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青春和生命熔入祖國的年輪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07月12日 瀏覽次數:
中國綠色時報7月12日報道(記者  韋榮華) 北大荒,中華第一大糧倉:中國人吃的粳米中,每6粒就有1粒出自北大荒。北大荒每年向國家提供的糧食,可以保證1億人1年的口糧供應。
  北大荒,也保存著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沼澤濕地群——三江平原濕地。
  北大荒的數百萬公頃耕地,大部分是開墾廣袤無垠的沼澤濕地形成的。
  北大荒既是大糧倉又是大濕地的鮮明特點讓國家林業局機關青年2012年基層調研團第四組的 10名青年深深著迷。6月14日到21日,他們踏進北大荒的核心區域三江平原,在富錦市、寶清縣、饒河縣、集賢縣、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農墾紅興隆管理局深入基層,潛心調研。他們感受到一個深刻的變化——
  昔日,北大荒人爬冰臥雪,修渠開河,把茫茫沼澤排幹成萬頃良田;今天,北大荒人已禁止開荒,嚴格保護河流、湖泊和沼澤,全力存留餘下的那份荒蕪和濕潤。
  在不同時代,北大荒人都傾聽時代召喚,把黨的需要作為神聖使命,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熔入了祖國發展的年輪。
  鮮血和生命:淬礪北大荒精神的原素
  北大荒人為祖國的精神寶庫貢獻了一種曆久彌新的財富——北大荒精神。
  1947年起,十萬官兵、百萬知青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陸續來到北大荒,把人跡罕至的荒原建成了中國耕地規模最大、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黑土地上,多少青春激蕩,淬礪出了共和國的一個精神高地。
  調研團來到北大荒精神的發祥地——農墾紅興隆管理局八五三農場。這個農場在三江平原東部完達山腳下。王震將軍1956年親自選址建場,總麵積122860公頃,現在已發展成為全國第三大現代化國有農場,年產糧豆47萬噸。
  八五三農場的故事感動了所有調研團成員。農場的雁窩島上,永遠長眠著3位年輕的墾荒烈士。1958年8月,四川籍青年羅海榮越河搶運油桶到雁窩島上,不幸犧牲,年僅26歲。1961年8月,山東籍青年張德信在雁窩島渡河運送齒輪,因極度疲勞被齒輪帶入河底,時年25歲。1975年4月,浙江知青陳越玖為開發雁窩島積勞成疾,犧牲時年僅24歲。
  當時八五三農場的人們用青春、汗水乃至鮮血和生命在荒原沼澤上奮力拚搏,心存一個強烈的意念:讓黑土地多產糧食。糧食生產出來,他們又寧可守著糧囤忍饑挨餓,也要把自己的勞動成果更多地奉獻給國家。
  紅興隆管理局副局長劉廣潤說:“八五三農場建設初期,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隻是一片荒原。一批批解放軍複轉官兵、內地青年、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城市知識青年來到這裏,彙集成一支英雄的群體,開展艱苦卓絕的墾荒建設,鑄就了‘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使八五三農場成為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發源地。”
  瞻仰著董必武題寫的“雁窩島”和王震將軍題寫的“黎明新村”,閱讀《人民日報》1960年報道八五三農場的長篇文章《建場三年  荒原變樂園》……調研團成員熱血沸湧,領受了深刻的精神洗禮。
  濕地和糧食:北大荒和諧流動的旋律
  如今,北大荒已經累計為國家生產糧食5275億斤,向國家交售商品糧4065億斤。
  60多年來,北大荒人在荒原沼澤上挖出的土石方15億立方米,按1米高、1米寬堆積,可繞地球32圈。這是中華民族曆史上的豐碑。
  北大荒人發現,隨著茫茫沼澤開墾成萬頃良田,80%的濕地消失了,地下水位下降,黑土地變得幹渴。1998年起,黑龍江省開始禁止開荒。近幾年來,“濕地”成為北大荒人共同的新語彙,“濕地保護”、“濕地恢複”、“濕地補水”、“退耕還濕”……成為北大荒人的自主行動。
  八五三農場轄區內的雁窩島是北大荒最著名的墾荒聖地,上世紀60年代全國小學語文課文《開發雁窩島》就描述的這裏。如今,這個沼澤半島已經停止開墾,已墾部分退耕還濕,建成了麵積達11916公頃的國際重要濕地,成為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
  調研團成員登上雁窩島。島上沼澤深厚、蘆葦茂密,棲息著東方白鸛、丹頂鶴、大雁、灰鸛等89種珍稀鳥類,是三江平原生態係統保存最完整的沼澤濕地之一。
  同屬農墾紅興隆管理局的紅旗嶺農場坐落在完達山北麓,耕地隻有18333公頃,濕地和森林卻分別達到2萬公頃和8666.6公頃。場長張晶華說:“我們依托撓力河、七裏沁河、越嶺河,充分利用2萬公頃濕地,每年還退耕還濕,建設了千鳥湖濕地風景區、撓力河濕地保護區,現在已經成為墾區生態環境最美的農場之一了。”
  調研團成員和農場職工在千鳥湖濕地開展巡護監測,看到處處是藍天、白雲、碧水、芳草;天鵝、鴻雁、丹頂鶴、東方白鸛等上千隻候鳥在清麗的濕地中遊弋和飛翔。
  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也在北大荒的核心區域,每年生產的糧食可保證京滬兩市居民一年的口糧供應。如今,建三江把濕地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優先工作,轄區內的洪河濕地麵積21836公頃,被稱為“飄落在天邊的淨土”。
  洪河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董樹斌說:“洪河是北大荒最早建立的濕地保護區。它是三江平原濕地的縮影,能全麵反映三江平原原始沼澤濕地的全貌,區內鳥類234種,珍稀鳥類44種,是國際重要濕地、‘中國東方白鸛之鄉’。”
  調研團成員和洪河保護區巡護人員一起登上實驗區觀測塔,深入到核心區,觀賞到了東方白鸛、丹頂鶴、白枕鶴、白尾鷂等10多種珍稀鳥類,不禁為這塊東亞重要的候鳥停歇地和繁殖地嘖嘖驚歎。
  不僅是農墾係統,三江平原上的各縣市也都嚴禁開墾濕地,轉向嚴格保護濕地,積極開展濕地恢複。
  調研團到訪的雙鴨山市寶清縣,是全國有名的大糧倉,已經建起麵積2.08萬公頃的七星河濕地保護區。這塊保護區泡沼星羅棋布,到處是蘆葦、沼澤、草甸和水域,水麵清澈,百鳥和鳴,是三江平原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濕地之一。寶清縣還建立長林島濕地和東升濕地等多個自然保護區,全縣濕地總麵積達到驚人的6.9萬公頃。
  雙鴨山市的集賢縣是全國產糧大縣,同樣也采取濕地恢複等手段建成了安邦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安邦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已經成為集賢縣科學發展的一大優勢。
  富錦市是佳木斯市的“中國東北大米之鄉”、“中國大豆之鄉”。近幾年來,富錦開展退耕還濕,增加巨額投資,已經建立了三環泡、富錦沿江、六河塘、黑魚泡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總麵積達到了68511公頃。這個“北國糧都”已成為鬆花江下遊的濕地天堂。
  目前,三江平原搶救性建立了2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多個濕地公園,曆經數十年開墾餘下的濕地資源有67%被精心保護了起來。
  在三江平原,調研團不時看到“北大荒,綠色成就夢想”、“現代北大荒,綠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建設北大荒濕地之都”這樣的巨大橫幅,也看到“好米來自北大荒”、“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示範區,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打造中國綠色米都”這樣的巨幅標語。
  一種是以濕地保護為價值取向的科學謀劃,一種是以糧食生產為天職的神聖擔當。濕地和糧食,正成為兩支和諧流動的旋律,共同演繹著北大荒的最新故事。
  使命和擔當:難忘大濕地的感人麵孔
  在北大荒深處的三江平原,活躍著一個個與濕地有著生命之約的群體。他們發自內心熱愛濕地的情感、他們傾出整個生命保護北大荒濕地的精神,都深深地感染著調研團的10位青年。
  富錦市市長助理、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楊鳳英,就是一位追逐青山綠水、為了濕地無怨無悔的基層濕地保護人員。
  楊鳳英2005年從富錦市林業局局長崗位調到剛剛組建的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任常務副局長——這是一個正處級、財政全額撥款參公事業單位,寄托著富錦市委、市政府對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重視和期待。
  上任後,楊鳳英發現,濕地管理極其混亂,資源權屬不清,保護區內的草原、水麵、耕地等已經被原管理部門承包出去,承包期最長的達50年。她進駐鄉鎮村屯,走家串戶,實地摸清資源底數。在她努力下,富錦市政府廢止了原部門、各鄉鎮和村屯簽發的草原、土地、捕魚等五花八門的合同。
  當時保護區濕地遭到大肆開墾,有些村民把非法開墾的濕地用2米多高的圍堰圍起來,還有的在保護區蓋起了住房。經慎重考慮,她組織開展一個月的專項打擊行動,推平了圍堰,拆除了臨時住房、窩棚和橋涵。
  針對部分濕地幹涸,楊鳳英協調利用防洪設施攔截河水、關閘憋水、修築溢流壩,提高保護區水位,恢複了濕地原貌,全市實現退耕還濕4166公頃,占黑龍江省退耕還濕總麵積的一半。
  為了富錦這片濕地,楊鳳英的付出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她曾接連收到社會黑惡勢力的恐嚇信和恐嚇電話,受到一些群眾的集體圍攻和辱罵。
  6月15日,楊鳳英帶著調研團來到富錦市錦山鎮民勝村與村民座談。專項打擊時,這個村家家開墾濕地,村黨支部書記毛貴餘一家開墾的濕地就達200多公頃,村民們想不開“跟保護區管理局幹了起來”。然而,當天楊鳳英和村民們言笑晏晏,場麵一片和諧溫馨,大家都在談論和歡慶濕地的新生。現在,民勝村村民每年的濕地管護收入就達60多萬元。
  調研團成員對楊鳳英把濕地融入生命的執著精神十分欽佩。楊鳳英說,現在她最高興的是看一看恢複後一望無際的濕地,聞一聞蘆葦深處的草香,聽一聽濕地裏鳥兒的歡唱。
  在三江平原,像楊鳳英這樣的濕地保護人員決非孤例。
  雙鴨山市集賢縣境內的安邦河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荊詩,也是一位為濕地保護和恢複傾盡心血的基層人員。麵對濕地水位下降,村民紛紛墾濕造田,何荊詩反複、細致勸村民退耕還濕,在安邦河修建攔河閘和引水渠,引入河水,一塊塊耕地才重新恢複了濕地豐姿。
  洪河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董樹斌長期從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在國內最早開展人工築巢招引東方白鸛試驗並取得豐碩成果,今天仍在為荒野裏的原始濕地兢兢業業地堅守。七星河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董英來想盡辦法籌集資金,動員村民退出保護區內的500公頃濕地。大佳河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穀慶華就任以來,自己墊資數萬元,維持濕地的正常巡護……
  6月21日告別三江平原後,數天過去了,調研團成員的腦海中總是不時閃現基層一線濕地保護人員的感人麵孔。他們身上有著北大荒人特有的使命感,他們以有別於先輩的方式同樣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熔入了祖國發展的年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