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成都市近年來大力發展短周期工業園林、筍(材)用竹基地、三木藥材基地、珍稀珍貴植物基地、生態旅遊、特色養殖以及林產品精深加工七大特色,從原料、加工和特色旅遊三大渠道推動農民增收。
近年來,成都相繼完成57萬畝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建設;新建優質筍用竹5萬餘畝,針對20多萬畝材用竹推廣更新複壯技術,提高經濟效益250—500元/畝;在大邑縣、都江堰市、彭州市新建厚樸、杜仲、黃柏三木藥材基地5萬餘畝,藥材年產量達5000餘噸;在邛崍、崇州、大邑和彭州實施了珍稀珍貴植物8000餘畝低改試驗示範點建設,為林產品精深加工提供豐富原料。
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成都還著力打造大熊貓、森林、濕地和鄉村生態旅遊四大品牌,大力發展特色生態旅遊,開展賞花、觀葉、看鳥、尋蝶、采果、垂釣、品茶、漂流、避暑、科考等綠色生態旅遊項目。2007年以來累計實現生態旅遊收入95億元以上,帶動林農致富增收。
特色種養業也與林產業相得益彰。據統計,全市特種養業已達130家,總產值達3億餘元,種類包括七彩山雞、綠頭鴨、大雁、鴯鶓、鷓鴣、竹雞、野豬等20餘種。同時,按照“一縣一特色、一區一主業、全市一體係”思路,依托龍頭企業,調整林產加工業布局,推進集中集約集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