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林銀彬家旁的一個小平房內,記者看到刨剩的竹屑、刀具和幾個竹筒錯亂擺放著,幾件尚未完工的“半成品”竹筐占據了隻有20來平方米的房間。竹筐表麵被磨得平滑,在斜陽的照射下更顯光亮。林銀彬見到記者來訪,馬上放下手中的活迎了過來。
今年56歲的林銀彬自13歲就跟著師傅學習竹編技藝,通過6年苦學出師後,便開始漫長的竹編生涯。經過30多年的磨練,他不斷研究各類竹器的編製方法,籮、筐、扁、櫃、盤等多種類型的竹器樣樣精通。
為讓記者對竹編製品有更具體的了解,熱情的林銀彬帶記者來到儲藏室。“這個是用來蓋飯菜的竹餐桌罩,這個是用來曬稻穀的竹籃,這個是用來洗小魚的竹簍……”林銀彬如數家珍地介紹起每個竹器的用途,眉宇間流露出對竹編製品的無限喜愛。
“這幾年,人們日常使用竹器的機會越來越少,所以現在我都是以編織竹筐為主。”林銀彬無奈地說,竹子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堅固耐用,是製作日常生活用品很好的材料,但時代在進步,塑料製品幾乎取代了竹製品的地位,隻剩下由於傳統風俗而保留下的幾種竹器還算受人歡迎。
林銀彬口中所說的竹筐,是我縣一些地區的傳統婚嫁用品。根據介紹,女方在嫁女兒當天,會用一對竹筐裝滿回禮,隨著新娘嫁到男方家,顯得非常氣派和大方。另外一些普通款式的竹筐在民間的拜神、祭奠時也常常用於盛裝祭器等。
林銀彬喜歡鑽研竹編技藝,他所編的竹筐款式多達8種,僅竹筐蓋子就有4、5種樣式,有寫著“龍”、“鳳”字樣的,還有雙喜字樣的。“雖然主體字樣相差無幾,但通過底紋的變化可以做出許多種不同款式,因此,我還可以根據顧客的要求定製獨一無二的竹筐。”
在林銀彬家的院子裏,幾個上了漆的竹筐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十分光亮。他指著其中一對精美的竹筐告訴記者,這就是他這裏最貴的竹筐了,每個竹筐上有兩個竹蓋子,每個蓋子都是兩層的,正反兩麵都有精美的圖案,這樣一套6件裝的竹筐需要花上足足8天才能完成,售價也比普通竹筐貴,價格可賣到1500元左右。
林銀彬說,以他現在的體力,一天能編竹8、9個小時,4天下來便能織好一對普通樣式的竹筐。“花樣越複雜耗時就越長,售價自然也越高,這些竹筐的價格都在500元至1500元之間。一年下來,隻能編織70至80對竹筐,其中以五六百元的中檔竹筐最為暢銷。”
做竹製品是件體力活,要不斷消耗體力來敲打、刨製,同時也是一種細活,可以鍛煉一個人的耐力。製作竹筐的工序前前後後加起來大概有12道,現在學習這門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林銀彬擔心這門手藝會消失。“我雖然老了,但還是舍不得這門手藝,我會一直做到自己走不動的那一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