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二次進軍荒山”綠化工程建設紀實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1年12月05日 瀏覽次數:

誓為千年生態欠賬“埋單

——徐州市“二次進軍荒山”綠化工程建設紀實

  這裏曾經被蘇東坡描述成“滿山亂石如群羊”,這裏曾經是乾隆皇帝眼中的“窮山惡水”,這裏曾經遭遇過一千多次戰爭的蹂躪。是的,時至新中國成立之初,這塊通衢之地山荒嶺禿、岩石裸露,全市的綠化率不到1%,一年四季的主色調都是灰色。
  如今這裏,天變藍,水變清,山上山下綠意盎然,城裏城外百花競放,絢麗的色彩早已覆蓋了這座曆史名城的千秋滄桑。不單如此,幾年來降雨量增加、蒸發量減少的小氣候良性發展態勢,宣告了這座城市已經回歸到全國宜居宜業城市之列。
  這裏,是江蘇省徐州市。
  2011年11月初,記者來到徐州,“二次進軍荒山”,一個響亮的名詞,一項務林人耳熟能詳的綠化美化工程,一次真情實意的執政為民舉措,讓聞者無不擊掌!
  徐州,究竟有著怎樣的生態變遷經曆?
  “石山綠化,是本屆政府為徐州人民造福的試金石”
  徐州被譽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據不完全統計,從古代的楚漢之爭,到現代抗日戰爭中的徐州會戰和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幾千年來,有據可查的曆史資料顯示,平均每20年徐州就要經曆一場戰爭。戰爭讓這片區域滿目瘡痍,加之地處黃泛區,曆史上幾次黃河大泛濫,徐州都是首災之地,徐州的生態本底可想而知了。
  “徐州生態係統十分脆弱,建國以前,全市綠化麵積不及1%,市區72個山頭寸草不生。”徐州市林業局局長陳建領向記者介紹徐州過去的生態環境時難掩心痛。的確,陳建領一句話道出的不僅是徐州人對綠色的深切渴盼,更是徐州林業人對綠化家鄉任重道遠的責任意識。正是這種強烈的責任感,幾代徐州林業人以愚公移山的勁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荒山和石山造林的綠色戰役中。
  1952年,毛澤東主席到徐州考察時發出了“綠化荒山,發動群眾上山造林”的號召,從此,一場浩浩蕩蕩的荒山造林運動拉開了序幕。務實的徐州林業人因地製宜地以側柏作為造林先鋒樹種,通過“魚鱗坑”整地,選育良種壯苗在雨季造林,提高樹苗的成活率。經過不懈努力,至2007年時,徐州的34萬畝宜林荒山,昔日的不毛之地樹木枝繁葉茂,讓人歎為觀止。
  讓34萬畝宜林荒山重披綠裝已經是一個奇跡,讓20萬畝不宜林的石山也煥發綠顏豈不是天方夜譚!然而有膽識的徐州人就是要迎難而上,向石山挑戰。
  徐州市委書記曹新平在視察荒山後,曾經語重心長地說過這樣一句話:“徐州石山綠化能否搞好,是本屆政府為徐州人民造福的試金石。”
  2007年,徐州人開始了“二次進軍荒山”的艱苦征程,目標直指市區幾萬畝石山和郊區10多萬畝荒山、石山。
  “讓徐州的林業由平原綠化向平原林業邁進和提升”
  8000畝、7000畝、1萬畝,從2007年到2009年,徐州人用了短短3年時間高標準地完成了市區所有石山的綠化任務。這背後,從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到先進綠化工程設計理念的運用實施,再到先進造林技術的合理利用,徐州林業人多管齊下,從細枝末節中找方法,抓實效,換來了“二次進軍荒山”第一階段樹木總體成活率高達85.6%的驚人成效。徐州人踐行了自己的綠色承諾,將徐州的荒山播綠,為徐州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播撒希望。
  淮海戰役讓人們記住了這座英雄城市——徐州,徐州人則把“二次進軍荒山”看做一場生態戰役。陳建領介紹說,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看來,這是一場為了綠色而戰的“淮海戰役”,這場戰役必須向縱深發展。2010年,徐州林業“二次進軍荒山”的攻堅戰打響了,將綠色從市區全麵擴展到周圍郊縣成為這一戰的主要目標。陳建領說,從2010年到2014年的5年時間裏,徐州將完成周邊郊縣10.4萬畝荒山和石山的綠化任務。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荒山造林運動,到2007年徐州市大力推行實施的“青山、綠水、藍天工程”,幾十年來,徐州荒山林木增長的同時,也推動了林業產業的蓬勃發展。“在別的地方,樹是越砍越少的,可是在我們徐州,樹是越砍越多的!”陳建領的話看似不符合邏輯,然而卻暗含著徐州林業的良性發展,暗含著徐州林業從平原綠化向平原林業的質的飛躍,這個飛躍昭示了徐州林業已經從單純的綠化美化活動提升到了生態修複和林業產業發展良性互動的高度。
  陳建嶺說,近年來徐州的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森林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初期不足1%躍升至31%,自然環境的改觀不僅讓徐州人民重溫山清水秀的森林城市生活,更催生出繽紛絢爛的林業產業。
  陳建領的驕傲是有資本的。徐州的人造板、銀杏、經濟林、生態旅遊等紅紅火火,產業發展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所以,2009年第二屆全國林業產業大會現場會能在徐州召開就不奇怪了。
  說起這些,陳建領認為,如果說有經驗可以總結的話,那就是,統籌兼顧生態環境建設、林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拉長林業產業鏈條,堅持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一直被徐州林業人奉為行動指針。
  “為了宜居宜業,必須打一場生態修複的總決戰”
  在徐州眾多的城市名片中,有一張叫做“全國平原綠化十佳城市”。幾代徐州林業人在石灰岩山地高標準造林,用財政付出和投入贏得了這個榮譽。僅僅在過去的2年中,徐州就投入2億元綠化資金,高標準造林4.5萬畝,栽植各類苗木378萬株,終究讓荒山重現生機,讓城市舊貌換新顏。
  徐州荒山綠化的力度逐年加大,資金投入也逐年上升,將大筆資金用在綠化上,徐州怎麼如此舍得花錢呢?麵對記者的疑惑,陳建領給記者算了筆賬。“徐州現在城區一畝地的地價在300萬元左右,山上一畝地價格在8000元到1萬元,6000萬元的資金可以換成城區20畝地,但是經濟效果不明顯;可是如果把這些資金換成7000畝左右的荒山綠化和山體公園建設,連鎖效應便極大地提升了周邊地塊的商業價值,其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看來,徐州的荒山綠化其實是統籌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宜居宜業的目標,徐州近幾年的行動遠不止荒山綠化。徐州林業人還針對廢棄的采石場、采煤場塌陷地進行生態改造和修複,昔日寸草不生的惡劣生態環境,如今被濕地公園、遺址公園、山體公園等所取代,山水掩映的公園不僅極富人文氣息,更兼具生態效益。同時徐州還專注打造精品園林工程,在市區範圍內,每500米就有一處街邊綠地,不斷擴大著綠色在城市的浸潤力量,彰顯著城市綠地景觀的生態價值。
  提到近幾年“二次進軍荒山”給徐州生態環境帶來的變化,陳建領很興奮:“徐州近年來荒山綠化和生態係統修複成效,從蒸發量和降雨量此消彼長的變化看,一目了然。”記者了解到,徐州市2005年以前的年蒸發量平均為1154毫米,自從實施“二次進軍荒山”綠化工程以來,近幾年的蒸發量基本保持在1052毫米左右,徐州的年均蒸發量下降了100毫米左右。而與此相反,近幾年來徐州的年降雨量在逐年上升,從原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上升到最近幾年1100毫米左右。陳建領自豪地說,徐州已經從昔日一個童山濯濯的煤都、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發展成為山水相依、花綠交融的宜居宜業之城,成功實現了從“灰、黑”向“花、綠”的華麗轉身。
  從毛澤東主席發出“向荒山進軍”到近幾年實施“二次進軍荒山”工程,幾十年來,徐州林業人在這片土地上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為了綠色的攻堅戰。“二次進軍荒山”以來的5年,是徐州發展變化最快的5年。5年裏,徐州從星星點點的“見縫插綠”、“破牆透綠”,到進軍石山大規模碎石“潑綠”,一路一景致、一園一風情,楚風漢韻、山水相依的宜居宜業園林城市風格已經悄然形成。
  離開徐州時,看著山青、水秀、天藍,記者不得不回味這一切,不得不再次想起徐州市林業局局長陳建領的話,“二次進軍荒山”是建設生態徐州的總決戰,是一場為了綠色而戰的“淮海戰役”,徐州人是以誓在今朝為千年生態欠賬“埋單”的豪邁改變了自己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