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是業務發展的堅實基礎(之二)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07月11日 瀏覽次數:
次
中國綠色時報7月11日報道(記者 張輝 杜豔玲 溫雅莉 黃慶 李曉麗 尹萍)
國家林業局防沙治沙辦公室黨支部:用胡楊精神做好防沙治沙事業
“塑造一種精神、營造一種氛圍、養成一種作風、鑄成一種紀律、培養一個團隊。”防沙治沙辦公室(治沙辦)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拓用這樣的幾句話概括了治沙辦黨建工作的基本目標,也就是塑造一種堅韌不拔、永遠向上的胡楊精神,營造一種人人講貢獻、個個爭上遊的氛圍,養成一種埋頭苦幹、不尚空談的作風,鑄成一種克己奉公、清正廉明的紀律,培養一個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團隊。
“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全國防沙治沙大會上提出要弘揚胡楊精神。我認為這種精神正是治沙工作中需要具備的。”劉拓告訴記者,目前治沙工作千頭萬緒、涉及方方麵麵,既有國內治理工程的管理,又有執法、監測和有關政策製定研究起草的職能,還有國際履約的職能。治沙辦現有工作人員21名,其中黨員17名,人少事情多,因此特別需要這種鍥而不舍、堅韌不拔、永遠向上的胡楊精神。
有了目標引領,還要有措施跟進。治沙辦圍繞支部工作的基本目標采取了一係列措施:用製度管事、用行為引路、用學習益智、用情感凝氣、用事業聚心。
“沒有製度的工作是無序的。”劉拓給記者拿出了一本小小的紅色手冊,這是今年年初,治沙辦專門製作的《防沙治沙辦公室黨支部委員會工作手冊》,裏麵包含了會議製度、學習製度、點評製度、訪問製度、高效工作製度、談心製度等許多內容。用行為引路,就是領導者、帶頭人必須用他的言行影響下級,以身作則。說到用學習益智,記者感觸最深。治沙辦有著很好的學習氛圍,從中心組學習到一般幹部的日常學習都有明確的製度規定,他們還特別鼓勵工作人員繼續深造,並在時間和學費上給予優惠。工作在這樣一個環境裏,大家感到很溫暖。一些已調到國際組織工作的同誌,每次從國外回來,都會到治沙辦看看,給大家帶些小禮物,有時還會參加治沙辦的集體活動,這就是治沙辦用情感凝氣的結果。談到用事業聚心,劉拓說:“治沙事業是一個朝陽事業,是大有前途的事業。我們通過治沙事業的發展凝心聚氣,凝聚隊伍。事業發展和機關隊伍建設做到兩促進、兩不誤。”
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林業工程規劃設計所黨支部:鍛造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將黨建工作融入推動業務發展中,融入創建和諧氛圍中,融入幹部隊伍建設中,是林業工程規劃設計所(林業所)黨建工作的具體實踐。4年來,林業所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發揮黨員在工作中的模範和表率作用,形成了“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黨員帶頭、群眾踴躍”的良性工作氛圍,為林業所的可持續發展夯實根基。
林業所所長於寧樓,職工們都稱他為“空中飛人”,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在全國各地尋找項目、洽談合同,同時又常常為抓好項目質量而加班加點。黨支部書記馬萬裏也經常在外地出差,同時又兼顧項目的進度控製、文本質量等工作,從未言苦。為了在有限時間內完成項目工作,支部黨員們主動要求加班,連續好幾個月伏在案頭。支部每個人彼此關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使林業所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團結戰鬥的集體。
在一般人眼中,頻繁出差、經常加班的工作應該是男性占主導,但在林業所,無論性別年齡,該承擔起的課題任務,大家都從不含糊。支部的女黨員,也積極奮戰在第一線,白天奔波,晚上整理報告,承受著持續忙碌和緊繃的狀態,不是不苦,而是有一種責任心在驅使。林業所有一些高原、邊疆的項目,黨員們也不辭勞苦,欣然前往。在某次西藏項目調研時,林業所楊立彬的高原反應特別嚴重,幾次都危及生命,但他依然堅持工作,給周圍的人帶來極大的精神震撼。林業所裏像這樣的黨員模範很多,他們都把服務祖國的誌願化作筆尖流淌的線條,用一冊冊規劃方案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貢獻力量。
國際竹藤網絡中心第二黨支部:黨建,科研事業的強大精神支點
“搞科研,要有創新求索的意誌,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要有敬業奉獻的態度……黨建是科研事業的強大精神支點,而科研實力往往是黨建成效的外化表現。”關於黨建與科研的關係,國際竹藤網絡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主任嶽永德有這樣的理解。
費本華、王戈、高誌民等中心第二黨支部的科研黨員在與記者交流的過程中,都表達了對黨組織悉心培養的感謝。黨組織政治上關心、生活上關照、精神上關懷青年科研人員的成長和發展,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平台;黨組織經常為年輕人提供各種機會,鼓勵和支持青年科研人員進行學術交流,將他們納入科研項目組和課題組,使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創新進取。一粒粒科技創新的種子種進了竹藤網絡中心的沃土,並結出累累碩果。
搞科研,中心的黨員們總是衝鋒在前,麵對國家大災大難,他們更是責無旁貸。2008年,在國際竹藤網絡中心主任江澤慧的親自指揮下,該中心打了兩場漂亮的科技救災戰役,在林業科技界傳為美談:一次是2008年發生的南方特大雨雪冰凍災害,一次是5·12汶川大地震。科技救災的經曆,給中心第二黨支部的黨員們留下了一生難忘的記憶。為了保證災區竹質預製板房的順利安裝,在程良和陳森兩位同誌的帶領下,中心黨員們率先垂範分兩批奔赴災區。“當時災區的路時斷時通,我們從北京出發,途經成都,繞道雅安、寶興,翻越了海拔4000多米的夾金山和巴郎山,用了兩天多時間才到達離震中僅10公裏的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科技處副處長覃道春介紹說。
創新理念、執著意誌、奉獻精神、服務意識……在第二黨支部黨員幹部的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可以挖掘。在記者看來,這所有的精神閃光彙聚到一起,正化為竹藤科研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黨支部:以服務為本抓黨建 固本強基力促發展
“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一個初建不久的社團,要想抓好工作,就必須先抓好黨建工作,強化班子的領導能力。”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黨支部書記王滿說。首先是強化班子領導決策能力,結合創先爭優活動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水平,提高整個隊伍的執行力、戰鬥力。二是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黨建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提高組織生活的質量,使黨員幹部受到啟發和鼓舞,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工作中。三是狠抓黨風廉政建設。通過多種學習方式,讓反腐倡廉的警鍾長鳴,在聯合會上下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
然而,要想黨建工作效果明顯,還需“軟硬”兼施。聯合會黨支部堅持以人為本,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幹部職工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在軟能力建設上下足工夫。幾年來,聯合會補交了拖欠職工的養老保險,建立健全補充醫療保險,鼓勵並組織職工培養業餘愛好,豐富大家的文化生活。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聯合會通過與會員單位共建聯誼支部等多種方式,把黨建工作有機延伸,為充分發揮社團黨組織的作用進行了探索性的實踐。聯合會黨支部是一個聯合支部,包括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中國林產工業協會和中林天合森林認證中心3家單位,它們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為使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聯合會黨支部一方麵體現開放性,突破黨組織活動界限,在黨建活動對象參與、內容選定、載體設計等方麵擴大開放度,提升社團黨建外向力;另一方麵加強指導和合作,通過共同舉辦活動,盤活了共享資源,增強黨組織的活力。
近幾年,聯合會黨支部非常重視推進社團黨組織與會員單位結對共建黨的工作。根據社團黨組織的特點,聯合會黨支部把黨建工作推廣到廣大會員單位,通過寄送材料、宣講溝通等方式幫助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了解黨的宗旨,自覺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號召或直接幫助有條件的企業在地方黨委支持下建立黨支部。他們還與涉林國有企業、地方黨組織等結對共建,先後與中國國營林場開發總公司黨委、懷柔區長哨營滿族鄉黨委、廣西三威林產工業有限公司黨支部締結黨組織共建協議,加強雙方黨組織的溝通聯係,促進黨員間的溝通交流,增進聯誼,擴大影響。今年6月,聯合會黨支部組織開展了“在紅色旗幟下踐行綠色產業之路”活動,組織100多家國內龍頭企業到井岡山參觀學習。組織企業家們集體列隊,在鮮紅的旗幟下共同宣誓:誠信經營,拒絕虛假,把更多更好的森林產品奉獻給人民。
中國林業出版社第四黨支部:黨建工作為轉企單位市場化運作保駕護航
“我社是有將近60年曆史的老單位,長期以來,沿用計劃經濟下的事業單位體製,麵對中央要求,突然要轉企改製,到市場中找飯吃,大家難免心存疑慮。”回首改革之初,中國林業出版社黨委書記柳學軍依然記憶猶新。“我們班子首先要吃透政策,知道改革是大勢所趨。這艘風雨飄搖的大船,不排除在大風大浪中沉沒的可能,但隻要全體職工擰成一股繩,‘泰坦尼克號’也能重新起航。”社長金旻告訴記者。為此,社領導集體一方麵積極向各方爭取支持,一方麵組織不同層次的會議宣傳中央政策,同時還找一些職工談心,及時化解思想疙瘩。
完成了轉企的“規定動作”,出版社黨委開始把工作重心放在人才隊伍建設上。為了激發職工隊伍的幹勁與活力,出版社打破傳統的人才選拔方法,於2011年2月底開展了轉企後的第一次全員聘任,每位職工通過自主選擇找到了合適的崗位。出版社還堅持不拘一格選拔中層幹部,通過公開競聘,一次性上崗30多人,其中大膽起用3位80後進入中層幹部隊伍。給員工一個美好的“遠景”,是出版社留住人才的現實舉措。隨著大家的積極性普遍提高,拉車的人越來越多,企業的效益上去了,人均月工資比轉企前提高了2000元左右。“我們新編輯進來第1年不給生產任務,而是被安排在編輯加工中心進行培訓。他們首先要參加總署的上崗培訓,然後再由社班子成員和部門主任進行授課,傳授編輯理念、編輯知識和經驗。我們還會給每一位新來的畢業生安排一位老編輯作為指導老師進行專門培養。”柳學軍告訴記者,從改製前的人心渙散,到如今成為留住人才的港灣,出版社做出很多“暖心”“穩心”的現實舉措。相對應的,大家每天都忙於比貢獻,團隊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提高了。
出版社第四黨支部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支部下屬的教材出版中心一共10位同誌,其中有9位是女性,然而,她們巾幗不讓須眉,每年銷售的碼洋占出版社總銷售碼洋的1/3左右。“十五”、“十一五”期間,該中心共有上百種教材被列入國家級規劃教材。據該中心副主任杜娟介紹,多年來,她們沒有因為生病或生兒育女而擱置或延誤工作,總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相互補位,使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確保每年高校教學用書不受影響。
如今,中國林業出版社在抓圖書出版業務的同時,依然不懈抓好黨建工作,堅持每月開一次綜合性會議,學習貫徹最新文件;每季度辦一次理論中心組學習,圍繞國家林業局黨組中心工作設置內容,可以結合當前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或診脈當前出版行業發展走向和市場走向。通過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全社人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短短一年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退休黨支部:老驥伏櫪誌千裏 遲暮人生亦精彩
森環森保所退休黨支部有21名黨員,其中75歲以上的16人,50年以上黨齡的有6人。每次支部活動,大家都能做到認真學習、熱烈討論。針對新時期黨的建設麵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和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大家不回避矛盾,不回避現實,而是結合實際情況,抓學習、求進取。
“老黨員們雖然都已進入遲暮之年,但仍然關心所裏的科研事業和未來發展。”森環森保所退休黨支部書記李廣武告訴記者,“他們參加所裏的職代會,參與修改所裏的規章製度,聽取年終總結報告,並提出建議和意見。他們老有所為,對待生活和工作的熱情不減、幹勁不減。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增強了黨員群眾的凝聚力,贏得了全所幹部職工的尊重。”
每年新年來臨之際,老黨員們都會精心製作一張超大賀年卡,張貼在森環森保所的公告板上。通過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感謝所領導和全所幹部職工對離退休人員一年來的關心。一張賀年卡,傳遞著老人們的融融情意,它不僅溫暖人心,也為退休職工與在職人員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理解的橋梁。每逢重要會議、重大節日的到來,該支部也會提前組織黨員懸掛橫幅、製作板報烘托氣氛。國慶60周年,支部特地邀請森環森保所全體人員在上麵簽名,以此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祝福。
平凡的故事最讓人感動。支部顧若麒年近80歲,每次收黨費、發資料,不論多熱或多冷的天,他都是一家一家地跑。盡管大家住得比較分散,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支部黨員鄭桂華是受到大家一致好評的同誌。每次單位發的東西或者收寄的信件,她都會親自送到人家裏去。如果有人去世了,她會親自給逝者穿壽衣。支部有幾位老同誌經常因為看病難而心情煩悶,她每次都會主動上門做工作,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一次,單位組織外出活動,有位退休職工途中犯病,大小便失禁。她急人之所急,幫助這位同誌收拾整理,並買好新衣服送去。
今年80多歲的黃孝運,在汶川地震發生時要求為災區人民捐款。同樣是為汶川出力,支部79歲的馬雪華曾在汶川搞過地質調查,她積極地給組織和有關部門寫建議,為汶川重建建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