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實現綠色跨越的通關密碼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1年12月09日 瀏覽次數:
次
1234,實現綠色跨越的通關密碼
——推進“四個襄陽”建設係列報道之綠色發展篇
中國綠色時報12月9日報道(記者 尚文博 趙輝 陳永生 通訊員 馬應華) 環境更優美、空氣更清新、人類更宜居、生態更良好、發展可持續,這樣的和諧狀態是“綠色襄陽”追求的建設目標。
作為林業資源大市,襄陽城市規模擴張、品位提升、特色彰顯、產業發展都需要林業來保障。“綠色襄陽”建設讓襄陽林業站到了跨越式發展的新起點。
由於地處暖濕氣候帶,襄陽氣候條件適合多種樹木生長,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林業發展拓寬了空間。目前,全市林地麵積1268萬畝,占版圖總麵積的43%,森林覆蓋率達到42.62%,人均林地麵積是耕地麵積的2倍。
襄陽市林業局局長周建元介紹說,在“綠色襄陽”建設中,林業的發展優勢和潛力明顯。借助西部開發、中部崛起、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等重大戰略的政策機遇,襄陽林業建設有了強大的政策支撐。
2000年以來,襄陽相繼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生態公益林等林業重點建設工程,為林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在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區域經濟發展得到了有效促進,尤其在林權製度改革以後,農民依靠林業致富開辟出了新路。
為全麵發揮林業的優勢和作用,襄陽市林業局製定了“綠色襄陽”建設中的林業發展規劃。全市將重點實施“1234”工程,即“一城、兩帶、三網、四區”工程。
一城:襄陽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通過對山、水、城、洲的科學規劃、保護、治理和建設,形成森林生態網絡。構建五大生態景觀體係,包括城市景觀道路建設,城市沿江沿河森林生態建設,峴山森林公園、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鄧城生態公園和隆中風景區景觀森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設,工業園區以防塵、防噪、防汙染為主的防護林建設,機關、學校、醫院、企業、社區等綠化提檔升級,城鄉一體化的森林生態保障體係。通過廣泛開展“綠化模範單位”和“綠化模範社區”創建活動,推動全民參與城市綠化。
兩帶:漢江流域(襄陽段)林業生態建設帶,重點實施漢江防沙治沙工程,建設以意楊、楸樹、優質桃、梨等為主的生態林、經濟林;骨幹交通景觀綠化帶,以高速公路和景區公路為重點,營造生態景觀林帶。
三網:水係林網、道路林網和農田林網。全市將形成林田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連的森林生態網絡。
四區:山區生態公益林區,以封山植樹和退耕還林為重點,實施天然林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恢複和改善山區生態係統,治理水土流失,降低自然災害;低山丘陵商品林區,以營造速生豐產用材林和高效經濟林為主,大力實施人工造林和低產林改造,為社會提供無公害綠色林特產品;鄂北崗地防護林區,以路、溝、渠、堤、宅邊為骨架,營造農田防護林網;濕地生態保護區,發揮濕地淨化水質、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
“1234”身邊增綠工程的實施,將逐步構建一個功能協調、效益顯著的集約式動態發展的林業生態體係,為襄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生態屏障。
按照規劃,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將超過45%,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超過35%,綠地率超過33%,水岸綠化率超過80%,鐵路、國省道綠化率超過95%,縣、鄉、村道綠化率超過80%。
在“綠色襄陽”建設中,如何實現林業資源的充分、合理、綜合利用是林業麵臨的考驗。周建元分析說:“森林經營成為襄陽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林業‘雙增’目標的迫切需要,是襄陽發展現代林業、增加森林碳彙功能的必要手段。目前,襄陽林地產出率較低,每畝平均森林蓄積量隻有1.89立方米,全市低產林麵積有200多萬畝。如果將全市畝均森林蓄積量提高到省平均值2.27立方米,全市可相應增加681萬噸的固碳量;如果達到每畝5.65立方米的全國平均水平,全市將增加3685萬立方米的森林蓄積量,增加6743萬噸的固碳量,這將對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貢獻巨大。”
在全球氣候變化、資源危機日益加重的背景下,林業開始承擔生態保護和經濟建設外的新使命,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特殊角色。2010年3月,中航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捐資營造碳彙林40畝,種植3000株香樟等樹種,建立了襄陽首片碳彙造林基地“航宇林”。目前,東風汽車公司等企業也在積極策劃參與營造碳彙林。
開展森林經營,增強森林碳彙功能;發展循環林業,助推綠色經濟發展。在新的起點上,襄陽林業正在向著建立完善的生態體係、發達的產業體係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係目標邁進,努力構築宜居、宜商的生態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