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專項 政策給力提速濕地保護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12月13日 瀏覽次數:
次
中國綠色時報12月13日報道(記者 李燕) 天空中傳來清亮、悅耳的啼鳴,一群又一群美麗的“天使”飄然而至,在平靜的湖邊盡情地嬉戲……進入2012年11月,世界上唯一的一種高原鶴類黑頸鶴又回到雲南大山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工作人員在大海子濕地監測點發現,每天中午都有200隻左右的黑頸鶴,到越冬食物源基地裏覓食。食物源補充基地是大山包保護區利用國家濕地保護補助項目等資金為黑頸鶴安全越冬而修建的,主要在黑頸鶴夜宿地周邊農地上種植黑頸鶴喜食的土豆、蘿卜、燕麥等農作物。一方麵有效解決越冬黑頸鶴的食物短缺問題;另一方麵也減輕黑頸鶴對周圍農地春耕種苗的破壞。
被譽為黑頸鶴故鄉的大山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際重要濕地,2010年首批獲得國家濕地保護補助項目資金,通過3年的建設,保護區管理能力和科研監測能力得到提升,黑頸鶴及其賴以生存的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無不展現出中央財政支持濕地保護的巨大價值和綜合效益。
2010年,為進一步提升濕地保護能力,在國家大力開展濕地保護工程的基礎上,政策再度給力。財政部、國家林業局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濕地保護補助項目,加速濕地保護步伐。
《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日前從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了解到,把濕地保護納入國家建設體係和公益事業,是完善公共財政支持林業生態建設政策體係的重要內容,“財政專項”作為一種新增的投入機製,是我國認真履行濕地保護、生態恢複承諾的重要行動,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如何把好的政策用好是一個責任問題。上到國家層麵下到各項目點單位積極建立規範管理機製,強化科技支撐,項目建設3年來初見成效。
規範管理
集中財力辦大事
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政策的指向非常明確,主要用於濕地監控、監測設備購置和濕地生態恢複等。各地在項目建設中,高度關注項目資金使用中“準”和“實”的問題,畢竟好鋼用在刀刃上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
規範化管理是項目落到實處的關鍵。
2010年、2011年財政部、國家林業局連續出台了《濕地保護補助工作實施意見》、《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對項目建設和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此引領下,各項目點單位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專門機構——由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或濕地公園管委會主任任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組建了由計財、濕地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辦公室。高質量完成項目方案製訂、建設、資金管理、檔案,管理、資料彙編等各項工作,並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推動了項目的順利開展。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有關科室為成員的工程建設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工程的進度及資金使用安全等工作,保證在項目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全麵完成任務。他們積極溝通,爭取所在地東營市政府對項目實施高度重視,投資1200萬元資金用於項目的配套建設,為探索黃河口濕地恢複提供模式和樣板。
為了保證資金花到實處,並產生高成效,各項目單位都建立完整的監管審計體係,並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了《濕地保護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製度》,有的還出台了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建立項目資金專戶,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在項目建設中,各項目單位均實行了項目法人責任製、招投標製和工程監理製,政府集中統一采購設備,並自覺接受上級有關部門和社會的監督。
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規範使用補貼資金的同時,還加強生產成本管理,逐項分解成本,細化、量化到每個生產環節,杜絕了成本浪費。他們還定期召開補貼資金財務運用分析會,分析財務狀況,及時掌握了項目進度,有力地促進了項目資金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綜合管理機製的建設,使補貼政策威力不折不扣地體現,充分發揮了資金補助濕地保護工作的效力。
科技支撐
項目建設亮點頻出
各地在高度重視把錢花到實處的同時,他們努力做到讓錢真正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濕地保護補助項目方案編製和實施過程中,黑龍江、山東、雲南、上海、湖北、江蘇等省(市)創新工作方法,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取得了新的成績和經驗。
決策部門在批準可行性報告前,注意征求各方意見,進行項目評估,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審批項目,避免了“拍腦袋”的項目出現。
各項目單位力求依托自身特點,在可操作性下功夫。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委托有資質的山東省新彙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編寫了項目實施方案,重點圍繞植被恢複,探索性開展生物護坡、鳥類繁殖島和生態補水及水位控製工程,著眼於生物多樣性保護,提高濕地植被恢複的生態效益,充分發揮國家補助資金的綜合效益。
雲南省大山包拉市海濕地為使保護補助資金項目技術報告更科學,他們於2010年請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為技術支持單位,項目監測與實施同步,用科學的數據說明濕地保護補助資金的使用成效,專家一致認為這一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2012年3月1日,他們順利通過雲南省林業廳組織的驗收。
為加快實施安徽省安慶沿江水禽自然保護區2011年濕地保護補助項目,日前,安慶市林業局與安慶師範學院簽訂了“安慶沿江水禽自然保護區濕地監測項目”合同,充分利用本地專家的優勢,充分發揮本地高校的科技支撐作用,共同把濕地監測項目做好。
湖北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在洪湖生態恢複工程中,與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都簽訂了中長期的科技合作協議。依托科研單位作為技術支撐,把握規劃設計、技術谘詢、監測評估、總結驗收等各個環節。專家定期或不定期地來洪湖進行水質、水草、水鳥等調查,及時掌握洪湖濕地資源環境變化動態,為生態恢複和科技管理提供了決策信息。2011年,洪湖發生特大幹旱,保護區與科研單位一起,及時調查掌握旱情變化,分析原因,調查損失,提出恢複措施,使保護區在短短2年時間內,恢複了野生蓮麵積3萬畝,沉水植物麵積達30多萬畝,核心區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大大超過了預期目標。將專家認為洪湖生態恢複需要5年-10年的論斷推翻,有望提前3年-5年時間完全恢複。
濕地保護
把和諧帶給人間
“江蘇溱湖濕地保護工程完成後,將有效改善溱湖地區6000畝範圍內水質,維護自然生態過程的完整和統一,大大改善溱湖生態環境,同時為宣傳濕地功能、知識、文化、價值提供了重要平台。溱潼會船、綠院垂槐、鹿鳴樓等具有悠久曆史文化的古跡與自然景觀融合,將使溱湖更增生態旅遊價值,促進旅遊業發展。嚴格控製化肥農藥等有害物質的流入,禁止含磷化學用品的使用,將為溱湖及周邊地區發展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創造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提高發展競爭力。項目實施,還可直接解決90名、間接帶動210名當地居民的就業。”說到濕地保護補助項目成效,江蘇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滔滔不絕。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隻是有效利用濕地保護補助項目的一例。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廣東、山東和黑龍江省每年分別安排3000萬元、2000萬元和1000萬元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2010年-2011年蘇州市共計安排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7000多萬元,極大提升了基層濕地保護管理能力。
濕地自然保護區項目工程紛紛運用濕地保護補助資金,聘用管護人員、配備巡護設施設備、進行圍欄和巡護道路建設,加強了濕地保護的力量,提高了濕地保護的能力。項目資金還廣泛用於生態補水、河道疏通、植被恢複、棲息地改造等措施,促進了退化濕地的恢複,改善了水質和動物生境,恢複了鳥類、魚類等資源,使濕地保護和恢複的進程大大加快。
黑龍江三江國際重要濕地,在中央保護補助資金到位之前,先行墊付資金,填平排水渠和圍堰18條,聘用管護人員60人。
江西鄱陽湖國際重要濕地補助項目,已完成聘用管護人員45人,並劃分了管護責任區。洪湖國際重要濕地補助項目,已聘用管護人員32人,通過水花生打撈粉碎清理,栽植蘆葦、野蓮、黃絲草、聚草、菱角等,完成濕地植被恢複150公頃。
江蘇大豐麋鹿國際重要濕地補助項目,恢複飼草、蘆葦濕地植物53公頃,互花米草治理167公頃。
吉林向海國際重要濕地,已完成百鳥園至鶴島清淤工程、和平過水壩工程,挖運土方18.75萬立方米。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濕地保護區補助項目,濕地植被恢複的生物護坡、繁殖島等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9.79%。寧夏星海湖、吳忠國家濕地公園共完成湖泊清淤疏通30萬立方米。
濕地保護補助項目建設3年來,還有效提升了濕地監測監控和科研水平。通過在保護區布設監測站點,配備監測設備,提高了監測能力,強化了對濕地植被、鳥類、水文、魚類及底棲動物的監測,推進了以項目點為平台的濕地科學研究工作,為製定符合實際的保護管理措施打下了基礎。通過建設野外視頻監控設備,實現遠程監控,提高了打擊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破壞濕地等違法行為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黑龍江三江國際重要濕地補助項目,已完成建設監測站5個,配備野外視頻監控設備4套。
江西鄱陽湖國際重要濕地補助項目,完成野外監控係統的采購、安裝,開展了濕地植被、鳥類等監測。
雲南大山包國際重要濕地補助項目,已完成生態監測站土建工程,以及大海子至中海子中心機房的電信通信線路的改擴建。
大興安嶺南甕河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補助項目,已完成多功能遠程夜視係統等監控設備配備。
在保護和恢複濕地的同時,濕地保護補助項目還改善了周邊社區居民的生活和生存條件。工程的實施,解決了部分社區老百姓就業問題,讓他們參與到保護區建設中,改善了保護區與社區居民關係,促進了社區和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
濕地保護補助項目的實施,使星海湖、東洞庭湖、升金湖等一大批濕地成為宣傳濕地知識、功能、價值和文化的重要平台。有效地維護、改善了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狀況,提升了我國履約的能力和水平,展示了負責任大國的良好形象,受到公約秘書處的好評。同時,吸引了社會和國際組織的廣泛參與濕地保護工作,擴大了我國濕地保護在國際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