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走進塞罕壩林場調研實踐紀實

來源:不詳 發布時間:2012年06月25日 瀏覽次數:
中國綠色時報6月21日報道(記者  張漫宇) “我愛這祖國的林場,祖國的林場美麗寬廣。我愛每棵參天的綠樹,護林員用深情把它撫養……”
  6月4日一早,在一輛從國家林業局門口啟動的大客車上,一支抒情、有力的歌曲響了起來。
  車上坐的是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赴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調研實踐團的19名青年,唱歌的是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李克歆。他是調研實踐團最後確定的兩名成員之一,5天前剛接到“入團通知”。4天前,在參加完調研實踐團動員培訓會後,他把自己對林場的認識,轉化為這首名為《我愛祖國綠色的林場》的歌曲。
  在大家的掌聲和喝彩聲中,這首歌成了調研實踐團團歌的不二之選。而此後6天的調研實踐,更讓青年們對祖國林場的綠色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塞罕壩齊聲唱響了對祖國林場綠色的熱愛,並把塞罕壩稱為“人生刻骨銘心的美麗高嶺”!
  “塞罕壩真冷!塞罕壩真美!”
  塞罕壩機械林場在河北省最北部,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距離北京直線距離283公裏。對初到林場的青年們來說,這不到300公裏的距離,是六七個小時顛簸的車程,是一二十攝氏度的溫差,是城市和林區的巨大差別。
  6月上旬的北京,已是盛夏。而塞罕壩,春天才來到不久。在去往林場海拔最高的亮兵台營林區的途中,陰河林場場長姚凱特意把青年們領到林間的一條小河邊上,讓大家看河麵上厚厚的冰蓋——因為晚上氣溫會降到零度以下,這些冰層要到7月中旬才能完全化開。
  在塞罕壩展覽館,穿著皮毛背心和長靴的講解員給青年們介紹,塞罕壩的冬季極為漫長,年均積雪時間是7個月,年均無霜期隻有67天。有人評價塞罕壩——“這是一個比哈爾濱更寒冷的地方!”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遠離城鎮的高寒之地,在過去的50年裏,來了一批批熱血青年。他們紮根塞罕壩,把100多萬畝“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沙地荒原,變成了“放眼皆綠色,禽獸怡其間”的茫茫林海。他們在這裏種下的樹,如果按1米的株距排開,可以繞地球赤道12圈!這集中連片的人工林,麵積之大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一!
  為了這片林海,許多塞罕壩人付出了汗水、淚水,甚至寶貴的生命。在調研實踐團每晚必開的思想交流會上,國務院法製辦的時蕊說:“剛進林場時,看到茫茫林海、天高雲淡的美景,得知這裏的樹木除了少量天然白樺林外,全都是人工或者機械種植的,眼角禁不住濕潤了。何等的艱辛付出才能讓漫漫荒漠變成如今的浩瀚綠洲啊!”
  國家林業局的班奇說:“我是一個兩歲孩子的母親。當我得知林場一對夫妻防火瞭望員帶著小孩長期駐守在望火樓上,孩子因為營養不足、很少見人,兩歲了才出牙,四五歲了卻隻會叫爸爸、媽媽時,眼淚都快下來了。”
  感人的事例數不勝數。塞罕壩林場1962年由當時的林業部建立,第一批建設者369人來自全國18個省市,平均年齡不到24歲。在這些創業者中,有近四成是大中專畢業生,接受過高等教育。然而他們把家安在偏遠閉塞的塞罕壩,他們的子女得不到和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極少有人跨進大中專院校的大門!
  在拜訪了塞罕壩“六女上壩”主人公之一的陳彥嫻後,青年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六女上壩”是塞罕壩創業者中的一個傳奇:1964年,陳彥嫻在承德二中讀高三,她和宿舍裏的6個好姐妹一起放棄了高考,選擇了到林場工作。有的青年說,“六女上壩”帶有當時的時代烙印,放在今天是不可能發生的。有的青年說,不論哪個年代,能為夢想而不計較個人得失都是青年群體的最大特質。
  調研實踐團的青年注意到,雖然林場現在的條件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好了很多,但和城市相比還是差距很大,然而還是不斷有大學生來到林場,繼續嗬護塞罕壩的綠色。今天的林場,管理層的很多中堅力量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而在林場下屬的好幾個基層林場,和青年們朝夕相處的,有不少是近幾年新來到林場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兩位這兩年通過全省的統一招考來到塞罕壩的研究生交談,他們說,選擇塞罕壩,是因為在這裏能發揮他們所學的林業專業。這讓人感歎:如果沒有塞罕壩創業者在這裏種下林海,沒有塞罕壩守業者讓林場發展、壯大,市場經濟的今天,林場如何能持續吸引來青年才子?
  調研實踐團的不少青年們把對塞罕壩的認識概括為兩句話:“塞罕壩真冷!塞罕壩真美!”說塞罕壩冷,是感歎塞罕壩的氣候、環境之艱苦,感歎林場創業者和守業者的艱辛與不易。說塞罕壩美,既是感歎塞罕壩人用幾十年時間創造出來的林海很美,更是感歎塞罕壩務林人創造並傳承的“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開拓創新、愛崗敬業”的塞罕壩精神真美!
  “我愛每棵參天的綠樹”
  和塞罕壩務林人在一起,在塞罕壩精神的激勵下,青年們每天的調研實踐活動都忙碌而充實。
  青年們參與育苗、造林、營林、護林防火等工作,體驗了從一粒種子到幼小的樹苗再到挺立的大樹這一漫長的過程中務林人所付出的艱辛。帶著對林場這片來之不易的綠色的熱愛,青年們主動加壓,增添了不少實踐內容。
  在苗圃地,青年們每3人1組開展除草比賽。在給落葉鬆修枝時,青年們堅持在雨中和林場職工共進退,頭發、外衣都被大雨淋濕了。
  在沙地種樹時,坡度大,青年們都或趴或跪在沙地上,小心翼翼地把苗木容器袋切開口,把長了3年才有十多厘米高的樟子鬆小苗放進沙坑,將沙土回填,再謹慎地把容器袋抽出,生怕那決定小苗成活率的土坨散開。
  青年們在林場不但拜師學藝、真幹實幹,還請林場根據大家的學習內容出題,檢驗大家的學習成果。6月7日上午,與高考同時間,調研實踐團的青年們也迎來了一次“小高考”。麵對考卷,青年們認真地回答著“防火期野外吸煙罰款標準是多少?”、“春季防火戒嚴的時間是……?”、“千層板林場共有幾個營林區,分別是……?”等問題。
  6月7日晚上,是一個特別的夜晚,調研實踐團的青年們和林場青年共聚一堂,交流聯歡。
  在這個晚上,調研實踐團的青年們表演了他們前一天晚上排練到淩晨的原創小品《塞罕壩取經記》。借《西遊記》的外形,把青年們這幾天在林場勞動、學習的內容融入進去。當扮演大師兄、二師兄、三師兄的青年們說著帶有“二號工具”、“分兵合圍、突破火線”、“看周圍、看樹幹、看樹冠,看地徑”等林業專業術語的台詞時,當他們喊著“師傅”並把在林場拜的老師推上台時,當他們一起朗誦《塞罕壩祭》的長詩時,在場的所有觀眾,笑了又笑,鼓掌又鼓掌!
  聯歡會上,《心有靈犀》和《一家親》的遊戲,既檢驗了調研實踐團的青年和他們在林場所拜的老師心有靈犀的程度,也讓中央國家機關的青年和林場的青年緊緊相擁在一起。
  這個晚上,調研實踐團的所有青年一起唱響了《我愛祖國綠色的林場》——
  “我愛這祖國的林場,祖國的林場美麗寬廣。
  我愛每棵參天的綠樹,護林員用深情把它撫養。
  啊……防風固沙,科技推廣,生態草場,招待四方。
  這就是美麗的塞罕壩上,擔當著祖國生態屏障。
  我愛這祖國的林場,美麗的林場豐富的寶藏。
  森林草場,鳥語花香,六女的精神在這裏傳揚。
  啊……紮根基層,學習榜樣,無私奉獻,敬業愛崗。
  這就是真實的塞罕壩上,托起了民族綠色希望!”
  “人生刻骨銘心的美麗高嶺”
  “塞罕壩”是蒙古族語和漢語的組合,其意為“美麗的高嶺”。在一百多年前,塞罕壩一直是水草豐美的森林和草原,後因圍墾、戰亂等原因,一度成為渾善達克沙地的一部分。
  6天的時間,青年們愛上了這美麗的高嶺,更愛上了讓高嶺重獲美麗的塞罕壩務林人。李克歆以《追尋塞罕壩的精神力量——人生刻骨銘心的美麗高嶺》為題,在他的調研心得中寫道:“調研實踐活動時間雖短,但在我的心靈中卻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每一天每一刻我都在追尋,是什麼力量讓一代代的林場人獻完青春獻終身?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偉大的塞罕壩精神?”他找到的答案是:“這是信仰的力量。這種信仰體現為對祖國的忠誠、對理想的堅守、對事業的熱愛、對人的社會價值的追求。”
  在6月9日的總結會上,以及此後撰寫的一篇篇心得體會中,青年們用真切的語言表達著塞罕壩此行的收獲,並窮盡自己的知識,為塞罕壩的發展、為“處於整體貧困狀態”的全國國有林場的發展獻策。環境保護部的劉淼說:“如果全國所有的林場都成為塞罕壩這樣的林場,所有的天空都像塞罕壩一樣藍,該多好啊!”
  講到發展中的中國存在的一些問題時,這些平均年齡31歲的青年還討論自己是不是“坐在公交車上談兩億元的項目”。最後,大家得出結論:如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為這個社會的發展、為林業的發展使上勁;不管勁大勁小,隻要方向是正確的,大家的力量彙聚在一起,就可以讓祖國更美好。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馬兵說:“從知道要來林場調研實踐後,開始不斷關注、學習林業保險的發展情況。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主辦的這次活動給了青年們一個平台,今後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務實的精神投入到本職工作中去。”
  時蕊說參加這次調研實踐活動對自己所從事的林業立法工作大有裨益。她講:“平時坐在辦公室裏看大量的彙報材料得出的認識,像是用望遠鏡來看東西,基層離自己很遠,看不真切;這次到塞罕壩來,是用顯微鏡來觀察,通過參與、體驗得到的認識,特別真實。”
  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的李世峰說:“這次的調研實踐讓我對北方的林場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後的工作會更細,會更多考慮南北方差異等細節。”
  國家林業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的靳誠說:“我要把學到的塞罕壩精神用到自己所從事的三北防護林建設工作中。”
  中央國家機關團工委書記、調研實踐團團長冀萌新聽了青年們在總結會上的發言後,評價說:“從你們的收獲來看,團工委這次組織的以‘根在基層  走進一線’為主題的調研實踐活動,目的達到了!接地氣、體會塞罕壩精神,能去除我們心中一些浮躁的東西,更好地思考、麵對自己的人生,這首先是一筆人生的財富。而更大的財富在於,在塞罕壩林場這樣一個基層視角下看林業的發展,我們的思考不局限於一個點、一個行業——用通融的視野來思考,這是我們各項事業發展的基點,也是事業的財富。”
  塞罕壩,美麗的高嶺。從這裏出發,前麵,有人生的高嶺,更有林業發展的高嶺、祖國強盛的高嶺。
  讓我們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