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蔗海托起生態富民大產業

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1年11月10日 瀏覽次數:
    田東縣地處廣西百色革命老區,自然條件差,又無資源無重大項目。近年來,該縣堅持科學發展理念,通過生態建設促進產業化發展,又以產業化發展促進生態建設,走出一條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雙贏的路子。田東縣的成功經驗,為山區貧困縣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田東縣地處廣西百色革命老區大石山區。作為全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田東縣自然條件惡劣,無資源無重大項目,如何實現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成為該縣麵臨的重要課題。該縣堅持以科學發展理念促進縣域經濟發展,通過生態建設促進產業化發展,以產業化發展促進生態建設,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同步推進。今年上半年,田東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8.8億元,增長21.1%;財政收入完成6.5億元,增長56.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4138元,增長35.3%。

  以產業化理念推進生態建設

  進入田東縣石山地區,記者發現,這裏的大小荒山、房前屋後、江河兩岸都種上了綠色的竹子。在山腳下,是連片的蔗海。

  林逢鎮德利村種竹大戶梁吉民告訴記者,他家種了1000多畝竹子,有10萬多叢。按每叢每天一分錢收入保守地計算,一年就有幾十萬元的收入。梁吉民是縣裏“山上竹海,山下蔗海”發展戰略的直接受益者。

  “山上竹海,山下蔗海”工程,是田東縣結合縣域實際提出的一項經濟發展新戰略。依托南華糖業和金榮紙業兩家龍頭企業,在全縣建立原料基地,計劃每年種竹子5萬畝,到2012年建成30萬畝竹子基地,提供原料蔗200萬噸種植基地,發展“農戶+甘蔗+糖廠+紙廠”、“農戶+竹子+紙廠”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促進工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

  田東縣地處大石山區,石漠化十分嚴重。過去,田東縣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們長期以來靠山吃山,貧困農民不得不上山開荒種植玉米、黃豆等作物,而上山開荒造成石山生態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形成惡性循環。要調動農民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必須找到一條將生態建設與農民自身利益結合起來的新路。

  田東縣委書記王西冀說,通過實施“山上竹海、山下蔗海”工程,就能在改善山區生產生活環境的同時,使農民成為生態建設的直接受益者,調動了廣大山區群眾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

  大石山區土地貧瘠,常年幹旱,難以種植其他樹種。竹子生長能力強,一次種植多次砍伐,既有生態效益,也有經濟效益。甘蔗也是如此,耐旱性強,適宜在荒坡地帶種植。而且南華糖業和金榮紙業兩家龍頭企業,可以為竹子和甘蔗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種竹子和種別的作物不一樣,企業包收購,並且一次種下去成材後可連續砍幾十年,有錢賺咱農民當然愛種了。”梁吉民說。

  目前,田東縣農民已經種了近39萬畝甘蔗和18萬畝竹子。甘蔗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上山開荒就減少了。農民見種植竹子有錢賺,紛紛上山種竹,實現了荒山的綠化和石漠化的治理。

  以循環經濟觀念延伸產業鏈條

  竹漿造紙和製糖產業是田東縣的兩大支柱產業。兩大產業的原料基地建設,推動了生態建設。田東縣提出以生態理念推進產業發展,建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的舉措。

  “不以生態建設理念推進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就沒有空間也沒有可持續性。”王西冀說。

  記者在田東南華糖業有限公司了解到,甘蔗到了這裏幾乎被吃幹榨盡。企業圍繞甘蔗—製糖—糖蜜—複合肥、甘蔗—製糖—蔗渣—造紙兩條產業鏈,發展了製糖產業循環經濟。

  田東縣以循環經濟的理念拉伸產業鏈、優化產品方案、提升工藝技術,初步形成了循環經濟工業體係的發展建設框架。目前,該縣形成了4個鏈條完整、資源綜合利用的產業集群:除了製糖產業,圍繞煉油—氯堿化工(12.97,-0.34,-2.55%)—精細化工—塑料加工,發展了石化產業循環經濟;圍繞石灰石—水泥熟料—水泥—水泥製品、電石—電石渣—水泥—水泥製品以及火電—粉煤灰—製磚,發展了建材產業循環經濟;圍繞竹子種植—製漿—造紙—堿回收,發展了林漿紙產業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成為改善民生,推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的主動力。2010年,田東縣工業總產值為97億元,工業增加值為38.7億元,工業企業納稅占財政總收入的60%,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1.1%。

  田東縣長王軍告訴記者,按照發展規劃,田東縣爭取到2012年,把田東石化工業園區建成廣西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到2015年,使田東石化工業園區具備申報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資格;到2018年,力爭讓田東石化工業園區成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實現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雙贏

  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相互促進,讓田東縣實現了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雙贏。

  從2007年至今,田東縣種了18萬畝竹子,按現價算,竹子產業年產值近4億元,4.6萬戶竹農每戶每年收入約8000元。“山下蔗海”工程也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2010年至2011年榨季,全縣甘蔗種植38.6萬畝,農民蔗款收入6.5億元,人均收入1797元,比2009年至2010年榨季增收431元。

  在田東縣的一家水泥廠和一些磚廠,記者看到了農民排著長隊買水泥和磚塊的景象。富裕起來的農民,或進城買房定居,或蓋新房子,或擴大生產,或購買汽車、家電等產品。在田東縣的大小山村,一幢幢嶄新的“甘蔗樓”、“竹子樓”掩映在茂密的竹林間,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新農村建設景象。

  在算經濟賬的同時,田東縣也取得了一份亮麗的生態成績單。走進田東縣祥周鎮民安村,隻見滿目青翠,到處是成片的蘇木和竹林。這裏曾經是田東縣典型的石漠化地區,2002年治理前,植被稀少,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嚴重,人畜飲水困難。經過近10年的治理,民安村林地麵積由原來933.3公頃增至1466.7公頃,其中種植蘇木333.3公頃、竹子466.7公頃。

  據統計,田東通過種竹子,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了5%,有效地治理了大石山區水土流失的問題。昔日裸露的大石山區現在處處是青山綠水。這些竹林還成了村民致富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