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電綠都 峽江森林名城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1年11月21日 瀏覽次數:
次
世界水電綠都 峽江森林名城
——湖北省宜昌市創建森林城市紀實
三峽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電城。
作為世界“水電之都”和國際旅遊名城,宜昌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500多萬人次,金色三峽、銀色大壩、綠色宜昌……多少驚歎與精彩鐫刻在人們的記憶裏;通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追尋“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綠色夢想,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宜昌,無疑成為展示中國城市形象的又一扇重要窗口……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屈原和王昭君的故裏。深秋時節,走進宜昌,眼裏看到的是一幅神奇秀美的畫卷,心裏感受到的則是這座城市獨具一格的氣質與品位。
給長江“紮”道綠籬笆
秋風點燃楓火的10月,宜昌更顯嬌豔、水靈。長江宛如玉帶繞城東去,15公裏長的濱江公園,綠樹掩映,花間亭下,到處是人們休閑的舞步,大街小巷,滿眼皆綠,宛若圖畫。
宜昌市委書記郭有明說:“城如人,貴有品。”
翻開宜昌市總體規劃,無論是“世界水電綠都、峽江森林名城”的城市定位,還是“一城帶八極,一環連三網,三區加多點”的建設格局,都滲透著宜昌人“生態立市”的發展理念。
萬木爭綠,妙筆生花。近年來,宜昌市先後投入60多億元,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對城東大道、沿江大道等33條主次幹道實施提檔升級綜合改造;新建成29個公園、36個遊園等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構成了人與自然相和諧、高樓與森林相融合、文化與風景相映襯的秀美畫卷。
占地麵積8.8萬平方米的河心公園,是位於宜昌城區中心的一個湖心小島,閑置的“三峽集錦”微縮景觀拆除後,曾有多個房地產老板相中這塊“黃金寶地”,夷陵區政府不為所動,投資3000萬元在這裏植樹種草、綠化美化,公園建成後免費開放,為市民增添了又一個享受自然的好去處。
“城在林中,人在城中,我們天天生活在天然氧吧裏!”在宜昌城區開了10多年的士的王華君師傅這樣評價宜昌市。
“三峽大壩雄偉,宜昌城市漂亮,感覺非常好!”塔吉克斯坦總統埃莫馬利·拉赫莫諾夫訪問後這樣讚譽宜昌。
城市漂亮,鄉村亦美。
在三峽壩上庫首的秭歸縣屈原鎮可以看到,長江兩岸近萬畝刺槐、紫穗槐“籬笆”已經成林,兩道“籬笆”之間形成了一層層梯田。當地57歲的村民向先友說:“過去一下雨,山坡上就衝出一條條深溝。自栽上這一道道刺槐後,夏天再大的暴雨也沒衝出溝來了。”
秭歸縣林業局長薑焱稱,在長江兩岸25度以上的陡坡上,在同一等高線上每隔5米間距密植一排根係發達、生長迅速的刺槐、紫穗槐,從山頂到山腳形成一道道涵養水源、穩固泥沙、增綠荒山的“生物籬笆牆”,真正給長江紮上了一道綠籬笆。
建設生物籬笆,打造生態屏障,隻是宜昌市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實施的眾多林業重點工程之一。
近年來,宜昌站在確保三峽生態安全的高度,采取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封山育林、退耕還林、植樹造林、以電氣煤代柴、生態搬遷生態治理等舉措,使宜昌三峽庫區水土流失麵積下降8.53%,土壤侵蝕模數下降14.22%,土壤流失總量下降15.56%,宜昌境內長江輸沙量下降80%,有效構築起三峽壩庫區生態安全屏障。
宜昌市林業局局長熊長權介紹,目前,宜昌森林覆蓋率達到58%,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58%,人均公共綠地麵積10.88平方米,形成了城鄉一體、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森林濕地生態係統,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50天,先後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國家環境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
幫林農端上金飯碗
綠色是一種美,也是一種生產力。
綠樹掩映的一幢幢粉牆黛瓦、坡麵屋頂、結構精美的歐式農家別墅……乍一看到這幢幢光鮮亮麗的小洋樓,真讓人不敢相信正身處一個偏僻的小山村。
這裏是宜昌市夷陵區龍泉鎮的雷家畈村。村黨支部書記戴聖元介紹,過去雷家畈村窮得鬼不生蛋,近年來,村裏大力發展經濟林產業,全村改河造田,建起了4500畝柑橘、750畝獼猴桃的水果基地,全村人均純收入8600多元,其中水果收入占80%。
正在柑橘園裏忙碌的村民李國鳳一臉喜悅:“是柑橘、獼猴桃這些‘金果果’,讓我們雷家畈村農民用上了網絡、沼氣,洗上了淋浴,開上了小車,生活比城裏人還滋潤啊!”
潛力在山,出路在林,龍頭企業的示範效應至關重要。2009年注冊成立的湖北華飴木本油脂有限公司,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磨市鎮建成年出圃1000萬株的油茶種苗繁育基地,生產的四大係列22種產品已暢銷武漢、上海、北京、重慶、長沙等大中城市,並進入家樂福、沃爾瑪、易初蓮花、大潤發等數十家國際賣場的500多家門店銷售。公司法人肖澤勳說,公司正在向百萬畝油茶基地進軍,將帶動宜昌18000戶以上的農戶穩定增收致富。
近年來,宜昌緊緊圍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堅持以華飴公司這樣的林業龍頭企業帶動,建基地,上規模,成板塊,走出了“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林業產業發展新路。興山核桃、五峰茶葉、枝江意楊、當陽濕地鬆、遠安食用菌、秭歸柑橘、長陽油茶等一批林業特色產業大縣迅速崛起。
據統計,宜昌千畝以上的基地達到220個,500畝以上的基地達335個。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讚譽宜昌是“在生態保護中改善民生的區域樣板”。
培育龍頭企業,打造林業品牌,宜昌先後建成五峰非木科技產業園、宜都生物科技產業園、夷陵區綠色食品科技產業園、遠安綠色食品產業園4個湖北現代林業產業園;培育出神州能源、長樂科技、星球木業、坤豔藥業、華飴木本油、恒鑫特種養殖等62家省、市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77個油茶、核桃專業村。“土老憨”林產品、“采花毛尖”及“蕭氏茶”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
“我們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並舉,廣大林農從森林城市建設中得到了實惠。”宜昌市副市長王國斌介紹,近3年來,宜昌重點推廣了惡劣立地植被恢複、獼猴桃低產園改造等10項林業實用技術和林藥、林菌、林菜、林牧、林禽等8種立體開發、循環利用模式,林下種養規模達到75萬畝,林下經濟年產值達到40億元,促進林農增收10億元。
人人參與森林城市創建,個個分享林業發展成果,宜昌形成了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創建森林城市的局麵,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綠色經濟新格局。
讓綠色永駐水電城
千疇綠色萬軸畫,遠近高低各不同。
“行走在三峽機場到壩上庫首的秭歸新城,在感受三峽大壩雄偉神奇的同時,百餘公裏的綠色生態長廊讓人難忘宜昌的天藍、山綠、水清、景美!”這是一位香港遊客的驚歎。
宜昌市市長李樂成說:“森林城市,並不是簡單地把樹木栽到城市裏,更重要的是讓城市生態更和諧、功能更完善、品位更高潔,讓廣大市民天天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鳴。”
生態宜居、產業發達、文化繁榮、人民增收、山清水秀,這幅以綠色鋪底的宜昌森林城市建設藍圖上,生態文化是綠色永駐水電名城的靈魂。
宜昌十分注重營造濃厚生態文化氛圍,擦亮森林城市品牌。
9月30日,曆時一年的宜昌市樹市花推選活動塵埃落定,宜昌市第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表決作出決定:命名橘樹、欒樹為宜昌市市樹,命名宜昌百合、臘梅為宜昌市市花。
市樹市花的評選,牽動了全市市民的心。數萬幹部職工、專家學者、普通市民及林農,通過各種方式推薦自己心中的最愛,表達出宜昌兒女愛綠護綠的追求與豪情。
近兩年來,宜昌相繼出版發行了《中國長江三峽植物大全》、《中國長江三峽動物大全》、《長江三峽地區珍稀瀕危特有植物圖譜》、《古樹傳奇》等一批在學術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林業生態保護及成果專著。而成果的社會調查、資料收集過程,正是向百姓宣傳、傳輸生態文化的過程,喚醒的是人們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在枝江、宜都沿江灘塗生長的大麵積瀕危植物疏花水柏枝,就是市民發現並報告給林業部門請來專家鑒定的,一舉打破了該植物隻生在長江三峽的學術界定。
宜昌共派1080名專業技術人員走村入組,開展“林業科普進萬家”活動,技術示範培訓1500場次、講座480期次,累計培訓近10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萬多冊,為興林創森、林農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與此同時,宜昌建立了58處生態文化教育基地、林業科普基地、珍稀植物園、種植基因庫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基地,免費對市民開放。
宜昌相繼舉辦中國蘭文化高層論壇、“建設生態文明 推進現代林業”研討會、“生態健康院士論壇”、“宜昌三峽林業博覽會”、“全國油茶產業發展研討會和油茶產業高層論壇”等活動,擴大了創建森林城市的影響,豐富了生態文化的傳播內容和形態。
11月5日,第二十六屆宜昌菊花展在雨中開展。20萬盆200多個品種的菊花,7萬平方米的展區,超過以往任何一屆。
在宜昌,每年類似菊展的活動眾多,諸如點軍世界名花展、枝江桃花節、長陽木瓜節、夷陵柑橘節、車溪臘梅節、三峽紅葉節、宜昌茶博會、愛鳥活動周、大老嶺觀鳥周和高山杜鵑節、森林旅遊節等,令人目不暇接,此起彼伏,參與人數都在百萬人次以上。
生態文化彰顯著生態文明。放眼秀美宜昌,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加入到義務植樹的行列,眾多古樹名木已被市民掛牌認養,“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生態村莊”雨後春筍般迅猛湧現。
伴隨著森林城市的創建,綠色不僅在三峽大地鋪展,而且在400萬宜昌人的心靈深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