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增綠扮靚美麗安徽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12月10日 瀏覽次數:
樹該怎麼種?
  ——結構調整與示範帶動並重,調動農民積極性
  “主攻丘陵、鞏固山區、提升平原”,是我省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分區突破策略。地處江淮分水嶺的滁州市4年內將造林251萬畝,作為全省任務最重的市,今冬整地也走在全省前列,目前該市已完成整地35.7萬畝,占年度任務的63.6%。
  11月29日,記者來到南譙區章廣鎮馬廠村,村民們說,山崗地種莊稼總是五天一小旱,七天一大旱,改種樹木不怕旱。64歲村民武道成花3000元購買的1000棵齊肩高的櫸樹苗已經定植成活。在徐照東等5名造林示範戶帶動下,該村廣栽花木搖錢樹,3000畝楓樹特色苗木產業園一個月就完成了整地任務。此前,章廣鎮召開關於退耕還林議題的村民戶主大會,一呼百應,一次性流轉了3000畝。“遠遠超出預期!”鎮黨委書記丁伯讓不禁信心倍增,“隻要群眾真心擁護,真正做到示範引領,再難的事也會有辦法。”
  滁州市挖掘8類造林空間指點“樹往哪裏栽”:沿高速鐵路、公路和國省道的長廊及“村村通”道路可拓展綠化麵積42萬畝;通過政策撬動,示範引導江淮分水嶺農民產業結構調整可退耕還林23萬畝;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美好鄉村環村綠化帶造林空間逾65萬畝。此外,農田林網,水庫水位變幅區和護堤護岸,城鎮規劃區也有很大的造林綠化潛力。
  把承包到戶的土地騰出來造林,首先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自主決策。滁州市通過廣泛深入宣傳,讓森林增長的意義和黨的惠民強林政策家喻戶曉。通過“企業+基地+農戶”、“示範戶+農戶”、成立合作組織等形式,把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與建設美好鄉村相結合,與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相結合,與江淮分水嶺地區綜合治理相結合,因地製宜組織土地流轉,大興植樹造林。
  “今年秋天把山腳下的12畝承包地流轉給了造林公司,但屋前還留下2畝我自己種樹。”11月28日下午,在來安縣施官鎮張儲村村頭,記者遇見了63歲的村民杜長遠。村後的千畝紅葉冬桃示範基地正在建設,眼看著偌大的挖掘機晝夜整地作業,原先低產的坡崗地裏栽下一行行稀有桃樹;眼看著道路、溝渠修到村頭又向山頭延伸;眼看著一批批客商紛遝而至……杜大爺和村民們一樣都心裏敞亮了:“我相信政府,相信合作社,支持植樹造林。”
  “把水留住、把樹種上、把路修通、把結構調優、把農民收入搞上去”,江淮分水嶺地區群眾多年的幸福夢,透過一個個森林增長示範基地越來越清晰。
  林農如何致富?
  ——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並重,發展現代林業
  我省各地千方百計鼓勵農民從生態建設中增收致富,推動了一大批林業生態工程加快建設。 “政府號召退耕還林發展麻櫟生產,正合群眾心意,兩個村民組236戶村民全票通過。”在南譙區施集鎮大林村,1500畝麻櫟造林基地已全部深翻、整平。指點著夕陽下連綿起伏的丘陵,村支書陳自平開心地說:“咱這裏是黃粘土,幹旱瘠薄,種別的都不成,隻有麻櫟樹容易種活、長得又快。”村民們接過話:“這麻櫟條年年砍年年發,年年都賣錢,就像搖錢樹”。
  栽好樹僅是第一步,還要做大產業,增強競爭力。“要把全國最大麻櫟人工林基地的牌子打響,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統一。”南譙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張金柱介紹。近日,法國BV認證機構剛完成對昌春木炭專業合作社紅琊山林場的9000畝麻櫟人工林FSC森林認證預審,近期有望拿到國際市場的通行證。麻櫟護坡、保水和保土,是生態防護好樹種,用途很廣,經濟價值高,在江淮及沿江丘陵地區有1500多年曆史,政府提供種苗扶持、建立市場渠道和技術服務,越來越多的群眾優化種植結構發展麻櫟。
  投資造林可以一舉多得。“造林綠化建設美好生態,是企業應盡職責。不僅是響應政府號召,樹立品牌形象,更是企業長久發展之計。”省級龍頭企業天長市穀豐糧食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強說。前不久,該企業投資70多萬元,圍牆外和廠區內統籌規劃,打造園林式“生態工廠”已具雛形。
  “不僅要把樹種好,更要把樹種得合適、美觀、有效益。”圍繞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指導方針,各地通過出台大力度獎補政策,調動各方力量參加造林綠化。合肥市2013年安排近3億元財政資金用於造林獎補;淮北市每年安排財政專項3000萬元支持石質山造林;滁州市財政安排5000萬元獎補資金並逐年增長;天長市財政每年拿出4300萬元;全椒縣出台“十大優惠政策”,扶持造林和育苗,鼓勵發展林業“三產”。
  機製怎樣變活?
  ——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並重,彙聚森林增長合力
  “我們看好安徽的林業發展潛力和市場輻射力。”來自江蘇吳江、投資5000萬元打造森林長廊、建設2000畝林苗兩用林的蘇苑園林建設公司是天長市大通鎮招商引資企業,公司負責人姚國強說:“安徽鼓勵造林的政策讓我們增強了信心,我們在這裏造林的規模還會擴大。”在加大森林增長工程扶持政策的引導和各地精心組織下,各方力量積極彙聚到森林增長工程建設。
  “經濟發展、物質豐富並非幸福生活的全部,生活在滿目蔥蘢、鳥語花香、清新自然的生態環境裏,顯然更幸福。”對此,天長的企業感觸更為深刻。天長市連續12年榮獲安徽省“綜合十強縣”稱號,森林覆蓋率卻居全省各縣之末。實現科學發展,必須消除“生態短板”,提升綠色發展理念。該市把境內四條主要公路沿線髒亂差現象製作成“紀錄片”,把沿線企業負責人召集起來觀看討論。企業家們坐不住了,半個月不到,沿線所有企業爭先恐後投入森林長廊建設。
  合肥、淮北、宿州、阜陽、六安、宣城、安慶等地都紛紛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堅持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並舉,科學規劃實施森林增長工程。滁州市林業局局長吳勝智說,造林要堅持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同步走,做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林業發展就會有持續動力,以往一些地方造林後又毀林開荒的覆轍不能再走了。
  “黨的十八大報告為我們描繪出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前景,生態文明理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加快森林增長打造美麗家園,是大家的共同期盼,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省林業廳廳長程中才表示,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進一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搞活造林機製,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造林的積極性,共同打造生態強省,建設美麗安徽。目前,各地通過深化改革,實行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用發展產業的形式來建設生態,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並重,加快森林增長工程建設。(王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