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 看發展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09月07日 瀏覽次數:
“戶戶通電”照亮哈薩克移民村
  用電有保障 牧民喜定居

  “過去村裏電力不足,村民隻敢用瓦數小的燈泡。現在電力足足的,冰箱、洗衣機都隨便用。”問起戶戶通電後的變化,青海省德令哈市柴旦鎮馬海村黨支部書記阿斯力漢樂得合不攏嘴。
    柴旦鎮位於柴達木盆地腹地的戈壁灘中,地處偏遠,比較荒涼。馬海村過去是一個知青點,知青走後,這裏人煙稀少,20多年前80多戶哈薩克牧民趕著羊群,從新疆搬到這裏居住。過去馬海村隻有一個小型光伏電站,供電能力有限,隻能帶亮幾個小燈泡,一天隻能保障幾個小時。到了冬天,或者遇上雨雪天氣,陽光不好,村裏僅有的幾隻燈泡基本上就“黑”了。4年前的夏天,為了讓哈薩克村民過上亮堂的新生活,青海省電力公司“戶戶通電”施工隊來到了馬海村。經過緊張施工,電線牽進一戶戶哈薩克人家。
  牧民們能用電了,交電費卻成了新問題。牧民們夏季趕著羊群,追逐草場和水源四處跑,電工上門收電費時經常找不到人。按照規定,隻好臨時斷電,幾個月後,牧民回家發現燈不亮了,還以為燈泡、線路出了故障。為此,當地電力公司為牧民們推出預付費電卡,買多少用多少,電工不再為收電費發愁。牧民們拿著電卡,隨時可以用電。
  如今,馬海村亮了起來。村裏平展的水泥路邊豎起了路燈,村會議室裏有電視和影碟機,村支書阿斯力漢說:“這是村上組織大家學習用的,許多黨的好政策就是從這裏知道的。”說起通電給村裏帶來的變化,阿斯力漢嗓門提高很多:“以前光伏電站電力小,我們要一家一戶做工作,讓大家用瓦數小的燈泡,主要是害怕大家用電太多。就是這樣,開了燈後也是昏黃昏黃的,娃娃們沒法看書寫字,更沒辦法看電視。現在電力足了,家家都有洗衣機、電視機。”
  電力足了,村民保澤家裏不僅買了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他還購置了兩台電焊機。保澤說:“過去我要外出打工掙錢,現在村裏電‘好’了,我買了一台電焊機,搞一些修理活,在家門口就能賺錢了。”
  “電力有了保障,我們村裏計劃建一個水塔,用電抽水灌溉,耕種知青們開墾留下的4000畝地。有了草場和良田,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我們不用到處漂泊了。”阿斯力漢說。(本報記者 張誌鋒)

  農行青海分行服務“三農”
  金穗映高原 惠農潤萬家

  6月26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三角城鎮三聯村村民祁萬梅高興不已,在農行海北分行“金穗‘惠農通’”服務站掛牌啟動儀式上,作為第一個在三聯村服務點辦理取款業務的村民,她激動地說:“以前有急事的時候,要搭車到5公裏以外的縣城取錢,既花時間,又費錢,現在好了,可以在家門口取錢了。”
  “麵向三農,服務城鄉”是中國農業銀行的曆史使命。在青海,金穗“惠農通”工程,是農業銀行服務“三農”的主打品牌。它延伸了農行青海分行在農牧區的金融服務觸角,填補了青海省農牧區金融服務空白,為廣大農牧民足不出村享受金融服務提供了實惠和方便。
  目前,青海分行在縣域以下農村牧區布放電子機具738台,金穗“惠農通”工程服務點達720個。其中,新農保、新農合項目金融服務點379個。截至6月末,青海分行通過服務點辦理養老金發放業務49029筆,金額2147萬元。
  同時,青海分行以新農保、新農合代理業務為抓手,針對縣、鄉(鎮)、村不同市場,以農戶為突破口,加快推進轉賬電話“村村通”工程;以惠農卡為載體,集中連片營銷電話銀行、銀信通、網上銀行等新產品,分步驟在全省縣域布放轉賬電話、ATM、POS機、自助終端等自助設備,設置新農保服務工作站,形成“物理網點+自助設備+電子渠道+產品服務”的農村現代化金融服務網絡,為廣大農戶提供“足不出戶、人不出村”的金融交易環境。
  寧秀鄉尕強村,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農牧民定居點示範村。指著自家家具齊全的三室一廳,村民索托感慨地說:“以前因為交通閉塞,我們隻能世代過‘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如今,在縣農行4萬元貸款的幫助下,我們不僅改善了居住條件,還做起了藏係牛羊繁育的新營生!”
  2009年起,青海分行就積極支持遊牧民定居點工程,發放遊牧民定居點建設貸款。截至目前,澤庫縣支行累計發放遊牧民定居點建設貸款4907萬元,數千農牧民因此受益。
  在金融服務“三農”的過程中,青海分行堅持變“輸血式服務”為“造血式服務”,突出重點,大力扶持實體經濟、特色優勢產業,對優質小企業客戶實行差異化、貼身化、精細化和簡式快速服務,累計發放貸款12.33億元支持青海省120戶特色企業發展生產,帶動了3萬餘戶農牧戶增收。(本報記者 衛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