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助推遼寧大地綠色崛起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1年11月30日 瀏覽次數:

退耕還林,助推遼寧大地綠色崛起

——遼寧省退耕還林工程建設10年成就回眸·綜合篇

  10年,在人類曆史長河中,隻是短暫的一瞬;而在遼寧退耕還林建設者的心中,卻是銘記心靈的永恒。
  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間,遼寧省退耕還林工程區逐漸綠意盎然,生態改善令人驚喜,曾經裸露的黃土披上了綠裝,曾經肆虐的狂風被森林遏製,這項工程為全省森林覆蓋率的提高貢獻了近4個百分點。
  10年間,工程區的林業產業蓬勃興起、成就喜人,百姓們過上了越來越幸福的生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在遼寧,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它立足生態、經濟兼顧的建設的起點,成為關乎經濟、社會、民生重大戰略全局的一個突出亮點,成為遼寧綠色崛起、科學發展的生動一翼。
  一退一還換來秀美山川
  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是中國加快生態建設步伐,還江河安瀾、造秀美山川的重大舉措。
  遼寧是缺林少綠的省份,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現象十分嚴重。特別是占遼寧省麵積46.2%的遼西北地區,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風沙、幹旱、水土流失嚴重製約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也成為全省實現經濟整體跨越的一個難點。
  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給遼寧帶來了整體提升生態質量、破解發展難題的機遇,因此,遼寧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受到了從上至下的高度重視。
  遼寧省原省長薄熙來曾在遼寧省政府退耕還林專題會議上說:“退耕還林是遼寧的重要任務,是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一定要利用好政策,利用好這次機遇,讓退耕還林工程在遼寧省的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
  遼寧省退耕還林工程建設首先從難點起步,選擇在生態最脆弱的彰武、北票、淩源、建昌4個縣開展工程試點建設。10年來曆經試點、全麵啟動、大規模推進、結構性適應性調整、穩步推進和鞏固成果6個發展階段,使全省工程麵積不斷擴大、質量不斷提升,從最初4個縣的小範圍試點到今天在65個縣(市、區)的全麵鋪開;從最初單純追求生態效益到今天兼顧生態經濟兩個效益。2002年-2004年間,退耕還林工程成為全省造林綠化的“脊梁”,工程造林占到全省造林綠化總量的80%。
  10年,工程共播撒、恢複了1584萬畝的綠蔭,實現了遼寧省工程建設區綠肥黃瘦的曆史跨越,取得了“多贏”的成果: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林草植被快速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控製,風沙危害減少,生態環境改善,退耕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今天的遼寧大地綠意盎然、鳥鳴山澗、魚翔淺底。目前,遼寧省森林覆蓋率已增長到38.2%,較“九五”末提高了6.36個百分點。尤其是遼西北地區,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土地治理度達到68.6%,土壤流失減少率達到37.5%。
  生態和諧鑄成社會融合
  一段延續千百年的毀林開荒曆史結束了,一個以糧食換生態、惠民濟民的時代開啟了。
  國家要生態、要植被、要可持續發展,老百姓要糧食、要住所、要眼前和長遠的生計。退耕還林如何實現生態建設和民生建設的共贏?遼寧省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退耕還林一開始,遼寧省就明確把治理任務、責任、利益全部落實到戶,實行“誰承包、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承包治理機製,將生態治理與群眾的現實利益直接掛鉤。明確了治理權、管護權和經營權,有效調動了廣大農民的治理和管護積極性,促進了退耕還林工程取得實效。
  如何解決退耕還林工程補貼到期後農民的生計問題?變輸血式為造血式的發展,是遼寧省一直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興城、北票、新民、鐵嶺、阜新等地因地製宜地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蘋果、大棗、養殖等特色產業,實現生產方式由以糧為主向特色主導產業轉變,實行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朝陽市退耕農戶栽植的大棗、大扁杏平均每畝產量達100公斤,畝均收入超過400元;沈陽市各工程縣全力推進以寒富蘋果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通過精細管理,效益極佳,畝均產量超千斤,有的高達2500斤。大連市各工程縣以大櫻桃及桃為主栽品種,並延伸產業鏈條,由效益型向觀光型跨越。
  全省退耕還林後續產業蓬勃發展,已建立速生豐產林基地165.5萬畝,幹鮮果樹基地70萬畝,林藥基地24.37萬畝,養畜3608.29萬頭,新建大棚22.5萬棟,湧現出龍頭企業72家,建成市場集散地61個。
  農民是這場生態戰役的最大受益者。
  遼寧省退耕還林中心主任王忠彬介紹說:“我們遼寧並沒有因耕地的減少影響農業的增收。受到綠色護佑的農業,糧食總產量反而穩中有升。處在風沙最前沿的彰武縣因退耕還林林網的織就,糧食產量成跳躍式上升,由2000年的1.7億公斤增長到2010年的7.5億公斤,成為遼寧省產糧大縣。”
  農民還從惠民的政策中直接獲得補貼,10年來,遼寧省落實補貼政策,累計對農民補貼資金56.51億元。
  “退耕還林工程改寫了‘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曆史,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並在解決三農問題和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的這段話,在遼寧省得到了精彩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