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頭發細的竹絲編出《富春山居圖》價值超百萬

來源:天府早報 發布時間:2011年06月08日 瀏覽次數:

攝影 向宇

    “竹子編的啊?不可能哦?”在國際非遺博覽園傳統技藝街區,劉氏竹編展台前格外熱鬧,在藝人的巧手中,不同顏色的竹絲一根根編織在一起,形成圖案。劉氏竹編傳承人劉嘉峰介紹,最薄的篾片厚度僅0.01毫米,能分成32絲,如此“細膩”的篾片摸上去幾乎沒有感覺。

    複製名畫 一件作品價值超過百萬元

    劉嘉峰用平麵竹編技藝複製了很多名畫。現場展出的《富春山居圖》長6.96米,是6個工人耗時近1年複製完成的,而在《富春山居圖》一側,還有一幅5.2米長的《清明上河圖》,劉嘉峰透露,這兩件作品價值都在百萬元以上。

    在經過選材、破竹、分絲、染色等步驟後,得到的竹絲才能用於編織。“瓷胎竹編、竹編字畫、雙麵竹絲編,三個大類加起來多達100多道工序。”

    一條條比發絲還細的竹絲令人驚歎,劉嘉峰介紹,這些竹絲為“篾片”,在選料上,真正可以使用的隻有竹子中間幾節沒有瑕疵的部分,算下來,100斤竹子隻能做8兩竹絲,“精絲”隻有二三兩。

    傳承中創新 將“奢侈品”概念引入竹編

    “3個月可以學會,但要學精,起碼得3至5年。”令劉嘉峰欣慰的是,去年兒子劉江結束了10餘年的“北漂”,並打算把新的理念融入傳統技藝中,讓劉氏竹編不僅有古香古色的工藝品,還有耳環、手提包等非常時尚的飾品。

    劉江雄心勃勃地表示,他有一個目標,即是在竹編中引入“奢侈品”的概念,“傳統的竹編技藝是保證,還要在其中引入品牌的概念,最高端的奢侈品應該是手工藝(品)。”

    劉嘉峰笑著表示會支持兒子的想法,“我支持他們去闖一闖,畢竟竹編的生命力在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