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2年01月04日 瀏覽次數:

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

——學習胡錦濤主席重要講話的體會之三

國家林業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胡錦濤主席在首屆亞太經合組織林業部長級會議上強調指出:“森林是陸地生態係統的主體和維護生態安全的保障,對人類生存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一重要論斷,從人類生存發展的戰略高度,科學概括了森林的特殊生態功能和重要作用,把對森林生態功能的認識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深刻領會這一重要論斷的深刻含義,準確把握黨中央、國務院對充分發揮森林生態功能的重要要求,切實完成好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任務。
  森林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事關人類生存發展和文明的延續
  森林是陸地上分布麵積最大、組成結構最複雜、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生態係統,是陸地生態係統的主體,被譽為大自然的總調節器和“地球之肺”,維持著全球的生態平衡。森林是促進生物界與非生物界能量與物質交換的主要角色,是地球水循環和碳循環的主要載體。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抵禦災害、吸塵殺菌、淨化空氣、調節氣溫、改善氣候、保護物種、保存基因、固碳釋氧等多種生態功能,是維護地球生態安全的重要保障。科學家斷言,如果森林從地球上消失,全球 90%以上的生物將滅絕, 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生物固氮將減少 90%,生物放氧將減少60%,並且還會伴生其他許許多多的生態問題,導致人類無法生存。可以說,失去森林,人類將失去生存的根基,失去未來,失去一切。
  曆史上,由於森林的大規模破壞,已經造成了文明的衰落和轉移。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以及我國古黃河文明的發祥地,都曾是森林茂密、水草豐盛之地,由於森林植被的破壞,已經導致了這些燦爛文明的衰落和轉移。古巴比倫文明形成於南亞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一片平原發源於紮格羅斯山的兩條大河,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利斯河。從四五千年前的巴比倫王國,直到一千多年前的阿拉伯帝國,都是以巴比倫為中心繁榮發展起來的。由於紮格羅斯山和波斯高原的森林草原被大規模破壞,造成了嚴重沙化,巴比倫文明也隨之消失。早在一百年前,恩格斯就曾發出警告:“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古埃及、古印度、古黃河文明也都衰落和消亡於大量砍伐森林之後。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言:“人類文明從砍倒第一棵樹開始,到砍倒最後一棵樹結束。”無數的曆史事實已經給出了這個十分沉重的結論。
  遺憾的是,這些警告當時並沒有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森林仍遭到大量破壞,特別是最近一百多年來,隨著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興起,森林資源遭到了更加驚人的破壞,大麵積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導致和加劇了一係列嚴重的生態危機。全球氣候變暖日益明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15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土地沙漠化不斷擴展,全球沙漠化土地總麵積已達到3600萬平方公裏,占地球陸地總麵積的1/4,而且每年仍以5萬-7萬平方公裏的速度擴展。濕地麵積加速縮減, 20世紀以來,全球約有一半的濕地遭到破壞、35%的紅樹林已經消失。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黃河、恒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紅河、尼羅河等16條河流,每年流失土壤表層肥土75億多噸,相當於衝走了90萬公頃農田耕作層的全部土壤。幹旱缺水日益加劇,全球60%的陸地淡水資源不足, 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 1/3的人生活在中度或重度缺水環境中,15億多人無法獲得飲用水。洪澇災害頻繁發生,在各種自然災難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災難死亡人口的75%,經濟損失占到40%。物種以驚人的速度從地球上消失,據生物學家統計,19世紀,地球上有2.5億個生物種;到20世紀70年代,生物種減少到500-3000萬種,目前仍以每小時消失一個物種的速度進行,專家估計,50年後又將有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這些嚴重的生態危機,已成為比任何問題都難以對付的嚴重問題,成為人類麵臨的最大威脅。聯合國發布的 《2000年全球生態環境展望》 指出:人類對木材和耕地的需求,使全球森林減少了 50%,難以支撐人類文明大廈。
  隨著生態危機的加深,國際社會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森林的極端重要性。1992年世界環發大會和2002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都把林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認為“在世界最高級會議要解決的問題中,沒有任何問題比林業更重要了”。 羅馬俱樂部的科學家們早在1980年就呼籲:要拯救地球上的生態環境,首先要拯救地球上的森林。歐共體前主席雅克·戴路斯強調:森林是政治、經濟和生態這一新思想的核心。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說:誰在生態問題上主動采取行動,誰就能在今後的國際舞台上起領導作用。我國複旦大學張薰華教授提出,在大農業的排序中,應林字當頭。他認為,農業搞不好,會餓死一些人,林業搞不好,人類生存的基礎就沒有了。
  我國林業建設已經取得顯著成就,但進一步提升森林生態功能的任務依然十分迫切
  黨中央、國務院曆來十分重視林業建設,站在曆史和戰略的高度,從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確立了林業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的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中的基礎地位和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地位,明確提出要把發展林業作為實現科學發展的重大舉措、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選擇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深入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製訂了一係列強林惠林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我國林業發展。目前,全國森林麵積已達到29億畝,比改革開放初期增加1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49億立方米,比改革開放初期增加47億立方米。我國森林資源的增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1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報告指出,“進入新世紀以來,亞洲地區森林麵積在上世紀90年代減少的情況下出現了淨增長,主要歸功於中國大規模植樹造林”。
  雖然我國森林資源實現了較快增長,但從總體上看,我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我國森林覆蓋率隻有20.36%,排在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麵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34位;人均活立木蓄積量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排在世界第122位。我國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3強的陸地國土麵積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年均土壤侵蝕量仍高達45億噸左右。有人把我國嚴重的水土流失比喻成“中華軀體的大出血!”我國水旱災害更是頻繁發生,近30年間發生的曆史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造成了巨大生命財產和經濟損失,給我們民族留下了永遠的傷痛。目前,我國還有荒漠化、石漠化和沙化土地260多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27%,且主要分布在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貧困地區,影響著近4億人的生產生活。我們必須大力開展造林綠化,築牢生態屏障,決不能讓子孫後代失去生存發展的空間。
  不斷擴大森林資源數量、提升質量,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
  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認真落實胡錦濤主席提出的林業“雙增”要求,加快推進造林綠化步伐,著力構建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係,全麵提升森林的生態功能,為保障生態安全、造福子孫後代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在擴大森林麵積上下功夫。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等體係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充分發揮重點工程的帶動作用。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廣泛動員全社會投身林業建設,充分發揮我國人口眾多的獨特優勢。全麵推進城市森林、綠色鄉村、綠色校園、綠色軍營建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綠化的土地資源。特別是要集中力量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綠化進程,在部分地區組織造林綠化攻堅戰,確保造林麵積逐步擴大。
  二是在提高森林質量上下功夫。加強良種壯苗研發繁育和推廣工作,提高林木良種壯苗使用率。優化栽培技術,規範管理環節,確保種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加快推進森林撫育經營,爭取擴大試點麵積,提高補貼標準,全麵提升森林質量。
  三是在保護森林資源上下功夫。不斷加大保護現有森林資源力度,完善林業法律法規建設,嚴厲打擊亂砍濫伐等違法犯罪行為,提高依法治林水平。加強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工作,盡最大限度減少森林資源損失。認真落實《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建立健全林地總量控製、定額管理、合理供地、節約用地、占補平衡的林地管理機製,實行用途管製和分級管理。
  四是在狠抓工作落實上下功夫。認真落實《全國造林綠化規劃綱要(2011-2020年)》,將造林綠化任務分解到各省區市,確保今後年度造林任務保持在8000萬畝左右。嚴格落實人民政府任期目標管理責任製,並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監督執行。全國“十二五”規劃已將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作為約束性指標,各地也要將其列入本地規劃的約束性指標,並納入政府任期目標考核內容,切實加強檢查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