續經營示範項目”,退耕地內建起了小水窖,村民們接受了技術培訓,2011年漢科甲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成功脫貧。村民祝和平全家10年前收入不到3000元,2011年翻了兩番。“現在核桃1公斤能賣35元,等進入盛果期,收入還會大幅增加。”
  退耕還林工程為漢科甲的鄉親們鋪就了一條脫貧致富路。作為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惠農項目之一,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使3200萬農戶戶均累計得到7000多元的補助,尤其是貧困地區,退耕還林補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農民的貧困。
  更為喜人的是,退耕還林後,廣大林農在薄地上開起了“綠色銀行”,通過大力發展經濟林果、“林下經濟”、農家樂等多種經營,發家致富。退耕還林轉移出來的農村勞動力,很多通過從事二、三產業拓寬了增收門路。國家統計局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退耕農戶人均純收入5247元,2007年以來年均實際增長1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4個百分點。
  3.生態效益縮水了嗎?
  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3%多,退耕還林麵積保存率為98.9%
  鏡頭:
  過去的陝西省吳起縣,站在高處看,群山就像一籠蒸熟的饅頭,黃禿禿、光溜溜。1999年秋季,吳起一次性退耕10.37萬公頃,目前累計完成退耕地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15.8萬公頃。如今的吳起縣披上了鬱鬱蔥蔥的綠裝,林草覆蓋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65%,在衛星遙感地圖上看,吳起縣就像貼在黃土高原上的一張綠色郵票,成為西北地區一顆綠色明珠。
  12年間,全國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工程2894.4萬公頃,相當於再造了一個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占國土麵積82%的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3個多百分點。通過對陡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很多工程區昔日荒山禿嶺、滿目黃沙、水土流失的麵貌得到了大幅改觀,一度遠離的綠色正在大步回歸。“長江輸沙量減少,退耕還林工程功不可沒。”長江水文局監測,現在年均進入洞庭湖的泥沙量比2003年減少77%。
  挑戰不容小視。特別是進入第二個補貼周期,造林補助減了一半,退耕還林“政策紅利”的吸引力逐步降低。隨著這些年種糧補貼和糧價持續走高,退耕還林的比較效益下降明顯,這給不少經濟欠發達地區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帶來不小壓力,一些地方出現了“退林還耕”的苗頭。為應對這些挑戰,從2008年起,中央財政每年安排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這些地區退耕農戶基本口糧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以及補植補造。
  一退一還,綠水青山。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4個省區2.95萬戶退耕農戶的監測調查,2011年年末退耕還林麵積保存率為98.9%,退耕還林成果得到了較好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