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指引下的三北四期工程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10月23日 瀏覽次數:
國家林業局政府網10月23日訊  三北防護林第四期工程從2001年開始實施,到2010年結束,10年創下了年均造林麵積、年均中央投資、年均增長森林覆蓋率“三個第一”。10年完成造林麵積790.9萬公頃,完成中央投資84億元,森林覆蓋率淨增近4個百分點。通過前4期工程的持續建設,生態效應累積發揮,綜合效益逐步凸顯,工程區生態狀況出現了整體遏製,局部好轉的態勢。
  一、重點治理區的風沙危害得到全麵遏製。四期工程主攻防沙治沙,在重點風沙區營造防風固沙林158萬公頃。與上世紀末相比,工程區沙化土地麵積首次出現淨減少。據最新監測結果表明,工程區有陝、甘、寧、青、蒙、晉、冀、黑等8省(區)沙化土地麵積持續減少,年均減少1500平方公裏,縮減麵積占全國的85.3%。重點治理的毛烏素、科爾沁兩大沙地已實現了根本性逆轉,已進入改造利用的新階段。
  二、局部地區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製。在以黃土高原為主的水土流失區,10年營造水保林和水源涵養林150多萬公頃。工程區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麵積33.2萬平方公裏。重點治理的黃土高原有近50%的水土流失麵積得到不同程度治理,年入黃泥沙減少20%以上,實現了水土流失麵積和土壤侵蝕模數雙下降。
  三、平原農區防護林體係基本建成。在東北、華北、黃河河套等平原農區,大力營造農田防護林,基本建成了規模宏大、縣縣毗鄰、互為一體的大型農田防護林體係,工程區農田林網化程度達68%,農田麵積和糧食產量呈雙增長。據長期定點觀測,由於農田防護林的作用,工程區糧食畝產由建設前的100公斤/畝提高到現在的300多公斤/畝,總產量由0.6億噸提高到1.53億噸。特別是三北工程營造的農防林和用材林,活立木蓄積達4億立方米,已具備年產2000萬立方米木材的生產能力。
  四、區域性特色林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堅持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係建設思想,大力推進區域性特色林產業基地建設,營造各類經濟林基地63.41萬公頃,初步建成了以蘋果、紅棗、香梨、板栗、核桃為主的一大批特色經濟林基地。工程區經濟林基地總麵積達432.1萬公頃,年產幹鮮果品1308.26萬噸,年產值177.8億元。森林資源的增長催生了以林為主的種養加工業、沙產業、苗木產業、森林旅遊等蓬勃興起,成為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
  五、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得到不斷強化。三北工程是我國生態建設的一麵旗幟,為我國大規模開展林業生態建設開創了先河,發揮了示範和帶動作用。工程區廣大幹部群眾艱苦奮鬥,鍥而不舍,鑄造了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三北精神”,為豐富和發展林業行業精神、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注入了新鮮血液。工程建設培育了王有德、石光銀、牛玉琴等一大批矢誌不移、紮根荒漠、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英雄人物,成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楷模。三北工程在國際社會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維護全球生態建設安全的標誌性工程。(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