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如何繪就“美麗四川”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11月22日 瀏覽次數:
得天獨厚
    四川生態資源富甲一方
    作為我國長江上遊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四川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群山環抱,水係發達,森林茂密,魚鳥成群,四川不僅擁有保存完好的森林資源,還有物種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雄,夔門天下險。大自然神奇的造山運動,將中國青藏高原、龍門山係和揚子大平原(含淺丘陵)西、中、東部三級台階地形地貌,及神奇的四川盆地奇山異水自然風光,全都恩賜給了大四川。”中國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學者劉斌夫在其博客中這樣讚美四川的自然生態資源。
    也正是因為大自然的如此厚愛,在聯合國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中,四川擁有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黃龍國家級名勝區、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大熊貓棲息地四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居全國第一。
    如果一定要以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證明四川的自然生態資源,那麼橫跨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崍市、大邑縣、蘆山縣、天全縣、寶興縣、汶川縣、小金縣、理縣、康定縣等12個縣市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帶,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例證。
    擁有豐富植被種類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帶,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全球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棲息於此。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在四川繁衍生息數百萬年,不僅說明四川擁有適合大熊貓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更從側麵反映出四川省曆年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
    早在2006年,四川便出台了《四川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指出著力建設生態經濟體係、生態環境體係、生態社會體係、生態文化體係和生態建設能力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省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167個,總麵積達到9.01萬平方公裏,占全省麵積的比例達到18.6%,並已初步建立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區域生態保護體係。而“十二五”規劃顯示,我省將力爭在“十二五”期間再建成10-15個國家生態縣、40-60個省級生態縣。
    麵臨考驗
    生態是經濟發展的後續引擎
    發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生態環境不能破壞了再治理。經濟社會發展中,通過犧牲環境而取得的進步,最終都要以付出高於發展數倍的代價來償還。因此,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其實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助推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後續動力引擎。
    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四川各地積極投入到了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中來。
    早在2007年,成都就出台《成都生態市建設規劃》,明確指出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提出了最適合成都的景觀格局模式。於是,成都市各區縣紛紛走在了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前沿。
    2011年7月1日,先後榮獲中國生態旅遊百強縣、四川省生態縣、四川省綠化模範縣等多項榮譽的雙流縣,被國家環保部授予雙流縣“國家生態縣”榮譽稱號;
    2012年4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林業局聯合批複,同意成都市青白江區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青白江區也成為成都市唯一的示範區(市)縣;而在四川“一號工程”的天府新區的規劃中,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宗旨,定位“人水和諧”,建設“三縱一橫兩湖”,也是天府新區規劃的重中之重。
    據了解,到2020年生態建設遠期階段完成時,成都將成為中國西部最具活力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
    而一直定位“長江上遊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的遂寧市,也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麵穩紮穩打。
    按照“農業原生態、工業可循環、服務業可持續”的要求,積極發展綠色經濟,是遂寧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今年6月,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RIO+20)專題會議全球電動綠色出行論壇暨可持續人居發展”會議上,遂寧市獲評“全球綠色城市”稱號。《遂寧市“十二五”生態建設及保護規劃》顯示,到2015年,遂寧將形成“一心、一軸、三區、四極、多廊、多點”的生態建設和保護布局,初步建成完備的森林生態體係、發達的林業產業體係和繁榮的森林文化體係,初步實現資源增長、產業發達、生態優良的發展目標。
    而在生態建設方麵同樣頗具心得的,還有大熊貓的故鄉雅安市。“把青山視作金山”一直是雅安城市發展的宗旨。
    2011年12月,雅安市通過《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建設五年行動計劃》,“建設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民主和諧、人民幸福安康、生態環境優良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國際化區域性生態城市”成為雅安的發展新定位。
    “雅安實行了全國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隻執行國家一級排放標準,並引入美國綠色建築評估體係,規劃了城市綠色交通體係。”十八大代表、雅安市委書記徐孟加說,雅安過去十年的實踐證明,走生態立市的發展道路可以發展得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越好越快。
    不僅是遂寧和雅安,還有“做活‘水’字、做足‘綠’字、做美‘景’字”的眉山;“生態立州”的涼山;加快建設成為國家級生態城市的樂山,以及同樣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的綿陽、德陽、宜賓……
    擁有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四川,正在完成著把“青山綠水”變成“金山白銀”的四川實踐!
    美麗四川
    生態建設提升百姓“幸福感”
    如果說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是造福百姓,讓人提升“幸福感”,那麼生態文明建設則在提升百姓“幸福感”方麵更加直接有效。
    2012年8月31日,《財富》(中文版)發布了2012中國最適宜退休城市榜單,杭州、成都、青島、蘇州、珠海被評為 “中國五大退休城市”,而在“幸福感最高”的排行中,成都位列首位。
    有人質疑,成都既不沿邊,又不靠海,經濟發展不如東部沿海省份,人均收入偏低,卻為何屢屢摘得“最幸福”的桂冠?其實,稍加研究不難發現,成都人的“幸福感”與成都保護完好的綠水青山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效有著莫大(博客,微博)的聯係。
    資料顯示,成都擁有648萬畝林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126座,河流有13條,城市建成區園林綠地達1.65萬公頃,中心城區屋頂綠化達260多萬平方米,是我國海拔高差最大、離珍稀動物最近、擁有原始無人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最多的省會城市。
    而近年來成都提出打造“世界生態田園城市”的口號,也讓成都這座城市更富魅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既居住在繁華的都市內,又置身於自然的懷抱中,休閑的成都成為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成都的經驗告訴我們,生態文明建設,將直接給百姓提供一個幹淨舒適、休閑美麗的居住環境,讓晨練的老人在清新的空氣中舒心地晨練,讓上學的孩子在鳥兒的鳴叫中開心地上學,讓工作的人在整潔的環境中愉悅地工作……
    而在更深的意義上,生態文明將促進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一方麵,通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後勁;另一方麵,利用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果更好地規劃生態文明建設,更好地服務社會,還大地更多的綠色,為我們的子孫後代造福。
    讓山更青、水更綠,保護青山綠水,生態文明建設所保護的,不僅是那一抹綠色,更是老百姓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