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理念機製創新 推動森林旅遊發展

——訪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楊超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發布時間:2011年05月12日 瀏覽次數:
    5月11日,國家林業局和國家旅遊局共同簽署了《關於推進森林旅遊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標誌著兩部門合作發展森林旅遊、共同推動生態文明邁出了曆史性步伐。近日,就兩部門簽署合作協議的戰略意義、我國森林旅遊業總體發展現狀等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楊超。
    記者:合作框架協議是兩部門在森林旅遊發展上的首度“牽手”,它的意義何在?
    楊超: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是國家林業局、國家旅遊局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麵推進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的意見》中的“利用森林景觀發展森林旅遊業”,以及《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中的“推動旅遊與林業的整合發展”、“支持發展森林旅遊”重大戰略部署的具體措施,由此,兩部門的合作從以往的階段性、部分層麵合作發展為長期、全麵的合作,標誌著兩部門合作發展森林旅遊、共同推動生態文明邁出了曆史性步伐。
    協議的簽訂表明,旅遊這一森林的新功能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及社會的廣泛認同,使森林旅遊在促進森林資源保護、帶動林業產業發展、弘揚生態文明、實現興林富民以及培育旅遊新產品、發展旅遊新業態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得到高度重視。體現了林業與旅遊密切配合、雙向支持、協同發展機製的建立,有利於現代林業和國內旅遊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此次合作框架協議的主題是“推進森林旅遊發展”,目前我國森林旅遊業總體發展現狀如何?
    楊超:我國的森林旅遊是伴隨改革開放後旅遊業的興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1980年10月,林業部發出《關於風景名勝區國營林場保護山林和開展旅遊事業的通知》。1981年7月,國家計委、林業部和國家旅遊局專門召開座談會,積極倡導林業部門開展森林旅遊。1982年9月,經國家計委批準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正式開始了有組織的森林旅遊開發活動。到2010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級森林公園2583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746處;自然保護區2035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145處。以森林公園為主體,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旅遊小區等其他類型森林旅遊景區協同發展的森林旅遊開發體係基本形成。
    森林所具有的淨化空氣、釋放氧氣等獨特的休閑療養優勢,也使森林旅遊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據統計,“十一五”期間森林公園共接待遊客14.79億人次,年均增長率高於國內旅遊6個百分點。以張家界、杭州西溪、臥龍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同時,森林旅遊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當地居民尤其是農民拓寬了就業增收渠道。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僅森林公園每年提供的社會就業崗位達60餘萬個,“十一五”期間森林公園所帶動的社會綜合旅遊收入近8000億元。
    記者:協議中兩部門將進行哪些合作?今年合作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楊超:根據協議,兩部門將在6個方麵進行合作:一是聯合啟動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建設的創建工作,適時推出一批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示範村(鎮)和示範景區;二是規範和提升“森林人家”旅遊品牌,培育和發展一批“森林人家”專業村(基地);三是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不定期聯合主辦“中國森林旅遊節”、中國森林旅遊博覽會等活動;四是共同爭取項目資金,重點扶持示範縣(鎮)、示範村、示範景區;五是探索並推行符合國情的生態旅遊發展模式;六是加快森林旅遊標準化體係建設,加強森林旅遊景區與旅行社、旅遊企業等協作,並加強森林旅遊景區中高級管理人員的崗位職務培訓和導遊員的資格認定與培訓。
    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今年兩部門將聯合主辦森林旅遊博覽會,正式啟動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建設的創建工作,並開展“森林人家”的等級評定工作。
    記者:森林旅遊作為一種新的旅遊業態,受到眾多人的青睞。為使其可持續發展,一些地區紛紛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福建推出的“森林人家”就是其中之一。“森林人家”品牌的特色、價值、意義何在?如何使之成為全國森林旅遊品牌的標杆?
    楊超:2003年,為配合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積極引導和扶持林農利用森林景觀和自家房舍開展旅遊,福建省精心策劃並推出“森林人家”品牌。“森林人家”以風光優美、環境良好的森林旅遊景區為依托,建築外觀樸實協調而內設齊全衛生、食宿接待態度熱情且服務規範周到,使旅遊者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一經推出就受到熱烈追捧。2010年全省扶持建設的400戶“森林人家”共接待遊客200餘萬人次,創社會產值9000多萬元,使林農直接受益。目前,福建“森林人家”已成為極具市場號召力的全新旅遊品牌,成為積極引導廣大林農參與森林旅遊並使林農直接受益的重要途徑,實現了“國家得綠,農民得利”,對加快森林旅遊發展、深化和鞏固集體林改成果具有重要意義,有必要給予大力扶持並全麵推廣。
    今後一段時間,兩部門將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森林人家”旅遊品牌,引導林農和林區職工興辦森林旅遊產業。重點通過聯合開展“森林人家”等級評定和培育、發展“森林人家”專業村等方式,推動“森林人家”的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森林人家”的品牌價值,使之成為森林旅遊業的一麵旗幟,引領全國森林旅遊品牌的創建發展。
    記者:森林旅遊模式的構建將會引領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的消費意識和行為習慣,以此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那麼,森林旅遊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樣的?
    楊超:近年來,人們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綠色運動席卷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已成為旅遊發展的趨勢和主體。林業部門主管的森林、濕地和荒漠是陸地生態係統的主體,國家也賦予林業部門在生態建設中的首要地位,這就決定了森林旅遊在我國生態旅遊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國家林業局和各級林業部門在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旅遊發展模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導地位,決定了我們必須承擔好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同時,生態旅遊特別強調通過旅遊者的體驗認識自然、感悟自然,以提高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國家林業局高度重視森林旅遊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2004年,國家林業局出台《關於加強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充分發揮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等園區的優勢,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生態道德教育基地。2009年,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聯合開展“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創建工作,提出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等是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領域。2007年,國家林業局專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森林公園生態文化建設的通知》,著力增強森林旅遊的生態文明傳播功能。如今,已經有一大批森林旅遊景區成為大中小學生的科普基地、夏(冬)令營基地、實習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科研人員的實驗基地和廣大藝術愛好者的創作基地,凸顯了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